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请勿滥用“包容”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5-03-2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碰到熊孩子在公众场合闹腾,甚而恶作剧,有人出面教育制止,家长却不以为意,反为孩子辩护:“他还是个孩子,至于吗?”话外音是孩子还小,犯不着较真,应当包容一点。

“包容”是一种美德,心胸开阔、坦荡无私、宽宏大度的人才能拥有。它的内涵是能够听取容纳不同意见,求同存异,不强加于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只要无碍于人,也能包涵宽容。比如猪八戒贪吃、贪色、贪图小便宜,但他没有侵占他人利益,在高老庄倒插门,对丈人家心存愧疚和感激,拼命干活来报答补偿,表明他天良未泯。所以人们看到他身上的小毛病,往往一笑置之予以谅解。

听任熊孩子顽劣,就不能够叫包容,只能算放任、纵容。风起于青萍之末,放纵小劣迹,积久成习,势必小洞不补大洞受苦,乃至苦不堪言。

《艾子杂说》记载有苏轼的一篇《芒山盗临刑》:一盗贼在芒山被执行死刑,临刑前与母亲诀别,咬掉了母亲的乳头。“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贼曰:‘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杀之。’”

这个盗贼儿时不过干一点小偷小摸的勾当,母亲没有及时阻止,反而“包容”鼓励他,致使他胆子越来越大,贼胆包天成为了江洋大盗。死前才醒悟,母亲的纵容害他走上了不归路,由此对母亲恨之入骨。

北大高材生吴谢宇可谓现代版的“芒山盗”。他的父亲病逝后五年间,母亲望子成龙心切,以一己之力供养他读书。他也不负母望,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可他花钱无度,男女关系有失检点,母亲没有察觉管教。他一心出国留学,无奈母亲油尽灯枯,已经无力负担。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分析,吴谢宇渴望出国,为筹钱而杀母,是个精致的利己者。

类似的吴谢宇还有,201141日在浦东机场杀母未死的旅日留学生吴某,他们无一不是因为父母平日娇惯,酿成唯我独大、我行我素的心态,最后为满足一己私利而丧失理智,跌入了深渊。

好多劣迹是万万不可包容的,诸如对长辈不孝、对亲友不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贪赃受贿、偷盗抢劫、欺软怕硬、恃强凌弱、欺男霸女、以势压人……这些不良行为在萌芽状态就要防微杜渐,丝毫容忍不得。大多数贪官的顽疾,都不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他们的贪腐金额与日俱增,从烟酒起步,发展到收受红包、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房产股权、上亿的巨资。如果相关部门见微知著,及早监督教正,何至于由小时偷针,堕落到长大偷金呢?、

千里大堤,溃于蚁穴。虚荣心人人都有一点,过度放纵也会自食恶果。莫泊桑的名著《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本是个小公务员的妻子,却要攀比达官显贵。她用丈夫积攒多年的400法郎做了礼服,还向好友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一身贵妇装扮,在部长家的晚会上出尽风头,充分满足了个人的虚荣心。不幸那天将项链丢失,而后勤扒苦做、节衣缩食十年整,才还清债务,挣脱困境。试想她的丈夫若不放任自流,适时劝阻她不借别人的屁股当脸充门面,不与人争强好胜,他们会白白耗费十年的宝贵光阴吗?

玛蒂尔德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包容不可滥用。即便对貌似无伤大雅的道德瑕疵,也不能误把纵容当包容,听之任之。一旦小毛病病变成顽瘴痼疾,再去四处求医,就后悔莫及啦!

(2025.2.6.于武汉如家酒店)

注:原载20253月《杂文月刊》


(作者简介: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五次获得克权杂文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