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我与“等”字的杂文情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11-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彭友茂】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当个文抄公,我把两则旧新闻贴在下面:

  一则,来自福建:《莆田文学今秋将出“全国杂文专号”》 :此举乃该刊创办十几年来的首次。此“专号”收录了鄢烈山、陈鲁民、朱大路、李志远、吴营洲、宋志坚、李恩柱、蒋元明、张心阳、童大焕、刘克定、张定良、阮直、阿敏、朱铁志、王乾荣、郭庆晨、房向东和彭友茂等近年活跃在国内杂文界杂文名家的最新力作,同时也收录了陈天宇、蔡忠辉、邱南强、今闲、龚玉瑞、潘真进、郑志忠、傅绍良、林文坤、冯小丫和瘦马等我市主要杂文作者的最新力作,洋洋大观50来篇。(发表于 2011年7月17日)

  另一则来自河北:《唐山晚报“鲁迅风”杂文版获优秀副刊奖》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河北省报纸质量综合检查评比中,《唐山晚报》的“鲁迅风”杂文版,获“优秀专(副)刊奖”。《唐山晚报》的“鲁迅风”杂文版已创办十几年,每周一期,每期刊发四到五篇杂文。这个专版的杂文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国内很多知名杂文作者,如陈鲁民、汪金友、石飞、郭振亚、侯国平、彭友茂等,都曾在这里发表了大量的杂文稿件。(2014年12月10日《唐山晚报》)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则新闻,一南一北,一报一刊,时间不同,内容各异,却含有对同一个作者杂文稿件发表情况的相同的表述,它便是“…… ‘彭友茂等’”。

  这,自然可以视作一种偶然,一种巧合,但对我来说,甘苦寸心知:偶然借巧合显现,巧合是偶然中的必然。

  屈指算来,从“文革”中在学校校刊上发表大字报式的稿件算起,迄今,我写稿已经50年出头。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确实不算短,先后也出过两本集子。但发表文章的总量,不要说根本无法和陈鲁民、汪金友那样的杂坛名宿高手相比,就是与本省、本市的杂文写手们比,也名落孙山。至于文章质量,更提不得:我所出版的两本集子里,有些篇什脱不了杂谈、时评的干系,“四舍五入”,勉强称作杂文。若再看一看历年来东西南北中,杂文报刊呀,杂文学会和反腐倡廉部门开展的此起彼伏洋洋大观红红火火的杂文征文,大奖总是莫我肯顾,偶尔中个二三等的小奖,我都漫卷证书喜欲狂。

  这就是我,年年脸上皱纹增,少见写作水平长。

  好在,我尚有自知之明。懂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那属于“半杯水哲学”里的消极思想;“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留着”,这才是呈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所以,知道自己写稿技不如人,我并未甘拜下风,而是终日乾乾,以勤补拙:发现哪里有投稿园地,就把自己认为合适的稿件朝上投;听说哪里开展征文比赛,就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鼓捣上一篇,寄希望有所收获。

  上面两则消息里所出现的“…… ‘彭友茂等’”的文字表述,可看作我一直以来,笨鸟先飞,孜孜不倦,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写稿不放松的“天道酬勤”:可能在别人看来,在某个杂文版面发一些稿子,在某一刊物“集中供暖”的杂文活动列举的众多优胜者中老彭处于末位,小菜一碟,不足挂齿。可我见好就收,并以此安慰、提醒、鼓励自己:咱天生不是大料,给点阳光就灿烂。尤其是眼下进入老境,活着就是胜利,喘气就有效益(领退休金),我不能不自量力,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彭友茂,山东《临沂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徐州市杂文学会理事。出版集子:《学会扔香蕉皮》《凭杂文能找到朋友》。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年9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杂文家》有其专文记述。)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