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清王朝为何向世界列强宣战?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11-23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许家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第七届克权杂文奖_横.jpg


多次被外敌打得满地找牙,多次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多次被迫割地赔款的清王朝做过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向世界列强宣战就是一例。

1900年6月21日,清王朝突然发布《宣战诏书》,将英、法、美、日等11国列为敌人,并从即日起与“彼等”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真的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痛”,6年前的甲午战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我大清”被“蕞尔小国”的小日本打得一败涂地。如今战争创伤还在,居然又向英吉利,开战!向法兰西,开战!向美利坚,开战!向日本国,开战!……如此不明智之举,国人没想到,“外夷”也没想到。英使窦纳乐认为清王朝“事实上将要发疯。”

清王朝为何发疯?有人说“源于情报有误”,有人说“因为愚昧落后,狂妄自大”,有人说“都是权力惹的祸”,有人说“是想借助洋人的力量剿除义和团”……这些高见不无道理,但以愚观之,清王朝之所以发疯,最重要的一条是——封建决策机制是其“作死无极限”的根本原因。

在封建社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帝老爷的话就是圣旨,一句顶一万句;“御前会议”研究重大问题时,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意志;皇帝作出任何决策,与会代表都要坚决拥护和执行。

慈禧是当时清王朝的“一把手”,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向世界列强宣战的伟大决策就是她老人家主导的结果。

光绪皇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惨遭失败后,“外夷”协助康、梁逃走。慈禧欲废黜光绪帝,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尤其是得知各国公使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的情报后,让权力欲强烈的慈禧寝食难安,为捍卫其特权,“不得已而宣战”。

尽管老佛爷主意已定,但程序是要走的,集体领导也还是要的,集体决策是“必须的”。

自1900年6月16日起,慈禧一连几天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开御前会议,讨论载漪等人要围攻各国使馆的的提议,多数人认为“不可围攻使馆”;6月21日,慈禧召满族大臣到仪鸾殿商议“对外开战”,反对者众多。随后,慈禧在勤政殿再次开会商议,斥责反对者为汉奸,命反战分子袁昶退下,自此无人敢进一言。

随即发布开战上谕,历数外国列强种种罪行,号召国民“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翦彼凶焰,张我国威”……

纵观“我大清”对世界列强宣战的决策过程,有以下鲜明特色:一是主导者拍板者都是一个人——慈禧老佛爷。名义上集体决策,实质上个人独断。老佛爷的想法就是朝廷的看法,老佛爷的决心就是朝廷的决定;二是决策的结果不是在集体研究之后,而是在集体研究之前就有了、就不可变了。不管御前会议和满族大臣、汉族大臣会议怎么开,都不可能改变会前就已确定的开战决定;三是会议“表决的结果”是多数服从少数。多数人反对没用,因为少数人并不少,老佛爷是少数人,又是“一把手”,“一把手”的一票顶一万票。

在这样的决策机制下,什么英明决策都可能产生,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宣战之后,八国联军来了!清兵一触即溃,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被打得落花流水,“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之类的牛皮大话立马如肥皂泡破灭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派出李鸿章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中国4亿5千万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清王朝自此一蹶不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年后,武昌城头枪声响起,清王朝土崩瓦解,寿终正寝。这个悲剧结局说明——作死是有报应的。


(作者简介:许家祥,长沙市雨花军休所退休干部,杂文家,其杂文著作《台上的风景》获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