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踞于高地———记农行湖北松滋市支行行长黄元平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4-22 【来源:松滋杂文】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2年。早春。武昌洪山礼堂。
      农行湖北省松滋市支行行长黄元平身披绶带,站在宽阔豪气的十佳行长领奖台上。掌声响起来,鲜花簇拥着他,《英雄交响曲》在耳边回响,摄像机、照相机镜头对着他。此时的他兴奋、激动、骄傲,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他笑了,是一名男子汉的笑,但笑意中含着泪花。很快,他的思绪仿佛长了翅膀,飞越广袤的江汉平原,飞回了江南老家松滋。他的眼前,出现了他一生中永远也忘不了的情景……
 
 一
      1970年2月5日,黄元平出生在松滋市八宝镇丝线潮村。
      他的童年是幸福的,他的学业是优异的。1985年,他以八宝红光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松滋一中。但他哪里知道,不幸伴随着他的这次中考。就在他进入考试复习阶段,父亲被诊断出患了肝癌,且到了癌症晚期,濒临死亡边缘。兄妹四人,黄元平是长子,是黄家未来的掌门人。面对诊断结果,父亲如五雷轰顶,要知道,四个伢最小的才7岁,妻子才36岁,他也还只有38岁呀!他知道,病魔无情,必须直面。背着黄元平,父亲撑着病体,把妻子和三个伢儿叫到一起。他没有管自己的病情,含泪下了一道死命令:“我的病谁也不能让元平知道,一定要让他轻轻松松地顺利考完中考!”待妻子和3个伢含泪点了头,他才又躺在了床上。
      人生有期待就有力量。中考成绩下来了,黄元平第一名。期待这一消息的父亲笑了,他可以安心地住院了。整个暑期,黄元平陪伴在父亲身边。父亲反复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元平,一定要读书。也许有钱,我还能多活几天,因为太穷了。你读书后争取找个能挣钱的事,把这个家撑起来。要记住,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在哪里都要像个男子汉!”每次面对父亲这样的话,黄元平都是默默无语地点点头,但在他心里深深地刻下了六个字:“顶梁柱”、“男子汉”。
      1985年9月5日,也就是黄元平进入松滋一中的第五天傍晚。天空突然响起了几声闷雷,几阵狂风直吹得教室窗玻璃咣当作响。黄元平心里砰砰直跳。他最为揪心的事发生了。家里来人告诉他,父亲去世了。
      黄元平撞撞跌跌地赶回到丝线潮村。父亲已经安葬了。他和弟妹4人长跪在父亲的新坟前,撕心裂肺地向父亲哭诉:“爹!您放心,我一定记住您的话,把弟妹们带大,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一定要做个‘顶梁柱’、‘男子汉’!”
      新坟铸悲,旷野无光。南宋诗人陆游在《松滋小酌》一诗中云:“西行六千里,此地最凄凉。”黄元平弟妹4个偎依在妈妈身边,他们跌入了生活的最低谷,经受着人生最大的凄凉。也许,跌入深渊的人最想进入高地。黄元平正是从低谷开始攀爬,42岁的他,进入了人生高地,跻身于湖北省农行系统十佳行长行列。
 
