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献力者”方为优秀的劳动者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05-10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王先洪】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第七届克权杂文奖_横.jpg


劳动节,源于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在1889年7月作出的一项决定,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8O多个国家劳动者争取自身权益的示威日和劳动者的节日。

30年后,我们中国的劳动者和青年学生从1919年开始,为争取民主和劳动者权益,也用示威游行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5.1”大游行成为中国争取民主与自由的群众运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进步。

又一个30年后,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获得执政权,将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定为中国政府法定的节日,并用表彰“劳动模范”和颁发“5.1”奖章的方式,激励全国的劳动者。

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是新中国教育群众的重要理念。但是,对于“劳动者”的概念,很长时间、特别是1949年至1979年,因过于简单理解,除了工人和农民,其他人均被排除在“劳动者”之外了。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脑力劳动者也列为“劳动者”行列,终于将劳动者的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了。于是,劳动节才真正成为所有“献力”劳动者的共同节日。

我提出“献力者”这一概念,是基于传统的“劳动者”往往注重“身份”而忽略作为。加上儒学理念中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信条,又将劳动者分为两类互相对立的主体(也许并不是孔子的原意),后来演变为由劳力者(工农兵)成为专政者,劳心者(主要是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成为被专政者,将推动生产力的劳动者主要归功于和借助于体力劳动者。

不要知识,不讲科学,只凭体力“苦干”,这一理念的繁生和泛滥,才有了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和改天换地的“学大寨运动”。大办钢铁运动让农民弃农砍树去炼铁,带来三年大饥荒;学大寨运动在山林造农田,填湖填堰增农田,造成对自然生态的大破坏,其影响比汽车尾气让天气变暖的祸害还要大。

所谓“献力者”,就是为人类的生存、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奉献了自己力量的劳动者。有人是“劳心”的(如从事科学研究、行政决策、教学宣传、信息传递、守护国土、维系治安、弘扬法治等等),有人是“劳力”的(如从事机械制作、农田耕耘、基建修理、产品加工、运输服务等等)。无论是“劳心”的还是“劳力”的,只要在工作中“献力”,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只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这个身份,而没有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力量的,是不能算为劳动者的。

我们中华民族认“耕读为本”,其实是认同对劳心者与劳力者必须同等对待的。社会分工不同,人的素质不同,只要各尽所能,就会成为优秀的合格的劳动者。

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名劳动者都是“献力者”,同心同德,合力拼搏,复兴中华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写于2022年 5月1日)


(作者系松滋市二届政协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曾兼任松滋文联、松滋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先后出版文集《三声集》,散文集《冬趣》,诗词集《秋夜月色》《蓝天星辰》。曾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散、杂文、诗词作品近百万字)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