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省宜春、萍乡、吉安等地纪委监委陆续查处了一批落马的中学校长、书记。官方消息称,郭某、宋某某、敖某等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目前正接受某某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述多名中学校长、书记受党培养多年,曾掌门一校或多校,想必也在教育生涯中建功立业。几乎个个年富力强,而其中的郭某年方不惑,正处于人生的高光时刻,怎么就忘记初心、背弃使命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了呢?
一是“权租”意识膨胀。在“三观”不正者眼里,权力就是资源,就是财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政治生态龌龊的部门、领域,买官鬻爵之风就会愈演愈烈。想想看,中学校长、书记当初上位、被提拔,自然得到“贵人”提携,自己当然也付出了“代价”。如今权柄在手,就会考虑“成本回收”,甚至追求利益最大化。于是“权力寻租”意识就在内心急剧膨胀了。
二是侥幸心理作祟。校长、书记手握学校人事、财务大权,为他人的工作调动、职位提升、项目审批、资金结算等提供方便。对方自然懂得“感恩戴德”,于是出手给领导“意思意思”。而在领导看来,“笑纳”乃是礼尚往来。长此以往,领导“伸手拿好处”就习以为常了,内心常抱侥幸心理。一次次侥幸之下,领导们的胃口岂不越来越大?
假如他们读读“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品味品味他的反腐倡廉,做到“当初主动拒绝”,那么这些落马者的人生轨迹又该如何呢?
陈行甲,从湖北兴山县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他从基层干起,始终牢记母亲“做正直人,莫回头”的良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巴东政治生态持续恶化、社会矛盾愈加尖锐的严峻时刻,他被省委千挑万选“空降”到巴东这个库区小县“救火”。他在千人大会上掷地有声地宣布了“四不”,其中“一不”就是“不收钱收礼”。他在自家住所外安装摄像头,“立此存照”,让“来访者”望而却步。他无情地断了贪腐分子的财路!他之所以敢于对贪腐零容忍,敢于向贪腐分子宣战,先后把87名贪腐官员和不法商人或“摘下官帽”,或送进监狱,缘于他曾经一次次怒斥前来送礼送钱的商人,断然拒绝过名贵手表或巨额钱财。他哪里只是“当初主动拒绝”,分明是“当面严厉拒绝”!他拒腐反腐的浩然正气,氤氲在巴东的土地上,逐步净化了这个三峡库区小县的政治生态环境。他与巴东父老结穷亲、全心全意为巴东人民殚精竭虑的精神,可谓感天动地!
陈行甲反腐倡廉的举动,为当今各级各类官员树立了榜样。要敢于“当初主动拒绝”,诸如中学校长、书记一类的基层领导们,要心怀敬畏之心,时刻敬畏党纪国法,心里多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兢兢业业地践行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记住啊,“当初主动拒绝”就是“莫伸手”,做个忠诚干净人;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组织查处”,自然就是“伸手必被捉”!
(作者简介:董新明老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张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