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写在《唱给延安的歌》刊出后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07-0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刘传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诗人在延安.jpg


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1周年纪念日,按预约,我孕育了12年的诗作《唱给延安的歌》在《东方乐读》网刊上发表,并收到众多好评。

初识延安,是在60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里。一首题为《回延安》的诗歌,使我知道了延安,并在心目中留下了延安与南湖、井冈山、北京一样是最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之印象。后来,在大学的诗歌写作课上,老师在讲授当代诗人及其代表作时,对贺敬之的《回延安》写作特色作了赏析,带我步入了诗人的艺术和精神世界,贺老成了我最崇敬的作家之一。拜访延安的夙愿也随之越来越强烈。2009年10月初,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我和老伴一起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延安。眼下的一切都令人神往,又都亲切如故,创作的冲动油然而生。写点什么?怎么写?我不由自主地查阅重温了贺老的《回延安》,情不自禁地萌生了模仿、借鉴《回延安》的念头。于是,在住宿的宾馆里,按陕北信天游的风格草就了《唱给延安的歌》初稿。可回重庆后,翻开原稿,越看越觉得别扭,回头再去读《回延安》,顿时涌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同感,不禁掩面叹息:阅历、情感不及,怎能照葫芦画瓢?于是,草稿被搁置一边。直到党的百岁诞辰,学习中共百年奋斗史的时候,方才想起那篇差点被扔进纸篓的旧作。于是,便开始构思对于草稿的修改,全诗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只是模仿、借鉴的基本手法依旧。就这样,改改停停,停停改改,到了党的101岁生日前夕,才将拙作发给东方乐读公众号、大楚英才网总编辑杨东鲁同志。杨总当即拍板“七一”在东方乐读刊出。

一般而言,难产的婴儿应该是极品。而我《唱给延安的歌》虽有点块头,但仍觉有些孱弱。就在稿件进入东鲁先生的手机之后,我还两次对原稿作了几处改动。因为,这是对历史的庄重回眸,是一个有着50年党龄老者的深情表达,唯恐言不及义,以词害意。尽管如此,这个难产的婴儿虽不是缺胳膊少腿的畸形儿,但自我感觉还是不够完美可爱——模仿痕迹重了点,现实挖掘少了点,内涵深度浅了点……哎!那就让读者们横挑鼻子竖挑眼,不顾情面为这个难产的“孩子”会会诊,并请高明的医者提出对其后天滋补的良方。

期待着!谢谢了!


2022年7月1日夜


(作者简介:刘传明,笔名船鸣,湖北松滋市洈水镇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解放军第324医院政委,重庆市文旅委副巡视员。诗歌爱好者)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