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婚姻就是一个“互助组”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3-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仙泉】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现在有些大龄男女有所谓恐婚症,主要原因是害怕离婚或者各种生活矛盾。这就需要有婚姻培训与教育。

  曾经流行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真吓人!都进坟墓了,那还不是活埋呀?女人是“古墓丽影”,男人是“守墓人”?其实,这都是夸张。人类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毕竟是群婚制之后的一种文明,每个人都要适应这样有利于全人类繁衍的制度,除非你是独身主义者,否则还是要遵守制度,以大无畏的精神接受婚姻。为什么那些童话故事总是以“王子与公主开始了他们幸福的生活”就结束了呢?这确实涉及到恋爱与婚姻的差异,婚后真的没那么浪漫,就是搭伙过日子,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互助组”。如果你不选择“丁克”,那共同抚养孩子就是婚姻的第一任务与义务。毕竟家庭健全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更有利。伴随一个或者几个小生命渐渐成人,婚姻的使命就完成了一大半。然后,就是夫妻成为“老伴”,陪着彼此慢慢老去。

  传统婚姻的路数,基本如此。在互助的过程中,共同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这是对双方的真正考验。没有责任感和耐心,一言不合就可能各奔东西。所以,婚姻需要信守婚礼誓言的承诺。无论疾病、贫穷,都要不离不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婚姻有点像政治家遵守宪法的宣誓。个人不能太任性,完全由着性子来,就不要走入婚姻。如今离婚率似乎居高不下,说明婚礼誓言落实不到位,初心被遗忘了。从经济角度而言,婚姻类似承包制。分田到户以后,就要守土有责,让自家的责任田丰收。如果双方都在外游荡、给别人打工,自家的田地就会抛荒。土地流转,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在婚姻里面行不通。这里要发扬一点“渔樵”精神,就地浪漫,不要想去浪迹江湖。回家意识,是婚姻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上打拼,最后还是要“回家”,让家庭温暖成为人生的归宿。奋斗为了什么?一为国,二为家。千家万户,这个概念说明了人世间的基本状态。因此,婚姻与家庭就是我们人生存在的基本方式。既然婚姻是过日子的互助组,那么最关键的是选择好互助的伙伴,宁可选择的过程漫长一点,也不要勉强自己。我并不看好闪婚,因为那很可能要闪离。祝愿天下双向选择的互助组们,幸福永远!

 

  2019年3月11日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赵仙泉,真名赵先权,男,1962年12月出生于松滋市街河市镇栗林子村(后来并入新生村)。松滋二中7908班毕业生。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电视传播研究部副主任兼《电视研究》编辑部主任。)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