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讯:领跑者的足迹 ——松滋市救助管理站领跑精神赞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4-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裴光亚】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救助先锋张建国

 

  松滋市救助站,在救助系统,是响当当的先进集体。这不,在闻名荆楚后,很快在全国小有名气。曾连续四年被松滋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2015年被表彰为全市“最佳文明单位”;连续五届被松滋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被松滋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松滋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被国家民政部评定命名为“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政工作先进单位”。采访救助站,深受鼓舞和感染,领悟最深的是,他们以引领潮流和时尚的领跑精神,不忘初心谋发展,勠力同心创特色,走出了一条心系困境儿童、热爱困境儿童、服务困境儿童、时刻与困境儿童心贴心的真诚之路。

 

 

  在湖北省率先探索困境儿童替代监护,成为引领救助创特色的风向标

  省政府2019年初出台《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困境儿童关爱与保护。松滋市救助站敏锐认识到:当绝大多数儿童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关爱与呵护时,却有这样一群困境儿童,他们的父母已不在或因种种原因“生而不养”、长期离开,让这些孩子失去庇护,遭遇超越他们年龄所应承受的痛楚。

  松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明确了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集体尽责、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组织体系。这一体系,为救助站领跑精神,提供坚强保障机制。

  搭建“12355”服务热线平台。三年时间,通过沟通、联系、转介等,先后为40多名困境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提供了服务。社会反响称,这一平台作用为“亲民便捷的活菩萨”。

  部门主动作为,为救助撑起一片蓝天。民政对符合救助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纳入兜底保障。落实困境儿童低保101人,办理收养登记9件,落实孤儿及其养育政策110人,资金160万元;教育部门健全控辍保学机制,落实193名困境儿童“两免一补”政策21万元;公安部门主动为无户籍儿童办理户口10人;共青团开展村级“希望家园”工程;妇联“爱心妈妈”工程等等。这些社会救助网,有力保障救助不留死角。所有一切,市救助站都必须亲力亲为,细心谋划,上下联动,方能达到“一个也不能少”的救助高效。

  爱岗敬业爱家乡,敢作敢为敢担当。松滋市救助站党支部一班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全省领先,全国率先创办松滋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其中“童梦家园”项目,是工作新举措。从2014年9月实施“童梦家园”关爱助学项目至今,累计救助性保护78人次,其中孤儿5人、监护严重缺失儿童26人、服刑人员子女1人、困境农村留守儿童40人、家庭因病致贫6人,救助资金共计100多万元。其间有3名困境孩子,以良好的成绩考上大学,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9年又有7名困境孩子考上了初中和高中。

  2019年9月8日下午,11岁的小杰像其他孩子一样,被“爸爸”“妈妈”从松滋一所小学接回新家。这是他一周最开心的日子,其他18名“兄弟姐妹”也被接回家,享受家的温暖。小杰的新家是松滋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一栋漂亮的小楼,一楼是孩子们的宿舍,4人间配厕所、洗澡间;二楼是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和教室。接送小杰和兄弟姐妹们上学、照顾他们生活的“爸爸”“妈妈”,就是“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

  三年前,小杰的生活还陷入困境。年幼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奶奶瘫痪在床多年,70多岁的爷爷渐渐体力不支。2015年,松滋市开展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小杰的爷爷主动申请将孩子的监护权转移给政府。

  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任张建国含泪答应老人请求。他说,中心收养的22名困境儿童,年纪最小的3岁,最大的15岁。他们都是苦孩子,有的父母双亡,爷爷奶奶患有重病;有的父亲服刑,母亲跑路,孩子在外流浪;有的父亲病故,母亲患有智障……

  2015年,也就是被确定为试点当年,松滋市经摸底排查发现,全市10万未成年人,最孤苦无助的困境儿童有248人。

 

  高质量的硬件设施,高素质的队伍建设是成就领跑风范的必要条件

  松滋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前身,系1984年由松滋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示设立的“松滋县收容遣送站”,1998年经省政府办公厅批示,省民政厅、省公安厅批准正式成立“松滋市收容遣送站”,并由原民政厅厅长张牢生同志亲自题写站名。2003年,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精神,将“松滋市收容遣送站”更名为“松滋市救助管理站”。2009年松滋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松编发[2009]27号文件同意加挂“松滋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牌子,并明确其为副科级机构,定编8人,现有职工17人。近五年来,松滋市救助管理站共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等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送返救助及对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近5000人次,其中2018年提供救助887人次,困境儿童关爱保护75人次,为促进全市社会稳定与进步、构建和谐松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要给流浪乞讨人员一个收转停留的生活场所,要给心灵受挫人员一个宁静矫治的活动空间,要给困境未成年人一个监护照料的救助平台。”站长张建国的心目中自始至终牢记着这个奋斗目标和愿景规划。他带领一班人坚持“说破嘴、跑断腿”的艰苦行动,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民政部门,松滋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多方利用和整合社会救助资源,采取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的战略,逐步完成了救助站软硬件工程建设。

