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品味白菜三重境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7-0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齐世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国人常享之菜,有一种被誉为菜中之王。何者?大白菜。谁如此欣赏国画大师齐白石,他对白菜钟爱有加,在亲绘《辣椒白菜》图中慨然题词: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循大师的墨宝,笔者倒是品味出白菜的三重境界。

其境界何来?来自四百年前。

笪继良之笪作为姓氏有点特异,作为江西铅山县县令,小小芝麻官,他又显几分普通。不过,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夏末秋初,当江苏句容人笪继良青衫小帽、老百姓一般走进铅山县的时候,他的际遇自是不俗。怎么讲?恰遇当地连年灾荒。《铅山县志》有载,其时,粮食蔬菜都已吃光,只余树皮草根,甚至有人卖儿卖女。

普通的笪县令,这时又显出了他的特异:对其治下如中医一样作了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他让人取来一方长四尺、宽二尺的青灰石板,亲手在上面画了一棵大白菜,并楷书题写碑文: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万历己未仲冬谷旦,句曲笪继良勒石。

这一联二十字意味深长且掷地有声:作为地方父母官,不可不问民间疾苦,不知青菜的滋味;作为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如菜色。他还请来匠人,刻成白菜碑,把它立在县衙大堂,以为自己和僚属铭誓。

笪县令镌刻白菜碑,有点意思哈?忒有意思了!这白菜为何?叶青梗白,百姓碗里天天可见,寻常物竟入笪县令上任第一碑,几个意思?

唯人有思想,赋予物,则物境界遂生矣。白菜因笪县令树碑而生境界,何境界?一清二白。白菜的第一境界:清;第二境界:白。笪县令树起白菜碑,当属白菜的第二境界:白,白菜之青白,事情之透明。试看,白菜碑竖立后,笪继良召集全县里长和地保议事。各地里长和地保细观白菜碑上的白菜和题词,反思的有没有?汗颜的有没有?就此,笪县令对百姓的体恤、关爱与对下属们的警示与告诫广而告之,自己和僚属铭誓亦公示全县。

说罢白菜的第二境界,当说其第一境界了。其实,笪继良立白菜碑的做法,效仿的是明嘉靖年间任江苏句容县令的徐九思。徐九思?听着耳熟,没错,20世纪80年代,京剧电影《徐九经升官记》大火,徐九经的人物原型乃徐九思,整个故事就是以其事迹为蓝本。

那徐九思初任句容知县,即水灾、旱灾、蝗灾、震灾交织,差吏们依然搜刮,百姓不堪重负。为了告诫自己和下属以民生为要,徐九思在县衙前石屏上画了一大白菜,在上方题词: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两旁书一副对联:方丈高墙为户屏一丛画菜辅官箴。于此,白菜的第一境界顿显,那是一个字,白菜之清,同官箴之清,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徐九思虽为县令,从此同穷书生一样,不嗜肉,惟啖菜,佐脱粟

世事真胜似戏剧精彩!80年前,江西贵溪人徐九思到句容为官,画白菜自警并警示;80年后,江苏句容人来到江西为官,镌白菜碑以铭志并昭告全县,白菜的第一、第二境界于此豁然。两位白菜县令的故事流传至今,白菜碑默默无语,每有睹之却如天雷滚滚昭示后人,正如当年马寅初先生凭吊时所感慨的:如果国家官员都有笪县令的这种境界(正是白菜的两重境界),何愁国家不兴!(此碑现仍安存于)

赋予白菜以境界者,自然以身作则。笪继良以白菜碑为座右铭,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心上,如白菜一般清白做人、做官,自然为时人、更多后人戴上一顶白菜县令的桂冠。他任职的六年中,坚持布衣素食,轻车简从,治下岂不政通人和,百姓安康?六年后,他被提升为虔州(今赣州)牧。

爱民者,民恒爱之。笪继良临行时,家家户户焚香燃烛,四方百姓纷纷赶来挥泪送别……

白菜的第三重境界,就要从笔者的一项建议说起。朋友在一所中学当校长,前些天办成年礼,想给学生送一件成年礼物。我建议,效仿这白菜碑,在成年典礼上,送每名成年学子一棵青葱的白菜。你肯定,送一棵大白菜?是的,白菜无奇,其腰间捆扎一根红绳,倒是醒目。其醒目在于,寓意淡雅朴素一生清白,此亦白菜的第三重境界,可以用其谐音百财”“百才,这跟成才相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们永远都像白菜那样清清白白,淡雅朴素,一生成才。


(作者简介:齐世明,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委副会长、辽宁省杂文学会会长,先后出版诗集四部:《感情临近中午》《红拂,你在哪里》《齐世明抒情诗选》《齐世明朗诵诗文选》,散文杂文集四部《世纪末咏叹》《世明圈点三百篇》《17岁,我们奔向大西北》《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歌》,于2011年起在广西《北海晚报》开设杂文随笔专栏两年六个月,2013年起在《人民日报》旗下《讽刺与幽默》报连续五年开设“小人物系列”“当今社会文化心理切片系列”“现时社会病态档案”“年代系列”等专栏)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