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童年卖西红柿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7-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林兴】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955年,那时我才12岁。5月底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吃完早中饭,母亲让我跟着她去卖西红柿。本来,母亲计划一个人去卖的,后来装两筐后还剩下20多斤。于是,母亲把这20多斤西红柿分装在2只提篮里,篮把系上绳子,让我挑着跟她一起去卖。

  当时,我们村上出售蔬菜,少量的早晨上一里远的梅陇镇集市,大量的要到9里外的虹桥镇菜场,那里有市区来收购蔬菜的菜贩子。

  母亲问我去虹桥卖菜吃得消吗?我一连说了几遍“没问题! ”,生怕母亲变卦。我之所以轻易答应,一则看轻了这两篮西红柿的重量,再则以前听说过虹桥,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去玩玩。想不到事情并不那么容易。

  我用的是竹扁担,母亲用的是楝树扁担。前者比后者担体宽,压在肩上面积大,压强小,舒服。从家到虹桥的全部路程大致可分为3段,从家到华春庙是第一段,从华春庙到七号桥为第二段,从七号桥到终点站为第三段,每段差不多都是3市里。走第一段路程,我除了觉得浑身发热,有些渴外,腿脚、肩都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故在华春庙稍歇几分钟,喝了几口水,就接着赶路。第二段路程走了大约2/3后,先是右肩感到疼,忍受不了,就将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由于平时习惯用右肩,左肩欠耐力,于是很快将扁担又移到了右肩,如此反复不断地换肩。接着,双腿也开始出现酸软无力的感觉,于是,肩上担子出现了前倾后翘,身体左右飘忽的情况,肚子也咕咕叫,饿了。斯时,20斤重担子似乎千斤重,每向前迈一步都颇感艰难。后悔当初轻看了这项任务。如果我是一个人的话早就把担子撂掉,坐在地上不走了,好在母亲在后面不停地为我加油鼓劲,才咬牙艰难地往前走。

  好不容易走到七号桥,离目的地还有1/3路程。母子俩人都已浑身湿透。母亲决定休息一下。她拿出了出门前准备的葱油面饼,又从筐里挑了2只形状色泽稍差的西红柿,一人一半,开始补充食品。当时,母亲给我讲了一则关于外婆贩盐的故事:1939年,日寇在上海横行不法,50多岁的外婆去几十里外的泗泾贩盐。当时,贩盐是严禁的,如抓到了不是被拷打、侮辱,就是杀头。外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冒着生命危险,肩挑四五十斤盐,凭其聪明勇敢一次次地躲过了日本兵的眼晴。听了这个故事,加上肚子里增加了热量,疲劳、腿软、肩疼顿时烟消云散,精神倍增,浑身是力,很快来到了目的地。

  蔬菜市场设在虹桥镇虹梅路东侧,不在镇内。我们到那里时,菜市场已摆滿了各种蔬菜,有茄子、豆角、卷心菜、韭菜、米苋、冬瓜、青菜等等,有几个农民也在卖西红柿。

  一个40开外的男子,身穿黑布洋衫,右肩甩杆秤,头颈里套一只拉链包,直奔我们而来。母亲说,菜贩子来了,让我少说话。那菜贩子,弯腰,眯起双眼仔细地看我篮子里的西红柿。他阴阳怪气地问:“那两筐也是你们的,面上的和里面的都一样吗? ”母亲作了肯定的回答。他不信,挪开篮子上面的,一层层地往下翻。我有点不高兴:“这让你把西红柿弄烂了,卖给谁?! ”明明我家西红柿个个外观美,大小匀称,色泽光亮,肉头糯香。但这菜贩子硬说,外观一般,色泽不鲜。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意在压价。当日西红柿牌价是5分一斤。他问母亲:“ 4分一斤卖吗? ”母亲说:“不卖! ”他听后就二话不说,走开了。母亲让我呆在那里,看好东西。母亲在整个菜场里兜了一圈,心里有底了,轻轻地对我说:“我家西红柿品质最好!说不定,那个菜贩子还会来的。”

  果然不出所料,约摸过了一刻钟,那个菜贩子又过来了。他对我母亲说:“今天西红柿来了不少,有的人家的品质比你的好,出价也不过4分一斤。看在你们路远,好早点回家,我就照顾你们,买你们的,就4分一斤,怎么样? ”我就没好气地冲了他一句:“人家的品质好,那你去买人家的吧! ”那人就说:“小孩子懂什么,没你说话的份! ”母亲说:“我儿子说的是对的。你诚心要,就让一点,4分8厘一斤。”那人说,再让一厘,母亲说:“一口价,半厘也不让了。”这时有2个菜贩子模样的人过来了。那菜贩子唯恐让后来者抢去这笔生意,终于咬了咬牙按母亲的开价全部要去了。

  昔日把一个铜板扳成两半用的母亲为表彰我这天顽强而不辱使命的表现,慷慨地用一斤西红柿的代价为我买了一根赤豆棒冰。我咬了一大口棒冰后,把其余的塞进了母亲的嘴里。我见到她眼睛里闪着高兴的泪光,而我也像那历经艰难、满载而归的远征将士一样,内心充满着胜利的愉悦。

 

 

  (作者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城市室主任、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兼市府决策咨询专家,出版杂文集《桑穆随笔》,近年发表散文40多篇。)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