  经过三年多的克难攻坚,筹资500多万元,在新江口镇杨家冲村占地近12亩,兴建成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的综合楼,完善各项配套附属设施,设置了办公会议、饮食住宿、教育教学、心理矫治、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康复健身、文体娱乐等综合救助功能齐全区域,能够一次性容纳各类救助对象100多人;同时改造道路2000平方米,新建围墙400米,构建绿化带2000多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强化站内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救助业务创新,狠抓救助文化软件建设,呈现出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态势。如今一个鸟语花香、面貌一新的综合性救助机构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金松滋城区的靓丽风景,经上级专家和领导实地评审验收,被赞誉为全省一流县市级多功能救助管理站,一流县市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

  优良的救助环境,为优质救助提供了可靠保障。优良的先进集体和精干的救助队伍,是实施阳光救助暖万家,满意在救助,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人人怀荆山之玉,个个操灵蛇之珠的集体。张建国这位救助站元老,党建引领开创工作新局面,务实求真工作连年上台阶。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站里公认的榜样站长。对救助工作,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温情救助”的工作理念,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增强队伍战斗力,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他无愧为救助工作一面旗。副站长欧亚雄,用默默无闻的黄牛精神,获得“五一劳动奖”勋章。如今在驻村扶贫岗位,努力提高扶贫工作能力,入户走访,掌握村情民意,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认真学习相关扶贫政策,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被村民誉为“最贴心的扶贫干部”。工会主席张杰默默奉献自己,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身兼数职,他从来没有半点怨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脚踏实地,从不计较个人利益。救助科长张程始终把救助对象当做自己的亲人。面对满身污垢的精神病人,他说:“快点给他洗干净,他舒服了,我也舒心了!”财务科长吴晓丽,由于原先财务人员调走,她急单位所急,“半路出家”挑重担。面对财务工作的困难,她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理论,虚心拜师学艺。这些年,她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业务从一无所知到熟练应用自如。此外,还有办公室“多面手”杨探,省级档案管理员饶春荣,金牌救助科员刘华丽、覃金莲,“未保先锋” 胡晓霜。他们大爱无疆,用拳拳爱心,筑起一道未成年人保护的铜墙铁壁。

 

 

  “四个率先” 面向未来 ,让“童梦家园”梦想花开,花香华夏

  松滋市救助站推进“四个率先”工作,被列入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单位:率先在全省县市级救助站成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率先在全省由松滋市委、市政府创制出台《松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开展以助学圆梦为主题的“困境未成年人助学活动”,将家庭监护缺失或无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集中到市未保中心,实行统一联系学校就读、统一监护、统一开展各项活动,并探索开展服刑人员子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留守儿童监护权转移工作;率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建立完善社区、村居困境未成年人台账。

  “童梦家园”项目,是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实施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一项新举措。起初,中心以13名困境未成年人作为首批试点,在本人及其监护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将他们集中到未保中心,实施全方位帮扶性保护,使之成为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园”。实施“童梦家园”项目,既是探索保护困境未成年人的“试验田”,也是全市未保工作“样板田”。首先,建立未成年人数据档案。对全市16个乡镇因家庭监护缺失、流浪乞讨、失学辍学、精神疾病、家庭暴力、酗酒、吸毒、服刑人员子女等八类困境未成年人进行调查摸底,填写《困境未成年人排查情况登记》,建立基础数据档案;将其分为行为修正型、特殊教育型、推荐塑造型、家庭贫困型、心理疏导型、家庭调和型、学习厌倦型等七种不同类型。其次,对“童梦家园”项目的困境未成年人,除每年提供4000元校内的生活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费用外,未保中心还给每人提供食宿以及每个周末两天时间的各项日常性开支1500元,此两项共计每人5500元。未保中心还完善了功能用房。一是为他们提供带有洗澡间、卫生间的四人宿舍;二是配置了电视、电脑以及各类文体设施;三是配备具有社工资质的工作人员和“爱心妈妈”,专门负责生活起居、心理疏导、待人接物以及家庭教育等;四是配置专车按时接送。

