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万里俊——记宜昌至晟科技公司总经理邓俊霞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7-2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小楼】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邓俊霞从洈水河畔的裴家河村出发,求学、择业、开拓市场,行走千里万里之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她创办的宜昌至晟科技公司勇立市场潮头,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化表面工程技术中心。

邓俊霞用脚步丈量梦想,用汗水浇灌青春,赢得了像自己名字一样美好的灿烂人生。


乐杨向明通讯云霞万里俊01.jpg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贺龙元帅曾率领红军在这里英勇战斗,200多名烈士的忠骨长眠于此。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古老的洈水河从这里缓缓流淌,送来了清甜的生命之源,也带来了欢歌笑语。

这是一片温馨的土地,一代代勤劳的人们让这里日益和谐富足,成为了省绿色示范乡村、美丽宜居乡村。

这片土地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名曰裴家河。邓俊霞就出生在这座秀美的村庄。

那一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东北降落罕见陨石雨,唐山发生大地震。幸运的是,就在邓俊霞出生的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终结了“十年浩劫”,新中国迎来了伟大转折,大江南北重新焕发生机。

枯木逢春,百废待兴。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邓俊霞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时光,老师、同学、乡亲都喜欢这个勤学、聪慧、可爱的小丫头,尤其是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特别惹人爱。

改革开放的大潮势不可挡,就像那洈水河穿山越岭不舍昼夜奔向远方。静谧的乡村有了各种加工厂,“万元户”成了最耀眼的偶像。

初中毕业后,邓俊霞如同很多农家子弟一样,迎来了人生第一个抉择,想尽早地跳出农门。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精彩,何况家里还要供弟弟读书,早点工作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

思来想去,邓俊霞选择了教书。但是,在村小学教了一两个月书,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幸福感。她漫步河堤,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村庄,一边是潺潺的洈水河与热闹的集镇。

“洈水河一路向东,再蜿蜒向南,她的远方是八百里洞庭,我的远方在哪里?”邓俊霞一遍遍思索这个问题。

最终,受一位长辈启发,邓俊霞找到了答案: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

邓俊霞来到位于潜江的江汉石油管理局高级中学读书,一方面继续求学汲取知识养分,一方面满足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同时还可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1995年,邓俊霞考入江汉石油学院(即后来的长江大学)。江汉石油学院直属于石油工业部,是以石油勘探与开发为主,工管结合的高等工业学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系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石油学校,一度迁往大庆,1972年迁校荆州,改名为江汉石油地质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汉石油学院。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石油消费增长迅猛。1991—1995年间,我国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高达6.5%,石油生产已不能满足石油需求增长的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入石油系统学习与工作,令人无比羡慕。江汉石油学院的大学生们,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黎明前的黑夜在静静等待着灿烂的朝霞,河水奔腾不息是为了拥抱辽阔的海洋。邓俊霞发奋学习,期待未来某一天“知识改变命运”,而后来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个朴实的真理。


乐杨向明通讯云霞万里俊02.jpg


创业维艰,吃了这样的苦,未来还有什么好怕的。


走出象牙塔,邓俊霞来到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上班。该所始建于1964年,是原石油部最早的直属科研院所之一,被誉为“石油机械研究设计摇篮”。

一所学校、一个单位有文化底蕴,真是件好事情。邓俊霞从事金属表面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她向经验丰富的老同事请教,一边钻研技术,一边研究市场。她深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对新技术求知心切,撰写的论文《热喷涂高性能陶瓷涂层在石油机械上的应用》还在中国石油学会会刊《石油机械》上发表。

2005年,邓俊霞被派往京城,筹建北京分支机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业。北上原因有二:一是科研成果需要产业化发展;二是研究所的大客户都在北方地区,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能更好地贴近市场。

邓俊霞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3月7日,冰雪未化,天寒地冻。她和几位同事来到位于北六环的北七家,租了农民的私人平房,着手改造成厂房,每件事情都得亲力亲为。房子里没有暖气,只能把厚厚的大衣裹在身上。筹建期间,她还负责做饭,当时没通公汽,得骑车去菜市场,往返需要一个小时,手冻得像馒头。

创业维艰,长了这么大,还没吃过这样的苦。她一个劲地给自己打气,默默告诫自己,“吃了这样的苦,未来还有什么好怕的”。

邓俊霞负责的大客户主要是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以及北石机械厂等等,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是常事。为了节约时间,经常是夕发朝至,晚上坐车、早晨抵达。遇到票源紧张,有时也只得坐20个小时的火车。

在火车上,邓俊霞偶尔发呆,回忆高中时代。或许正是有那三年离家的独立生活,现在才能很快适应东奔西走。确实如此,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曾经的劳累、委屈,会悄悄在未来某个地方得以回报。

常驻北京,一干就是八年。孩子悄然长大,父母渐渐变老,家庭经济压力也在增加,种种变化时不时提醒邓俊霞,美好的人生是不是需要勇于改变?

