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修建枝柳铁路的民工生活片段回忆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8-0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黄美涛】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乐黄美涛修建枝柳铁路的民工生活片段回忆.jpg


今年是“枝柳”(湖北省枝城镇、广西省柳州市)铁路通车50周年。看到这条消息忽然想起我也曾经是这条铁路的建设者。

那是1970年4月29日,我和黄邦秀、诸祖翠三个平均年龄不满15周岁的女孩子,由当时的西斋区花坪公社的一名干部护送到位于刘家场区官坪大队。那是枝柳铁路的西斋团部所在地。从此,开启了我近一年的民工生活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的生活。

首先说说我们的西斋团部吧。那时铁路建设工地的建制实行的是“军队编制”,即师、团、营、连、排,相对应的是县、区、公社、大队、小队。这“五级”领导负责人统称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西斋区就是西斋团,团长叫胡庆双,是一位副区长。团部机关部门设有前勤、后勤、财会、政宣、医务等机构。团部的工作人员大约在15人以内,担负领导着全团近万名民工的管理工作。上级分配给团部的修建任务是“枝柳铁路”的一条分线——矿区铁路。施工地点“猪头坳”位于现刘家场镇河田坪村境内。

再说说修建铁路的民工生活待遇吧。那时的国家并不富裕,但国家拨给地方财政用于修建铁路的专款资金是按人头每月37.5元,其中20元交集体,记工分分口粮,17.5元归个人所有。那时物价便宜,对于农民来说,每个月有17.5元工资,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最后说说我们“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情况吧。在1970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我们全体队员到刘家场街上,合影照了一张集体照。照片上写有“17颗红心向太阳”的大字。七男十女,个个青春阳光。(大约在8月份吧,宣传队又增添了一名女队员,下半年实际人数为18人)。宣传队的队长叫肖英余,是一名军转干部。男队员有刘传明、罗远辉、陈恢武、李炳柏、郑士平、刘传忠。女队员有付振兰、付大芬、任时琼、雷体凤、杨启凤、程天翠、李选珍、郭泉、诸祖翠、黄邦秀、黄美涛。宣传队的工作安排是:每天上午到建设工地参加劳动和“喊话筒”。什么叫“喊话筒”?就是用“铁皮做成一个喇叭形”的物件,代替“扩音器”。我们手拿话筒在人群中大声宣读政宣人员写好的宣传稿件,比如什么“谁挖土方块大,谁推车土多,谁打炮眼深”等。下午就回到驻地所在地,在团部机关食堂里排练文艺节目。节目内容多是宣传工地上的好人好事,用快板、三句半、舞蹈、笛子独奏、独唱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出,另外还演出当时的“革命样板戏”,比如《白毛女》《沙家浜》。每半个月我们就到工地上去搞一次慰问演出。那时没有电视和手机,文艺生活相当缺失,能看一次我们的演出,也是民工们一件高兴的事。

光阴似箭,一晃50年过去了。那情那景那地方仿佛就在昨天。只不过当初英姿飒爽、个个帅气漂亮的哥们姐们,如今已是头发有点白了,牙齿有点缺了,眼睛有点花了,耳朵有点背了,腰有点弯了,腿脚有点不灵活了,脸上的皱纹有点多了。一句话:我们已经有点老了,但修建枝柳铁路的民工生活仍然记忆犹新。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松滋分会党支部书记、理事)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