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圆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5-20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李志远】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每年的阳历11日改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这档子事,早在民国初年,就有人提出来过,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亦即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才正式决定的。之前,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改称后的一段时间内,因习惯所致,难免混称,春节有时还称为元旦的。

我小时侯,春节期间,常为乡亲们写春联。我家邻居王老伯,朴实、勤恳又善良,就是没文化,不识字,有点倔犟,爱抬杠。记得,那年,我给王老伯写的春联是: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横批是:元旦。巧的是,春节一大早,我去给王老伯拜年时,他站在门口,指着春联问我:你给我念念,春联上都写的什么呀?我给他原原本本读了一遍,而当读到横批元旦时,他发火了,跳起来骂道:什么、什么,大过年的,你给我写个圆蛋!多不吉利!你在骂我吗?你这坏小子,真是个捣蛋鬼儿啊!

我解释说:是元旦,不是圆蛋。他更生气了,高声说:圆蛋就是圆蛋,怎么是又不是呢?绕来绕去的,你欺我没文化,唬我呀!我给他解释了半天,他也不明白,真是好笑又好恼。常识中,骂人的坏蛋”“混蛋”“王八蛋等等,都有这个字,人们一听读音,就没有好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王老伯才误认为元旦就是圆蛋,才觉得不吉利而恼火的。而且,他最后坚持说:不行,你给我撕掉,重换个横批来!无奈,我只好回家给他重写了个横批春节,这才完事。

当时,我想,真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宁与明白人打次架,不与糊涂人说句话。并当着王老伯的面,没好气地说了句:你好糊涂啊!以后的几年里,给王老伯写春联,我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又惹怒了他,不好下台阶。

这件事,多年来,在我脑海里不曾磨灭。不过,倒是有了点新认识:当年的王老伯,并不是糊涂,而是文盲,不认得字、只听读音的缘故。而文盲是万恶的旧社会做的孽,王老伯是受害者,很值得同情,而不应嫌弃,更不该当面责怪他你好糊涂啊!

也许是年纪大了,爱回忆、也爱自责的缘故吧。心里总觉得对不起王老伯,也总想找机会向他道个歉。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而有一年春天,家乡传来消息说,王老伯去世了,他身边没有子女,丧事办得惨兮兮的。于是,我心里一动,决定回老家看看,补补课。很快,便千里迢迢,从驻地乘火车回到了老家。到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王老伯的坟头上,祭拜王老伯,心里默默念道:对不起王老伯,当年写春联一事,是我年幼无知,对您多有不尊不敬。我现在真是悔不当初,万望您老人家多多原谅才是啊!

当时,村里的一些老少爷们儿,好奇地围在我身边,可能是不明就里,有些纳闷,也可能是看热闹吧。不过,这都无关紧要,只要我自己心里明白,也就够了——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作者简介:李志远,网名司马一夫,军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722日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一个小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入伍,退休前是正师、大校。主要写杂文、散文,也写诗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杂文月刊》《唐山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军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千余篇作品。已出版《包含香味的玫瑰》《观钓偶感》《另类公道》《幽默与遐想》《人生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灯下杂想》《李志远杂文选》等文集。曾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几十个奖项)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