  “童梦家园”项目,由于风险大,任务重,压力大,湖北省其它县市乃至全国县市同行机构,均未开展这一工作,但在松滋是未保中心拿在手上抓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将其作为品牌打造。首先是实行日常行为规范积分管理。不仅对来站的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物质生活方面救助,还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实行积分制管理。从遵规守纪、团结友爱、内外卫生、校内外表现等方面,进行周小评、月初评、期末总评,按考评结果实行奖励,实现了“童梦家园”项目的绩效最大化。其次是开展“亲情助学”活动。亲情缺失是困境未成年人的共性。为此,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建立了监护人探视机制,并为监护人免费提供食宿;此外还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利用周末给他们辅导作业、教导生活常识,心理辅导,同吃同乐,使未保中心“家”的氛围更加浓郁。2016年9月22日,《湖北日报》大篇幅报道了松滋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对监护缺失儿童的替代监护的做法。

  家庭居住在刘家场镇大山之中的仙楼香村少年张瑶瑶,就是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童梦家园”项目的受益者。2019年他以高分考入松滋一中。在他3岁时,其父亲在贩运柑橘途中跌入洈水河中溺亡,其母亲改嫁失去音讯,仅靠年逾七旬、患有严重哮喘病的爷爷养活。当他因家庭困难无力升初中时,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将其纳入未保对象。主人张建国多次到其家中走访,与镇民政办、村委会协同救助3500元,确定其就读学校,配备具有社工师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其生活起居、心理疏导、待人接物,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其步入到健康学习成长轨道。

 

 

   积极探索“民办非企业公益性机构”稳步发展,拓宽社会救助新天地

  拓展社会力量,全方位实施救助。“松滋市安安社工作服务中心”是救助站培植的一家本土社工组织,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聘请专业社工组织,较好解决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孩子们的情绪舒缓、心理慰藉、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

  安安社工作服务中心在2018年依托松滋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拓展社会资源,加大司法保护,在原先基础上对工作中出现的服务对象新需求予以跟进,利用“12355”服务平台,建立了无人无力抚养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活动,包括学业辅导,兴趣爱好培养,如通过“手工作坊”“参观长江大学”“月饼DIY”“新年晚会”“大手小手周末共包饺子”等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心里阴影,阳光面对生活。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方法,帮助其稳定和巩固服务成果,还利用节假日到村到户了解不同情形困境儿童的生活现状和需求,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全市各乡镇、村(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33家,基本做到了周末留守儿童到所在中心参加活动,每周家长子女有互动,每月小寿星有庆祝活动,已成为一种习惯和兴趣。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行为上、心理上都有了可喜的进步。至2019年底,全市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设”得到全覆盖,每名留守儿童尤其困境儿童生活有保障,学习有目标,行为有指引,心里有阳光,脸上有笑容。

  积极探索“民办非企业公益性机构”。八宝颐养园托管中心是一所民办非企业公益性机构,成立于2014年11月,占地面积3436平方米,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0名,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现已扩展到15名。为了把中心建设成无家可归流浪人员的温馨家园,托管中心又将占地面积扩展到5694平方米,修建了两排平房,又增加了20个房间、一个大型电视房、康复培训室,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专人照顾托管对象的衣食住行,并按营养餐的标准配备。为了方便对象在户外活动,托管中心又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活动操场,配备健身器材。

  2014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托管中心与市救助站签订合同,严格按照民政部[2014]132号《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关管理规程》认真开展各项关爱服务。成立四年来,八宝颐养园托养中心共安置100多人次。工作人员热心服务,对待托管对象如同自己家人一样,亲力亲为,并做到“吃喝端上手,衣物穿上身,有病及时医,有家及时送”等20字服务。同时,托管中心积极开展寻亲服务,将所有滞留在站的对象全部按规定进入全国寻亲网,对寻找到下落的及时送回原籍交到亲人手中。五年多来,托管在托养中心的救助对象,没有一人因工作失误而发生死亡及其他意外事故。

  加强对民办托养机构规范化管理。尽管托养中心是具备相关资质的、合法的民办机构,但救助站认为,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救助管理站仍然有着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近几年来,救助管理站始终把加强托养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放在首位。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对象到机构交接开始,严格按救助规程办事,杜绝任何细节疏漏。二是完善监管检查机制,市民政局和救助管理站定期或不定期一月不低于3次对托养机构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错。三是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市局民间管理科、执法大队联合市审计部门(或第三方审计机构),一年两次对托养机构进行财务审计,服务监督,并出具年审报告。四是督促托养机构加强对设施设备改进与完善,不断提高对救助对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仅2018—2019年两年,托养机构先后分别投入资金100多万元。

  社会救助水平的高低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明程度高低的试金石。松滋市救助管理站以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创造了社会救助经验,树立了社会救助样板,为松滋争得了荣誉。明天,他们将继续以领跑者的姿态向着新的高度、新的目标迅跑!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