杂文:“口号”与“口罩”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3-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这是在阻击世纪罕见的冠状病毒疫情战役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几句口号,每每听来看来,给人一种精神力量。

  要预防病毒感染,口罩成了必需的紧俏物资。出于对这次猝不及防的疫情的担忧,也急切于“一罩难求”,网上出现了另一种呼声:“要口罩,不要口号!”

  有人还搬出了清时关于“加油”的遗存,诲人“加油”的由来。说是嘉庆年间,有一举人张瑛,一生为官30余载。他最为重视教育事业。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差役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并且送上鼓励。而张瑛的儿子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其意在讥讽喊“加油”者的无知。

  我不知道,喊口号是不是中国的国粹,我只感觉到,喊口号的确能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作用。北伐战争时期的歌曲《打倒列强》,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就是用“口号”串成的,至今唱起来还荡气回肠、热血澎湃。

  口号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和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就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大会开幕式由宣传部部长凯丰主持,毛主席致开幕词。一上来,毛泽东就语出惊人。他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朱总司令”人人皆知是朱德总司令,而“鲁总司令”倒是头一回听说,经毛主席解释,与会者方知是指鲁迅先生。毛主席的意思是说,一支是武装的军队,一支是文化的军队,共产党要有文武两支军队。可见在毛主席心中,“精神部队”何等重要。

  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就有两条十分耀眼的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他向全世界昭告,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英雄儿女》是我最爱看的电影。几十年过去了,我清楚地记得一个画面——英雄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一句口号——“向我开炮”。有了这样的英雄气概,一切敌人都会败倒溃去。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写下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传奇。

  但评价口号也要一分为二,有些口号是畸形的“特产”,比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对于这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特产”,荒诞奇葩,应该写进反面教材,作为历史教训。

  在这次防疫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失文明、不太人性化的口号,比如“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类似的口号显得粗鲁、暴力,属于“咆哮体”,倒人胃口,令人不寒而栗,虽能吸引眼球但不值得提倡。对于这样的口号,应该带上“口罩”,以防传染和扩散。

  我想,所谓口号,也就是从嘴里说出的一句话,只不过这句话频率高一点,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诉求和呼声吧,比如“为人民服务!”,比如“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其实,“要口罩,不要口号!”本身就是一句口号。但我觉得,除了口罩,还要有必胜的信念。由是,应该这样喊:“要口罩,也要口号!

 

 

  (2020年2月26日于东方书院)

 

 

  (作者为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杂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湖北杂文》执行主编、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