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呐喊后的冷静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5-24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冯广云】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前不久,从网上看到一个视频,题目叫《逮了个正着》:两个高大威猛的执法者,押着一个衣衫单薄的矮小老太婆,说她是私自焚烧秸秆的犯罪分子……

我的心顿时五味杂陈。困惑、愤怒、激动、失落情绪搅得我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这位老太太,肯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她还是种粮专业户,否则,她没有秸秆点燃野火对天烧。

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大事,不论科技发展到个高度,农业永远是立国之本。我们是产粮大国,拥有19.18亿亩耕种面积,不仅养活了14亿人口,还能出口国外。

所以,在盛产粮食的同时,也留下了成千上万吨秸秆。对秸秆的处理,全世界都没有更科学的措施,唯一的共同办法就是焚烧。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农民们在智慧的推动下,对秸秆的处理一直处于顺风顺水的阶段:一是把它留给大型牲畜作饲料,如水稻秸秆就是耕牛越冬最好的草料;二是农家做饭烧水的主要柴源;三是将秸秆用于做床铺草,既温暖、又抗寒、还防潮;四是用秸秆烧火粪,即在良田的秋冬季,用泥土成约两尺高的平台,再铺上一层厚厚的秸秆,然后用泥土将秸秆盖住,最后点火焚烧,待硝烟散尽,再浇有机肥拌匀后,泼撒在良田中权作最优质的农家肥。

现在,中国农村由于机械化普及,耕牛几乎消失;做饭烧水已由燃气和电能替代,所以秸秆已经成了农村的一大废品。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在铺天盖地的秸秆面前,只有火烧草料场一条路可走。

为了帮助农民摆脱困境,中国政府从2008年就制定了禁烧秸秆的政策。这项政令一发布,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有骂街的,有告状的,有聚众闹事的,有与执法人员硬杠的……时至今日,仍然怨声道,骂声不绝。

老夫不才,缺乏大体意识,也曾经不理解政府禁烧秸秆的决策,跟着呐喊过。现在想通了,终于向大气候举起了白旗!

官方和专家们认为秸秆禁烧的五大好处:一是避免污染大气环境;二是避免危害身体健康;三是避免影响交通安全;四是避免引发火灾;五是避免破坏土壤结构。这些禁烧好处正在逐渐被全社会理解和接受。

但是,我国在紧锣密鼓地禁烧秸秆时,以为全球都在禁烧。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可以焚烧秸秆!其实,那是人家的国情不同,像欧美等一些国家,几乎都是大平原,而且人烟稀少,即使发生火灾,连烧毁房屋的可能性都很少。

值得我国借鉴的是,这些国度对焚烧秸秆仍然执行严格的制度和管控措施,促使焚烧不至造成大的损失和灾难。
更重要的是,秸秆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为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将秸秆科学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将秸秆制成饲料,可以为养殖业提供丰富的饲料。还可以将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当前,正值夏季来临,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处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它昭示着伟大的祖国国运昌隆、人民幸福。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蓝色白云,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禁烧秸秆,福泽百姓。让我们和农民朋友一道为保护环境,守护青山绿水守护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2024年劳动节)


(作者简介:冯广云,军人出身,曾任省直企业武装部长、党委副书记;松滋市个私企业协会秘书长。写作笔名:煤军、冯歌,中书协会员、中国当代书法家、现任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冯广云文集》)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