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随笔:我不再无家可归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8-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彭友茂】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这是台湾著名流行歌手潘美辰作词、作曲、演唱的《我想有个家》的一段歌词。

  受这首有着强烈共鸣性歌曲的影响和感染,一个时期以来,我也想有个家。当然,我所想有的家,与潘美辰在歌曲里如泣如诉想有的家,音同字同义不同,不是物质层面供我饮食起居休养生息的家,而是杂文写作爱好者人人想拥有,90%以上的人已经拥有,目前我却没有的带有地域名号的杂文学会组织。

  我没有这样一个家,具体原因就不必说了,反正看着别人有,我没有,就羡慕。到哪里找个家呢?首选是徐州:临沂到徐州185公里,车程不足两个半小时——距离近;徐州有我新闻界的熟人、朋友和曾经交往、走动了30多年的高中同学——友谊深;徐州古称彭城,乃四千年前尧封彭祖建国受姓之地,“‘彭’勃四海”“天下一彭”的故都家园情怀——满满的。我想加入徐州市杂文学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徐州有个“彭城女侠”——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委员、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徐州杂文学会会长袁成兰:她诗、书、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她是“剧作家”,写杂文也是行家,因一篇《“梅花奖”舞弊案随想》,打了10年的连环官司,在江苏省高院、《上海法治报》、省内外老领导老同志和全国杂文界朋友的热情关注、声援和大力支持下,笑到了最后,铸就了“在大人面前不小/在小人面前不大”的浩然正气和无畏风骨。

  最为难能可贵的,她宝刀不老,退而不休,体重不足90斤,却像一架“永动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她又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她是一位和蔼可亲、受人尊敬的“公众大姐”。对由她率领的杂文学会组织,谁不喜欢、爱慕?时间上推5年,我自从在2012年5月由江苏省杂文学会和《杂文报》联合举办的“东海水晶杯”杂文研讨会上,近距离地领略了袁老师的风采,继之在6月到徐州参加第26届杂文学会联谊会年会、8月又被邀到徐州县区采访,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了解到袁老师的身世和人生历练后,一个想法便在我内心深处萌发、升腾。去年9月,与袁老师通了手机微信后,这种念头逐渐强化:我们那儿没有杂文组织,我这孤魂野鬼似的散兵游勇,何不择机投到袁老师麾下?

  机会来了:今年3月15日早上06:17,袁老师微信里告诉我:“明天学会换届,无人接,社科联申报民政局特批我连任,无奈只有硬撑着。”并说:“你入徐州杂文学会吧……(安徽)萧县无杂文学会,有人加入徐州杂文学会了。”此话正中下怀!我说:“我也加入你们徐州市杂文学会。”并问:“需要一个申请吗?”她说:“欢迎!真的?不是逗我吧?”我说:“我真的想加入你们的杂文学会,和萧县的那位无家可归者一块,异地他乡找组织。不是逗大姐。这就算是我的口头申请了,如需要正式书面申请,下面的文字就是——

  徐州市杂文学会:

  我们临沂这儿没有杂文学会,徐州是临沂的近邻。一直以来,徐州市杂文学会在热心肠袁成兰会长和诸位副会长的努力、带领下,工作开展得生龙活虎,有“资”有“位”,名声、名气早已飞出彭城,传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没妈的孩子像棵草。为了早曰结束我个人偏居一隅孤苦伶仃单兵作战的寂寞写作之旅,更出于对徐州杂文学会的仰慕和倾心,变成一个有“妈”的孩子,我想加入徐州市杂文学会,变成你们学会的一个外省籍会员。

  特此申请。

  落款:山东省《临沂日报》颇能吃饭还算健康的退休老头 彭友茂

  2017年3月16日晨5:22

  看了我的微信后,袁老师06:29微信回复:“真逗!今天你还能赶来参加换届。坐火车到徐州打的到市政府东院B402会议室。不能赶到(的话),我在会上宣读你的申请!”08:10,我回答:“不能赶到了,刚打完羽毛球回家。”3月17日凌晨05:45,袁老师微信告诉我:“(你的申请)已在会上介绍、宣读。(宣读后)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为有你这位杂文XX(小马拉大车,载不动过高的嘉誉,故打上马赛克 ——笔者),加入徐州杂文学会,而振奋,骄傲!”

  08:03,我微信回复:“托福沾光,狐假虎威,有我大姐,友茂生辉。”

  就这样,我成了徐州市杂文学会的一名会员,从此不再无家可归。

 

  (彭友茂,山东《临沂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出版集子:《学会扔香蕉皮》《凭杂文能找到朋友》。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年9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杂文家》有其专文记述。)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