      铭记父亲的临终叮嘱,黄元平少年立志。在松滋一中,他发愤努力,年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虽然每月只有15元钱,但对他来说是雪中送炭啊!他要奋发向上,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1988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农村金融学校第一个应届生班。在这里,他担任班长,次次考试,他的各科成绩稳居第一,1991年,他光荣入党,成为当年全校师生中唯一的一名新党员。
      1991年11月,黄元平踏上了工作岗位。他从松滋市农行陈店营业所到八宝营业所,从城南分理处到农行机关,从政工部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到党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副行长,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坚实,步步精彩。因为,他在心里念念不忘自己追求的目标:人生的高地,事业的高地。
      2010年1月5日,黄元平被任命为松滋农行行长。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步阶梯。这一年,他整整40岁。孔子说:“四十不惑。”黄元平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天晚上,寒星点点,朔风阵阵。黄元平漫步在松滋河畔。寒气袭扰着他,包裹着他,他感觉冷嗖嗖的。这正是他需要的气候环境。因为凉,才使他不至于心血来潮,才促使他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置身此情此景,他反而有了诗意。英国诗人雪莱不是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要振奋精神,去迎接他人生和事业的春天。他情感的闸门迅速开启,思想的轮机在飞速旋转。他想起了那句他十分欣赏的话:“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松滋河对面就是他的老家,他要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汇报,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是一个男子汉。他在回眸他走过的路,他在回顾总结松滋农行过去的工作,他要在此基础之上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他要理清松滋农行发展的新思路……
      第二天上午8时,松滋农行会议室,班子成员会议准点举行。黄元平胸有成竹地提出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治行方略——
      实现五大目标:把松滋农行建设成客户首选银行、区域领军银行、系统一流银行、管理效益强行、社会责任大行。
      实施五大措施:
      1、坚持客户为本,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2、坚持渠道为基,着力提高触角辐射能力;
      3、坚持创新为先,着力提升经营驱动力;
      4、坚持稳健为上,着力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5、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黄元平以总行提出的“大行德广,伴你成长”的经营理念为前提,提出了松滋农行的建行理念,主要是:“转型发展、固本强基”的创新理念;“大营运、大后台”的营运理念;“无盲区、无断层、无缝隙”的管理理念;“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建设理念;“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班子建设理念;“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文化理念。
      黄元平要求全行上下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机遇意识、底线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
      黄元平提出建立“四大机制”:搭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实施有力的激励机制;提供公平的晋升机制;建立长效的轮岗机制。
      思路决定出路。松滋农行整装出发,向高地突进,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高度。2013年,全行实现了五大突破: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经营转型取得新突破;基础管理取得新突破;形象建设取得新突破。


      数字也许是最枯燥的,但又最能说明问题。请看一组数据:2013年底,松滋农行各项存款、贷款余额为44.6亿元和7.3亿元,分别净增7.8亿元和1.05亿元,存款净增额曾跳高到11.5亿元。其中存款日均净增9.02亿元,同比多增2.5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078万元、拨备后利润800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533万元和1530万元,其份额均继续领先同业。
      又是一个春天,又是在武昌,松滋农行站在了全省十佳支行行列。这一年,松滋农行还摘取了全国“营运管理先进单位”桂冠。
      黄元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压力。他怀念起父亲,他仿佛看到了父亲激励和期待的眼神。他要继续进发,向着新的高地,他要永远立于高地之上。
 
