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难忘政协人和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8-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难忘一个人

  这个人是张祖德先生。先生是松滋政协第一任文史委主任。

  我之难忘祖德先生,是因为先生德高的品质以及对工作的敬重。我家的书橱里存放有先生编辑的一辑辑文史资料。这是先生心血的结晶。先生为我做好文史工作树立了榜样。

  我之难忘祖德先生,是因为先生讲话的风格。无论是政协全会,还是政协茶话会,抑或是汇报会、研讨会、座谈会,先生发言从不拿文稿,右手肘笔直向上撑于桌面,手指呈半握状,而后语速平缓地娓娓道来。我在想,那呈半握状、似拳非拳的手可能是先生大脑到嘴巴的传感器吧。不然,先生的发言怎么会如此条分缕析,如此详实有据,虽平缓却又如此扣人心弦呢。

  我之难忘祖德先生,是先生察识人的独到眼光。有一次闲谈时谈到某位领导,祖德先生感慨道:“他早晚会出事的。一个领导人,生活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大节上他能把握得住么?”后来,这位领导果然出事了。从生活小节看做人大节,先生给了我人生的启示。其实,做人的小节就是做事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事如此,做人亦如此。

  

  笑对生活的杨东鲁先生

 

 

  我之难忘祖德先生,是先生对杂文的钟爱。祖德先生十分关注杂文事业。他坚持杂文创作,多次参加杂文学会活动,经常有杂文作品见诸《松滋报》《松滋杂文》。一次,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十分庄重地对我说:“东鲁,上帝留给我的时日不多了。我今天找你,是要了却一桩心愿:申请加入杂文学会。”他一边说,一边掏出100元钱,接着说:“我先交上100元会费,请杂文学会审查我的作品和人品,如果合格,请批准我入会。”在理事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祖德先生的入会申请。在我主编的杂文经典文集《杂文百家》上,收入了祖德先生的杂文《致“拔者”书》。

  我之难忘祖德先生,是我与先生的交情。一天清晨,先生给我打来电话:“东鲁,你还在家里吧?我想到你这里来一哈。”我赶紧回答:“不用您自己来,我马上开车来接。”他说:“不用不用,我已经到你院门口了。”我打开院子里的铁栅门,只见先生手提2瓶白云边。他把2瓶酒交给我,对我说:“我要去广州帮忙照看重孙,不知还能不能回来。我看你还能喝点酒,我把家里存的2瓶酒送给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得收下。你工作很累,以后要注意保重身体。”我留先生到家里坐坐,他怎么都不去。说完话,他转身离去。看着先生在曙色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眼泪禁不住直往下淌。第二天,市作协为祖德先生组织了早餐送别诗会,我朗诵了一首《送别祖德先生》:“谦谦君子伟丈夫,此去羊城当慈娘。我愿岭南冬日暖,好人平安归故乡。”由于身体原因,祖德先生去了不长一段时间就回来了。之后,我与先生的交往更加密切。每有我编辑的《政协文史资料》《松滋杂文》和《洈水》杂志出版,都要第一时间送到祖德先生租住的家里。先生临时书房灯光有点暗,我给他买了一盏电台灯装上。每与先生在一起,谈文史,谈文学,谈文化,谈社会,谈人生,谈生活,兴致浓处,废食忘时。一次,先生执意留我在他家里就餐,并特意打电话叫回了小儿子张德平(现任市税务局副局长)。席间,先生对张德平说:“德平,你一定要尽力支持东鲁的杂文事业!”真是用心良苦!先生情义,山高水长!再后来,先生病情加重,要每周在市中医院作透析治疗。他的租住房也换到了市中医院对面的原税务所院内。我再忙,也尽量抽时间去陪伴先生。我在心底默默地祈祷上帝,发发慈悲,多留点先生与我、与家人、与这个世界在一起的时光!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上帝最终没有厚待祖德先生。2012年9月11日,我尊敬和爱戴的祖德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先生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崇高的做人风范将永垂不朽!

  政协是“人才库”“智囊团”“精英群”,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市政协,有许多像祖德先生一样让我敬佩,让我感恩,让我留恋的好人。谨借此文一行文字,祝好人一生平安!