邓俊霞为单位一年创造上千万的技术服务费用,但碍于机制体制问题,没法享有销售提成。另一方面,尽管职称升为高级技师,但只属于“工人序列”,跟“技术干部”工程师相比,心理落差太大。

“我把青春奉献给了研究所,也由衷感谢研究所帮助我成长,但是我还得履行家庭责任,也想圆梦。”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邓俊霞踏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乐杨向明通讯云霞万里俊03.jpg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自主创业是最了不起的事。


2013年,邓俊霞和合作伙伴来宜昌市猇亭区考察。猇亭得名于西汉,虎啸为猇,十里为一亭,故称猇亭,三国著名战役夷陵之战即发生于此。

彼时,作为宜昌大力发展的工业区、高新区、新城区,猇亭正大兴土木,全力建设创新驱动引领区、产业发展核心区、绿色转型示范区、开放开发先行区和共建共享样板区。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猇亭区招商引资政策不错,表面工程的行业发展也迎来机遇期,加上猇亭离老家松滋很近,照顾父母也方便。投资建厂的事宜很快就敲定下来。

公司选址先锋路与凌云大道交汇处,占地50亩。公司取名“至晟”。至者,极也,还有尽善尽美、到达、真诚等义。晟者,光明兴盛也,本义乃午时的太阳。颇具意味的是,“晟”与“霞”皆为灿烂。

干事需要人,当年北京的一些同事,欣然加盟。创业需要市场,行业客户主动伸出“橄榄枝”。虽说这些年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但毕竟自己有过筹备北京分支机构的经历,毕竟拥有这么多年跑市场的经验,等待自己的只是大展身手。

邓俊霞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公司主要开发先进的绿色表面工程制造技术,面向航空航天、钢铁、石油化工、船舶、海工、纺织轻工、机械、能源等领域应用。世界先进设备必不可少,如超音速喷涂设备是美国的,爆炸喷涂设备是乌克兰的,等离子喷涂设备是北京的,电弧喷涂设备是上海的。几年下来,公司获得专用螺旋槽形测量装置、热喷涂轴工件温度监测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并取得了IS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化表面工程技术中心。

至晟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所以,邓俊霞格外看中团队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就是你在这个领域的熟练程度特别拔尖,哪怕是一个小的工序,也没有人能超越你。这种能力强调专注,也就是常说的工匠精神。创新能力是善于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去解决别人搞不定的问题。这需要激情,需要勇于探索,强调突破。管理能力则是要带领团队把事情不折不扣做好,实现既定目标。它强调协调、合作与奉献。

“员工个人成长与公司成长是相辅相成的。”邓俊霞鼓励员工成长,乐于给大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与机会。公司一半员工是四五十岁的资深技术人员,一半员工是二三十岁的后备力量。2014年,公司招聘了一位23岁的小伙子。鉴于公司长远发展,需要人才梯队建设,邓俊霞有意培养他从技术岗位向管理岗位发展。有一次,他“指挥”失误,给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邓俊霞找他谈心,让他不要有思想包袱,损失由公司买单,他要做的是通过反省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如今,这位小伙子已是公司骨干。

当年建立北京基地的刻骨铭心,让邓俊霞对员工待遇特别上心。她有意创造健康、向上、温馨的企业文化,增加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比如,一日三餐是免费的,企业员工吃住都在公司,就像一家人一样。这些年来,没有一位员工辞职。

自主创业八年,在光鲜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付出。也有亲友劝邓俊霞,退居“二线”,去享受闲适的生活。邓俊霞却放不下,“员工们跟我风雨同行这么年,我必须对他们负责啊”。她放不下的,是责任,是情谊。

云霞万里俊,江山气象殊。祝福邓俊霞的事业欣欣向荣!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