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想到了“逆淘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7-30 【来源:转载】 【作者:李志远】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莫言获诺奖之后,其战友、文友王贤根,在2012年第11期《军休之友》杂志,发表《闻莫言获诺奖所想到的》一文。文中说:“《丰乳肥臀》是部有分量的作品,发表后获‘大家红河文学奖’,奖金10万人民币,为我国有史以来文学奖项最高额。这部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之作,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也引来巨大争议,社会上‘骂声’‘责声’不绝,所在单位又组织召开‘帮助会’,刹时将他推向风口浪尖。莫言骨子里是位忠诚于普通百姓的中国农民的子孙,他的这支笔张扬的是人类共有的人性的悲悯情怀。”还说:“正是《丰乳肥臀》受骂挨批的一片狼藉声中,有人惶恐,惧怕莫言沾污了他们的前程,推他离开部队。”

  由此,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中,所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边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对于这故事的寓意,网民们曾有种种猜测。在这里,我也有个猜测:那个被扔出庙门的人的身上,有没有莫言的影子呢?我想是有的。

  于是,我想到了“逆淘汰”。想必无人否定,莫言是文坛的佼佼者。可是,为什么有人要“推他离开部队”呢?这岂不是典型的“逆淘汰”!有些人的著作或言论,尽管是为民族大义、百姓利益着想,反映了共有的人性,但只要触及到体制弊端和权贵利益,单位领导就认为是“伤天害理”“大逆不道”,就要巧立名目,设法赶走你,淘汰你。如放眼现实,便不难发现,被“逆淘汰”的各类人才,不说比比皆是,也可说为数不少。尤其在近些年党风、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逆淘汰”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有些人才何以被“逆淘汰”?因为,有些当权者思想上的“左”货没肃清,至今仍在作祟。他们对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新人、新思想格格不入,不共戴天,总想连人及其思想除之而后快,以彰显自己的“英明伟大”。因为,有些当权者私心过重。他们害怕下属人才的所谓“问题”连累自己的乌纱,宁肯让国家民族受损,也要把一些人才扫地出门、打入冷宫。还因为,有些当权者作风不正。他们和吹牛拍马的主儿们惺惺相惜,且视其为“嫡系”,而把“靠本事吃饭”的人才,计入“另册”。加之,人才多是弱势,在强权面前,他们只有被迫服从的份儿,没有据理力争的余地。所以,“逆淘汰”一般都能悄无声息地变为现实。

  好在,山不转水转。从辩证法角度看,一些人的被“逆淘汰”,未必不是好事。就莫言而言,可谓愈挫愈勇。他在《读鲁迅杂感》一文结尾处写到:“俺本落水一狂犬,遍体鳞伤爬上岸。抖抖尾巴耸耸毛,污泥浊水一大片。各位英雄快来打,打下水去又一年。不打俺就走狗去,神州处处桃花源。”转业后,他笔锋更健,接连创作出版了《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还出版了数部中短篇小说与散文集,诸多作品在国外出版发行,文学影响越来越显著,以至摘取诺奖桂冠。世事就这么变幻无常。这恐怕是有些人想不到、也是羞于看到的吧!

 

  (原载杂文集《人生碎片》)

 

  ( 作者简介: 李志远,网名司马一夫,军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年 7月 22日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一个小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入伍,退休前是正师、大校。主要写杂文、散文,也写诗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杂文月刊》《唐山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军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千余篇作品。已出版《包含香味的玫瑰》《观钓偶感》《另类公道》《幽默与遐想》《人生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灯下杂想》《李志远杂文选》等文集。曾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几十个奖项)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