 

 

  难忘的政协文史工作

  我到市政协来之前在松滋报社工作,担任《松滋报》总编辑,松滋报社常务副社长、党组副书记。《松滋报》创刊10年,两次获得全省十佳县市报称号(五年一届)。就在松滋报社红红火火之际,县市报因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忍痛撤销。我面临着人生的再次选择。组织上找我谈话时提供了4个在常人看来十分理想的单位供我选择,可我都一一委婉地推辞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到市政协文史委工作。为此,我找时任市委书记孙贤坤同志当面陈述理由,找时任市委副书记陈秋中同志,找时任市政协主席陈玉清同志、常务副主席杨学林同志、管机关的副主席王先洪同志诚恳提出要求,找组织部门满足我的愿望。最后,我终于如愿以偿。2003年10月,我正式到市政协上班了。

  

  杨东鲁在松滋市政协五届一次全会上

 

 

  我想,选择了文史工作,就要当一名出色的文史人。曾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的著名作家王蒙说:“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崇高的文化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工程,也是政协履行职能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王蒙的话,让我引以为荣。走马上任,我夜以继日地钻研文史业务,制定文史资料编纂计划,创刊《松滋文史资料》活页刊物,与上级文史委取得联系,了解工作走向。

  很快,我成了文史业务内行。三届政协一履职,在第一次机关业务学习时,便听取了我的文史业务专题讲座。我撰写的论文《县市文史工作的重点及文史资料的特色》获荆州政协优秀论文奖。我撰写的《我对政协文史工作的认识、了解与体会》一稿,对文史资料的概念,我国文史工作的发轫及发展,文史资料的地位、特点及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我对如何做好文史工作的思考,是一篇名副其实的业务论文。

  很快,《松滋文史资料》活页刊物创刊了。办文史资料活页是我在的中国文史界的首创。刊物分“文史专题”“文史业务”“文史工作”“文史动态”等栏目。活页刊物有两大特点:既能及时用文史资源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又能及时让有价值的文史资料作品与读者见面,调动作者的积极性。8年时间,活页刊物共编发50多期,发表作品及信息100多篇,计80万字。为配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刊发的《划子咀的形成及其早期店铺》、为配合新江口大桥扩建刊发的《新江口大桥修建始末》、为配合白云边公司改制刊发的《白云边的四个历史阶段》、为配合卸甲坪土家族乡成立10周年乡庆刊发的《卸甲坪民族乡筹建经历》等篇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孜孜以求的耕耘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8年间,我主编的文史资料专集一一问世,计200万字之多。《松滋文化名人》为文化人作传,旨在传递文化也是生产力之理念,倡尊重文化人之风气;《王马堰村简史》被誉为“传承乡村文明的盛举”,是村史村志之蓝本;《政协委员风采》再现了松滋政协委员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人格力量;《劳动者之歌》为劳动者大唱赞歌;《土家明珠——卸甲坪乡》是了解我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社会、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文史资料汇编》《文史资料新编》是两部很好的松滋历史文献资料。

  2007年8月,荆州市政协在洪湖市召开时隔十年的专委会工作会议,我在会上介绍的文史工作经验《找准结合点、突出地方性》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荆州政协各位主席的充分肯定。2008年政协全会,我成为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受到表扬的4名委员之一。2008年3月,荆州市政协到松滋现场推介松滋文史工作经验。2008年7月,荆州区政协专程到松滋学习文史工作经验。2008年10月,松滋政协文史委作为县市的代表光荣出席全省文史工作会议。2009年5月17日,在五峰县召开的湘鄂边八县市政协主席联席会第八次会议上,我介绍了的松滋文史工作经验,受到广泛好评,为松滋争得了荣誉。这一切,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我到政协时,政协外宣工作是个薄弱环节。我充分发挥报人优势,主动把这个担子挑了起来。第一年,就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新闻作品40多篇。政协常委、松滋市启星化工公司总经理梅芳是一位外地到松滋投资的女老板。市政协主席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梅芳进行重点宣传,任务交给我完成。我二话没说就接受了。我采写的反映梅芳事迹的长篇通讯《金山红梅正妖娆》在《江汉商报》和《荆州政协》杂志上发表了。我写的反映政协委员、中医男科专家文晖事迹的通讯《摩登郎中》也发表在《荆州政协》杂志上。由肖学平副主席分管的松滋市政协提案工作很有特色。我写成了经验消息《松滋政协提案工程架起连心桥》在《湖北日报》《世纪行》杂志《荆州日报》等上十家媒体上发表。8年时间,我采写的政协新闻达200多篇。