      黄元平当了四年行长,带来了黄元平效应,引发了“松滋农行现象”。每当记者采访黄元平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大家努力的结果。”是啊,大家努力,听起来十分普通的四个字,但如何做到让大家努力,怎样让大家努力,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却有很深很深的学问。关于这门学问,黄元平给出了他很简单的答案:“其身正,不令而行。”他对这一答案的解读为:“以人为本,管理为先,服务为上,创新为力,奋发向上不低头,奋勇争先不回头!”
      让我们从岁月之河中撷取黄元平开拓进取的浪花吧——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公元759年,唐朝大诗人李白携族弟李晔、友人贾至秋游洞庭,溯江而上,夜泊松滋湖口,揽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之景,畅饮当地佳酿,即席挥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借李白诗句命名的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是湖北省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白云边服务是松滋农行的重头戏。黄元平了解到,白云边公司的大客户货款到账不及时,而到账后公司也不能及时知道是哪家的货款。怎么办?黄元平向省行提出为白云边公司量身定制专用代收卡。这种卡的特点是:一户多卡,只存不取,归集及时,对账方便,安全可靠。他又找省行制卡中心,要求走“绿色通道”。只有一个星期,300张专用卡就制成了。七月流火,酷暑炙人。黄元平顾不了这么多。他请来白云边公司财务老总,带上农行客户经理,三天时间,武汉、十堰、咸宁、鄂州、黄冈,马不停蹄,驱车2000多公里,将300张代收卡全部送到了客户手中。白云边代收卡开了湖北农行系统先河,将以“企业代收第一卡”载入农行服务史册。第一年,通过代收卡为企业归集销售额5个亿,2013年达到20个亿,为企业年减少资金汇划成本150多万元。2013年,白云边酒业实现销售48.10亿元,上交税金6.66亿元,连续四年蝉联“湖北企业百强”。这辉煌的功劳簿上,应该记下黄元平重要的一章。
      2013年4月21日,周末。黄元平准时来到农行营业部。周末大堂值班是他当行长四年的必修课。他面带微笑,热情接待每一位客户。上午10时许,营业部进来了一位客人,十分着急的样子。黄元平走上前去问道:“请问你是给谁打款啊?”来人回答说:“张青。”张青?黄元平心里一症。他继续问:“哪个张青?”“老城镇张书记。”黄元平心里又打了个问号:张书记会要别人打款?莫不是一起金融诈骗吧?他让来人等一等,随手拨通了张青书记的电话。“没有这么回事!”对方肯定地回答。原来来打款的是张青书记的同学,而提供卡号的张青是另一个人。一起利用同名作案的诈骗被黄元平慧眼识破了。
      2013年5月28日,《湖北日报》以《农行松滋支行强化人文关怀》为题,报道了松滋农行关心职工的经验。松滋农行建家做友,让员工安身立命,3年共投入238万元,建起27间职工轮岗周转房,这里澡堂、空调、衣柜、电视机、冰箱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员工闲暇时还可以开种菜地,实现小菜自给,建设温馨之家。松滋农行不定期组织员工体检,推行“五必访”和“五必谈”等人文关怀制度,组织大学生演讲比赛、“女性魅力与发展”征文,开展“情系三农”联谊会、“名媛盛典”晚会、三峡拓展训练营、职工运动会、各类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释放员工压力。
      引发这一经验的是四年前的一次抓阄。员工要城乡轮岗,乡镇条件差,城里的员工谁愿意下去。推荐、自报、安排,都不顶用。无奈之下,员工们主动提出抓阄,碰运气。那天晚上7时,城关支行12名员工聚集在一起,要通过抓阄方式确定一名轮岗人员。12个纸团放在一张桌子上,一个、两个、三个……轮到刘三梅了。只见她颤抖着双手抓下一个纸团,打开纸团,眼前出现的是一个“轮”字。刘三梅丢下纸团,大哭着向河边跑去。黄元平和副行长文元成紧跟着赶了过去。在松滋河边,黄元平和刘三梅长时间沟通。他了解到刘三梅有“四怕”:怕回不了城,怕乡镇条件差,怕城乡往返增加交通开支,怕小孩没人照顾。刘三梅的心态很有代表性。黄元平当即安排同行的文行长通知连夜召开行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如何解决职工轮岗后的个人及家庭问题。当晚,行长办公会做出了三项决定:签订返城承诺书;发放轮岗交通补助;加强乡镇网点轮岗职工生活设施建设。会议刚散,黄元平就亲自打电话把三项决定转告了刘三梅,还答应由工会出面动员刘三梅的母亲帮她带小孩。刘三梅被黄行长的真诚所打动,第二天高高兴兴到乡镇网点报道上班了,而且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正是这次抓阄轮岗,触动了黄元平的情感,坚定了他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的决心,让松滋农行摘取了全国金融工委和农行总行授予的“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书屋”桂冠。
      于自然,高地是一种境界,高地是一道风景;于人生,高地是一种追求,高度是一种风采。正是由于锲而不舍、孜孜以求,黄元平才到达了人生旅途中的一种高度。他可以告慰父亲,他是一条金融汉子!但他没有踌躇满志,没有居功自傲,没有沾沾自喜。弘扬松滋农行精神、拓宽松滋农行道路、凸显松滋农行现象,他懂得他所肩负的使命更崇高、更伟大,他知道追求比梦想更美丽。踞于高地,他的心襟更宽敞,视野更广阔。他要把高地作为他腾飞的崭新平台,亮翅银空,扶摇九天,飞得更高更远!
                                                                          
                                                                       (原载2014年5月20日《松滋杂文》第四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