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靖康落下的一粒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11-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吉同】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犹如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它落下的一粒灰,不经意间落到了开封府阳武县(今原阳县)知县蒋兴祖头上。金兵取道阳武进攻开封,有人劝蒋知县避走,这在当时很普遍,金将完颜宗翰率兵“自太原趋汴,官吏弃城走者,远近相望”(《续资治通鉴》卷97)。然而,深受儒家文化和士大夫精神浸染的蒋知县,岂会临阵脱逃,说:“我世受国恩,当死于是。”一家人都留下来与阳武共存亡,结果只坚守了一天多,城池便被攻破,42岁的蒋兴祖战死,其夫人和长子也先后遇难(《宋史·忠义传》)。

  蒋知县还有一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乡人皆能道之”。可惜连名字都未留下,后世只有称她蒋兴祖女。城破后被金兵虏去押往金人京师中都(今北京),途经雄州驿中,她在墙上题《减字木兰花》。词云:“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尽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平静的文字背后是血淋淋的家仇国恨,读之令人涕泪。少女的命运比其父、母、兄更惨,落到豺狼手中的结局,让人不敢多想。

  靖康的这粒灰,落在蒋知县头上就成了一座大山,一个原本幸福、中产的家庭,就这样被灭门。尤其是蒋兴祖女,若能顺利成长,北宋的文学史上,必将再添一位李清照。然而,她估计很快殒命,因为除下这首词外,历史再也没有记载她的任何信息了。

  “靖康之变”落下的何止是这一粒灰,而是万万粒,灰粒覆盖了北宋大半江山,尤其是开封及其周围,更是落下厚厚一层。开封失守后,“敌纵兵四掠……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淮泗之间亦荡然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真是惨不忍睹。细想一下,蒋知县还算“幸运”,毕竟载入史册,一家人至今还被人记着,而那无数死于非命的百姓,早已灰飞烟灭,连个数字也没留下。

  “成就”这座火山的,是宋徽宗赵佶。此人是个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但却是个昏庸无能、腐败透顶的天子。他在位二十多年,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把北宋带入到了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金国崛起后虎视天下,宋本应与辽抱团取暖联手抗金,但愚蠢的是,宋徽宗却助金灭辽,使金灭宋再也无了后顾之忧。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赵佶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下了罪己诏,诏书描述了一幅可怕的亡国景象:“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幸特权,贪饕得志……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灾异再见而朕不悟,众庶怨怼而朕不知,追惟己愆,悔之何及”(《续资治通鉴》卷95)。是的,一切都来不及了。不过,徽宗还有个“高招”,那就是“让贤”,随之把这个烂摊子甩给了太子,一万个不愿意接班的赵桓被迫继位。钦宗也不是什么“明主”,关键时刻连出昏招,惊恐中只做了14个月的皇帝,便与老爹一起被金人掳去,北宋灭亡。

  历史上可与“靖康之变”能比的,恐怕就是唐朝的“安史之乱”了。两场“火山爆发”,灰粒都撒满天下,无数苍生遭万劫不复,所不同的是皇帝和宗室的命运,唐朝基本没受影响,就是马嵬坡“牺牲”了一位杨贵妃。而徽、钦二帝及皇族、妃嫔、贵卿就大不同了,灰粒像暴雨一般,劈劈啪啪也砸到了他们头上,尔等几乎被金兵“一网打尽”,之后押解北上,后来的遭遇甚至比普通百姓还惨。唉,总算与万千草民“平等”了一回。

  宋徽宗的下场及“六贼”等人被杀,是罪有应得,是为自己的无能和罪恶买单,也算报应吧。但是,无数既没招谁又没惹谁的老百姓却倒了大霉,很多人死于非命和九死一生,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话,百姓世代挣扎在一条望不到头的黑暗“苦道”上。

 

  (作者简介:刘吉同,河南省新乡市杂文家,笔名为红河水、云边客)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