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徐惠之惠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11-1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刘吉同】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杂文奖.jpg


徐惠何许人也?她乃唐朝湖州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少年聪慧,才华过人,唐太宗李世民闻知后将她纳为才人,后升为充容。真是红颜薄命,只活了24岁便病逝了。

贞观末年,唐太宗对外频繁用兵,东征高丽,西讨龟兹。在长安则大兴土木,“北阙初建,南营翠薇(宫),曾未逾时,玉华(宫)创制”,且“服玩颇华靡”。徐惠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虽在后宫,却忧国忧民,为此写下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这篇奏疏集中反映了这位才女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其一,勇敢。对太宗的穷兵黜武和贪图享乐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陛下以有限的农业收成,去填充无穷尽的欲望,“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绵绣,实迷心之鸠毒”。“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因为“虎”随时会翻脸不认人,后果很严重。魏征是唐太宗非常信任的大臣,魏征死后,太宗无比悲痛,亲自撰写碑文并书之,还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然而,两年后李世民又亲自砸了魏征的墓碑,那桩婚姻吗,自然也就黄了。这些都是徐惠亲见的事。因此,逆鳞的后果她不可能不知道,加之太宗晚年的朝廷,政治生态已趋于恶化,一是以长孙无忌、李世勣为首的重臣带头拍皇帝的马屁,二是此时的李世民已没有了当年从谏如流的气度。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徐惠还是义无反顾地写下了奏书,足见她的勇敢。若是朝中大臣这样做,那很正常。而作为嫔妃的她,就难能可贵了。史学家吴兢对之就大为赞扬和感叹:“观其谏疏,有老师宿儒不能远过者。呜呼贤哉!”(《贞观政要卷九·论安边第三十六》)。其二,怜民。她怜悯那些战死的士兵;担忧兴建宫殿会烦扰百姓,加重农民负担。其三,卓越。她说“为政之本,贵在无为”。还“以史为鉴”谈兴亡成败,“秦始皇吞并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之所致乎!”:秦“吞并六国”、晋武帝横扫蜀、吴完成一统江山。在多少人眼中,这是何等的盖世之功和经天纬地之伟业!然而,在她看来却是些“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的轻浮和丑陋行为,其价值观着实崇高:她对那些通过杀伐征战夺回来的地盘看得很轻,而对百姓的幸福指数却看得很重。最后她说了句堪称“金句”的一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资治通鉴》卷198),译成白话就是:地域辽阔并非长久安定的谋略,百姓劳苦才是容易动乱的根源。还可以以此类推:兵强马壮并非长久安定的谋略;宫殿巍峨并非长久安定的谋略,表面的华丽和繁荣并非长久安定的谋略。若想长治久安,不是去开疆拓土,不是军队强大,不是粉饰太平,而是努力减轻老百姓的劳苦、劳累程度,尽量减少赋税和徭役,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能平安地生活,让幸福、公平的阳光洒照在每一个劳动者身上。一句话,百姓的幸福才是长久安定的最大谋略和坚固基石。这个思想,放在今天也熠熠生辉。

最后想说几句武则天,最初她也被唐太宗封为才人,说不准与徐慧还是“同僚”,但她日后的名气和地位如日中天,把徐慧远远甩在了后面,成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的女皇帝,至今还是荧屏上的常客,而天下又有几人知道徐慧呢?然而,就品质和社会效益及价值而言,武则天又远不如徐慧。道理很简单,武才人爱的是权力,她像苍蝇嗜血一般嗜权,没有权力她就不能活。为了得到最高权力,她不惜把万千人,包括她的骨肉,推入血泊之中。而徐才人爱的是真理,徐惠之惠,惠的是苍生和社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此她不惜冒着风险,犯颜直谏。这种品格和情怀,比黄金都可贵,武则天之流对之只能望尘莫及。而从历史上看,正是武则天这样的嗜权、乃至不择手段争抢当皇帝的人,才一次次把社会推向灾难。而正是像徐慧这样的人,默默地肩扛住黑暗的闸门,给社会带来光明。孰高孰低,不用多讲了吧。


(作者简介:刘吉同,河南省新乡市杂文家,笔名为红河水、云边客)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