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抑 制 邪 念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1-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董新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人,心存善念,也心有邪念。正如健康的人体内,也藏有癌细胞一样。

  癌细胞一旦被激活,将会严重毁损人的身心,甚至夺人性命。

  邪念会导致恶行。有媒体报道,近日,在某市郊区发生一起抢劫手机案件。参与作案的几名犯罪嫌疑人多为在校中学生。他们供称,自己使用的手机早已“土冒”,看见一位中年人用苹果手机与他人通话,于是萌生了抢夺之意。邪念驱使他们触犯了刑律。

  抑制癌细胞,需要增强人体免疫力。而要增强免疫力,就必须健康生活,适量运动,远离不良嗜好,提高心理素质。

  那么,抑制邪念——人心理上的癌细胞,如何着手呢?

  常怀敬畏之心。这里的“敬畏”,即对法律的敬畏。一名中学生,从小学伊始,及至中学,十年读书,直接的或间接的,应该学了一些法律知识。耳朵听到,眼睛看到,应该记住了一些失足、违法案例。法律是一柄悬在每一名公民或准公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当公民意欲违法时,就要想到“法律”之剑的灼灼寒光,由此而生敬畏。如果失去了对它的敬畏,而让贪欲控制自己,任由邪念横生,那么,势必会置法律于不顾,触犯法令,行为有如决堤的洪水。接下来,就是自己付出沉重代价,亲人为之泣涕蒙羞。案例中的几名中学生,不正在自食其果,而让父母伤心不已么?常怀对法律的敬畏,增强法律意识,做一名守法小公民,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永不放松“学习”之弦。荀子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主张,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点、反省,那么,他就会增加智慧,端正行为。有一名外国学者指出,爱阅读的孩子不会变坏。阅读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优秀、健康的书籍,从中获取文化知识,懂得做人道理,便可以规范我们的言行。有调查结果,失足少年要么不爱阅读,要么接触了不良读物。一个孩子的内心宛如一块田地,如果不种植善念的鲜花,势必会蔓生邪念的毒草。而要让善念的花朵飘香,就必须热爱阅读,不放松“学习”之弦。

  优化自己的“朋友圈”。案例中的几名不良少年,是合伙行动的。可以想见,他们平日里来来往往,已成团团伙伙,几乎一个鼻孔出气,结成“不良朋友圈”。古人曰:“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与之化矣。”这是提醒我们要交“善”友,不交“邪”友。几个不良少年,长久厮混在一起,彼此影响,互相传染,一旦遇上时机,邪念的毒草便会疯长……而要抑制邪念,就必须谨慎交友,打造优良的“朋友圈”,诚如古人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好人相处,感受芝兰之香;与不好之人相处,品味鲍鱼之臭。结交何等朋友,带来怎样的结果,不是泾渭分明么?

  抑制邪念,增强对法律的敬畏感,有如抑制癌细胞,提高自身防病抗病的能力。一旦有不良少年行为越轨,不要动辄就指责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和社会环境不良,这三者也有“不能承受之重”。

  抑制邪念,从根本上而言,得靠自身的主观努力,得靠“内因”。当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手帮助青少年抑制邪念,也是十分重要,很有必要的。

  抑制邪念,让内心开满善念的鲜花,芳香自己,美化社会。

 

  (作者为语文特级教师,现供职于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