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没看错,是三字转,不是三字经。三字转是我为表述方便起得名。若问何意?先讲个故事。
有位领导,斯文,讲话有条理,爱拽词儿。有次讲了8个问题,每问题又含8点,计64点,简称“64点讲话”。这是我听过最多点数讲话。点数虽多,实际内容不多,就像非洲妇女头上编的辫子,一绺一绺表面好看。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绺是这样的:这位领导夸赞某工程“不得了”“了不得”,说到这儿略停顿,台下小年轻们竖起了耳朵,静等后面说啥?但见这位领导突然一拍桌子,蹦出一句“不了得”,顿时,众人一脸懵相,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不了得”是啥玩艺儿?有些人掩不住笑,只好掌声以伴。
明白了吧,“不得了”“了不得”“不了得”就是三字转。不过这位领导没转好,把人转懵了。他若说“得不了”,字面上还凑合,但这又与前言不搭,于是就诞生了“不了得”。可话说回来,“了得”为赞叹,“不了得”当为“了得”之否定,也不搭前言,发懵就对了。
愚以为,三字转属修辞范畴,说起来三个字轮转,基本要求是至少转三句,每字要在首位上出现一次,不仅文通字顺,还要转出不同语意,不能同义反复。理论上每字前、中、后各出现两次,因而最多可转六句。有点像修辞中的顶针、回环但又不是,传统语法修辞中没有三字转,堪为修辞发展新成果。三字转还可演绎为三句转,如“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一切”等,但核心还是三字转。
“不了得”让我开心,也让我思考。
近年来,社会尤其职场热衷游戏文字、修辞炼句。整四六句、续排比句、讲求对仗对偶音韵上口,三字转就是人们苦练“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一个创造,直把三字转练得五彩缤纷:如早期的“常立志,立常志,志常立”、生活的“好喝酒,喝酒好,酒好喝,喝好酒,酒喝好”、学习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道德的“人利他,他利人,利他人”、政治的“国爱民,民爱国,爱国民”、腐败的“权诱色,色诱权,权色诱”、养生的“人养气,气养人,养人气”等等。说来惭愧,受浮华文风影响,我也曾试手三字转。那是写一位崇尚“躬耕乐道”的领导。一次,他亲自准备课件谈信仰,纵论儒释道,在与信上帝、修来世、求成仙的比较中,得出科学信仰更实在、更受益的结论。当时,我用“求真难,真难求,难求真”概括他这一过程,还自我感觉良好,后发现,这是个失败的三字转:“求真难”已然简洁明了,何须再三字转成九字,同义反复,徒增绕舌!
犹如大炼钢铁,修辞炼句泛了,难免滥竽充数。我有个小窍门儿,排比之优劣及其检验,就看第三句及其后。前两句多无问题,若第三句能编排好,则不会太差。但现实是第三句好的少。三字转亦然,就像“不了得”,往往在第三字上闹笑话。不是秀才、领导们水平不高,是实际工作未提供足够素材,也有文字不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抑或三者都有。比如“抓精细,精细抓”、“人为我,我为人”、“官出数,数出官”的第三转都转不动。
社会尤其职场所以热衷文字游戏、修辞炼句,除了形式主义、不良文风外,根本还是思想匮乏、工作与实践上缺乏创新,表达上又不想千篇一律,就只好以“语不惊人死不休”来粉饰政绩、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了。君不见,除了续排比、整四六、成语翻新、讲求对仗对偶音韵上口,整新词也是蛮拼的。生活中大量现象被拿来比喻、借代,还有在原词周围造新词以及用网词,也是人们戏字弄辞炼句的用功之处。语言丰富生动有文采当然是好事,但缺乏新思维、新观念、新认识、新判断、新作为、新发展等实际内容,言辞越花哨,越“文胜质则史”。意欲“标新立异二月花”,结果“一懵惊人‘不了得’”。
(载2021年4月27日《北京日报》)
(作者简介:于文岗,一九五六生,北京退休翁,河北黄骅籍,性情诚直实。全国杂文作家交流会副会长、杂文家,其杂文《“好看不结实”刨根儿》获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银奖。)
编辑:张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