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虽败,丁汝昌却未投降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5-23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沈栖】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近日网友发帖揭露了《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存在一个有悖史实的严重错误:在《威海卫战役与<马关条约>》一节文字下方配有一幅“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降伏图”。

据查“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降伏图”源自日本画师《日清战争锦绘》一书的第11幅图。孔夫子旧书网出售的该书复印本标明:本书122幅浮世绘“绘制于1894-1895”,“参与绘制的作者有梅堂小国政、水野年方、小林清亲等”。作为一曲“侵略者的凯歌”,《日清战争锦绘》不顾史实,胡编乱造,不足为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的编写者竟然篡改历史,在配图上赫然注明“丁汝昌投降图”。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海战其实是一个国耻!清朝倾注国力打造的一支新型武装力量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惨败是史实,但“丁汝昌投降”则违背史实!

史载1894117日,在日本海军袭击下,我国大连沦陷,紧跟着旅顺陷落。据18941128日《纽约与世界报》报道:“旅顺的日军从攻陷旅顺的第二天开始,连续四天杀害了约6万名非战斗人员、妇女和儿童,在整个旅顺免遭杀害的清国人不过是为掩埋尸体而幸存的36人。”

1888年组编北洋水师,丁汝昌即任提督(最高军事长官,唯有他任此职务)。1894年爆发中日战争,他在黄海战役亲自督战,身负重伤,后奉李鸿章之命退守威海卫。

1895123日,丁汝昌在面临灭顶之灾之际,确实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信。其择要如下:“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齿?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切愿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阁下幸垂听纳焉。”一番虚情假意的背后暗蕴着欺诈、威逼、引诱。

在接到这份劝降书后丁汝昌丝毫不为所动。当时北洋水师中则有一批人在力战不胜的情形下,考虑向日军投降,甚至持刀威胁丁汝昌,逼他赶快投降。丁汝昌直面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屡受重创,被困刘公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又在投降派的胁迫下而不能执行统帅的权力,他于211日夜间怀揣“苟丧舰,必自裁”的信念,服毒自尽,以身殉国。虽说丁汝昌是在接到劝降书19天后即自杀,史书上也没有片言只语记载他当时的表情和言辞,但他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至薄云天!诚如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在《北洋海军》一书对这位民族英烈的评价:“丁汝昌表现了一个爱国军人的应有品质,他竭尽所能,抵抗日本的侵略,临危不惧,死而后已,和那些可耻的逃跑将军、投降将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丁汝昌在甲午战争中“临危不惧,死而后已”,何来“投降”一说?2023510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表声明,承认“该图书确实存在不当插图问题”,并表示“停止该图书的线上线下销售,全面收回销毁。问题的症结在于:亟需举一反三,对我国图书(尤其是“写给孩子看”的书)来一番盘点、自查、整改,清除诸如“丁汝昌投降”那般的污水浊泥,还出版界一片净土!


(作者简介:沈栖,笔名凡夫、聿飞,1951年生,主任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先后出版有杂文集《世相纵论》《明天的废话》《实话直说》《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无花的蔷薇》《边看边说》《余墨谈屑》)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