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年夜饭那碗煎鱼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1-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端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北方人在说到自己或别人偶尔遇到一件幸运的可心的事时,往往得意地、抑或不以为然地说一句:“谁过年不吃顿饺子?!”我出生在江汉平原,那里是鱼米之乡,不以面食为主。在我18岁离开那里之前,别说吃饺子,连饺子是什么样都没见过。但大年三十年夜饭也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了,而且乡里乡间约定俗成——必须10个菜,意寓十全十美。10个菜里那碗煎鱼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年以前,我一直弄不明白,怎么年夜饭餐桌上那碗煎鱼就不能“动”,要一直等到正月十五才吃呢?真的是这样,正月十五前,你要是到亲戚家串门,用餐时这条“规矩”都是心知肚明的。尽管主人不停地嚷嚷:“来吧,都来吃吧!”有时甚至筷子直指那碗煎鱼,做出“就菜”的样子,这时客人们会马上阻拦,也用筷子指向除了那碗煎鱼之外的其它菜:“吃吧,不还有这么多菜吗?”其实,主人也心里明白,自己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作为我们这些当时还不太懂事理的孩子,看着那条煎得黑里透黄、香喷透人的煎鱼,真是馋液欲滴。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心动变行动”。这时,“自个儿“的大人迅即用筷子拨弄孩子正指向菜碗的筷子,暗示不能轻举妄动。主人看到了这一细节,为了打破尴尬,急忙道:“吃吧,孩子嘛。”意在孩子是可以宽容的,使本人尴尬的局面更加尴尬。

  鱼米之乡,吃鱼怎么会有这么的清规戒律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才悟出了其中的奥秘:解放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家庭维持生计都很困难,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总想拿出点像样的菜招待一下。虽然是鱼米之乡,吃鱼也不能“想吃就吃”,即使家里有干打鱼摸虾这个行当的,“糊口”也是“第一要务”。像前面提到的出现那种尴尬局面后,大人们会背地里向孩子交待:那鱼是留着“待客”的,来客了总得有几个菜吧。所以,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期间,家里来了客人,餐桌上都有那道菜——年夜饭那碗煎鱼。只有等到正月十五那天的晚餐,才是家人分享这碗煎鱼的时候。

  后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里富裕了,别说过年或是来了客人,就是平时,吃鱼也不是什么奢望。家乡餐桌上的这条禁令,随着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破例,也就随之“解禁”了。现在回老家过春节,说起大年三十年夜饭那碗煎鱼的话题,往往成为酒桌上的谈资,以博一笑。笑这种乡俗的怪异吗?笑那时候、那地域的人穷要面子吗?我觉得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我们要按照老祖宗马克思的教诲,用经济学的观点去诠释一切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社会现象。

 

  (作者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