  大局意识在我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本来文史委就是个“独臂将军”,一个人既要编专集又要编活页资料,就够忙的了,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双休日都要用上,可每到政协全会、常委会,领导分工我完成的任务我总是高质量地完成。政协换届,新任主席的讲话是核心材料,肖夕映主席、段昌林主席、邓应军主席的讲话都是由我执笔的。我写材料从不搞网络效应,结合工作实际,反复思考提炼,既有文采,又有特色、观点和新意。全会的参政议政材料、平时的经验材料当然也少不了我的参与。我在政协先后完成领导讲话、工作论文、经验文章、文史资料专辑序言30多篇,10多万字。

  

  杨东鲁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作参政议政发言

 

 

  协助上级文史委工作,我也从不推诿。8年中,我先后协助省文史委、武汉经济区文史协作会、荆州市政协文史委完成《交通专集》《从荆州走出的十大院士》《长江中游民间文化艺术》《绿色家园——长江中游生态保护与建设》《荆州水文化》5部文史资料组稿,以及荆州政协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组稿任务,共组织稿件20多篇,仅《长江中游民间文化艺术》一书就上稿5篇,居荆州各县市之首。我还协助全国政协文史委完成了松滋所有文史资料的编目任务。

  组织委员外出考察和开展专委会视察调研活动,我也从不马虎,总有成果产生。2005年,文史委组织到云南考察。回来后,我写成了考察报告《文史资源在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中的利用》。这篇考察报告分为4个部分:1.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培植;2.方言及地方风俗的价值;3.精品景点的打造与推介;4.立体旅游的运作与政府的作为。考察报告对发展松滋旅游事业有很强的针对性,受到时任市委书记黄谋宏同志的充分肯定。2008年10月,文史委组织部分委员到海南考察,我又写成了5000字的考察报告《海南考察札记》。报告分“畅通的海南”“开放的海南”“特产的海南”“旅游的海南”4部分,写出了考察团的考察与思考,对内地尤其是松滋的开放开发很有启示意义。2010年9月15日至21日,我作为市政协考察组的成员,到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一路走来,眼界大开,心胸大阔,精神大振,真是不虚此行。回来后,我写成了2万多字的考察报告《西行散记及思考与建议》。报告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考察散记,包括宁夏散记、青海散记、甘肃散记;第二部分为思考与建议:开放开发要有大项目,开放开发要有大气魄,开放开发要有大文化,开放开发要有大眼光。时任分管机关的副主席尤国芹同志看后大加赞赏,专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2007年11月20日,文史委组织委员到烟草局开展企业文化调研,我写成调研文章《活力之源——感悟松滋烟草企业文化》在《荆州文学》杂志“金叶版”上公开发表。

  我视积极参政议政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天职和本职奉献。每次常委会参政议政发言,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抛砖引玉。我的发言,从不空洞无物,人云亦云,而是观点鲜明,思想深刻,有理有据,能够引起强烈共鸣,具有参考价值。我在松滋市政协四届十一次常委(扩大)会上的发言《对松滋市十二五规划之一点建议》,在松滋市政协四届十三次常委(扩大)会上的发言《对松滋市“一镇两线”建设的两点建议》都成为市政协向市委提交的建议案的重要观点。

  曾任市政协副主席的王先洪同志说得好,政协要有“书卷气和人情味”。市政协是我人生工作的最后一站。我为增强市政协的书卷气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感谢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在迎接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有机会把我在市政协难忘的人和亲身经历的事回忆并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完稿于2019年8月11日零时30分

 

  (杨东鲁:笔名若鲁、东方,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杂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湖北杂文》执行主编,松滋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松滋市东方书院院长、《松滋杂文》名誉主编,大楚英才网、“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总编辑,系列报告文学集《我们松滋人》主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