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书写 为时代立传——《万家记》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07-1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李鲁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乐李鲁平万家记序_封面.jpg


我大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认识肖干才先生。认识他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在担任松滋县(后改为松滋市)作协主席之前,他在松滋棉纺厂当过厂长、党委书记。他给我的印象不像做过一个大厂厂长、党委书记的样子,随和、低调、谦逊,说话不温不火,做事坚韧有毅力。为了把事情做好,他会反复向人叮嘱;为了把事情做成,他会一而三再而三地做思想工作。他工作过的那个棉纺厂在洈水,其后多次在洈水办笔会。每次经过棉纺厂前,我都会特地看一眼。那是一个很大的厂,当然,我看见这个厂的时候,正值国企改制,它已经停产,从高大的厂门看进去,只有几栋安静而空空的房子,有的房子则被大片大片的爬山虎遮蔽,厂区的空地上长满了宽茎的牛筋草。这种草我熟悉,一蔸一蔸的,扁扁的茎,汁多,但费刀,很难剁碎。可惜,认识肖干才先生时,我已不寻猪草了,否则我会把厂区的牛筋草都挖走。少年时,我曾经跟着大人到百里洲北的石岭,百里洲南的松滋老城,铲草。

肖干才先生担任作协主席期间,我去过松滋多次。有些活动,他在《松滋作协志》里做了记载。《松滋作协志》从作协成立开始,历届作协主席团,每年作协开展的活动,作协会员的主要创作成果,作协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历年来获得的荣誉,等等,大事小事都一一搜罗,记录在案,可供后来者了解一个先进社团的成长历史。值得提及的是,肖干才先生在担任松滋作协主席期间,在壮大基层作协组织上花了大量功夫。我印象中,松滋作协的会员规模当时在县一级作协组织中可能算最大的。这项工作,与他创造性成立作协乡镇分会分不开。他第一次向我提到松滋各乡镇都有作协分会时,我很是惊讶,当时甚至不太理解他这一举措,怀疑一个乡镇成立一个分会是否有必要,是否有足够的会员作为基础。后来我跟着他去老城,参加过老城分会的活动;在大岩咀,也参加过大岩咀作协分会的活动。有一次,还驱车跑到灰尘漫天的刘家场去看望小说作家许岳。记得那时候,许岳有一间门面,门面就在刘家场通往宜都的主干道上,店子里堆满了周围居民送来维修的各种家用电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许岳,之前听说过他写了大量的作品,知道他有顽强的毅力,并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当然,后来,我在松滋其它活动上也见过他。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从未冲淡我对他以及刘家场作协分会的印象。总之,肖干才先生在各个乡镇成立的作协分会,并非我之前以为的没有会员、没有活动,而是人才众多、活动丰富。《洈水》杂志是基层作协刊物的一个代表,这个刊物从组稿、编辑、排版、发行,肖干才先生在任职期间都付出过大量心血,在多年的交往中,我对其中的艰难略知一二。但这样一份内部刊物,曾经发行到几千份,这在当时的期刊业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这份刊物不仅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在服务松滋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松滋各行各业的发展面貌,松滋的先进典型,松滋的乡镇风情,松滋的乡村人物,在《洈水》上都有呈现。这种方式既传播了作协和刊物的影响,也赢得了社会对作协和刊物的支持。但把每一个支持从口头到兑现的过程,则是肖干才先生要去努力做的,这也是最繁琐和困难的。不仅仅办刊是这样,松滋作协的征文、评奖、采风等各种活动的成功举办,都需要努力去赢得社会的支持并把支持变成现实。那些年,眼见肖干才先生不断举办这活动那活动,文学界编辑、作家、专家往来穿梭,我很替他担心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我知道这样有声有色的活动背后都是无数精力和心血的付出。欣慰的是,从创会到卸任,整整20年,他坚持下来了。


乐李鲁平万家记序_序作者李鲁平先生.jpg

序作者李鲁平先生


我是读了《万家记》才知道,今年78岁的肖干才先生还在万家公社担任过党委副书记和书记。在乡村生活十几年,我知道,那个时代的公社领导都是很厉害的。但在肖干才先生自己写的回忆文章中,似乎不是这样,他跟社员和干部打交道的方式依然是后来人们见到的那种方式,有说有笑,有严肃的官场话语,也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打油诗。《万家记》分为考古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传统文化、公仆文化、校园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乡愁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地名文化、养生文化等十五篇。初一看,似乎是一本地域文化的著作,仔细品味,其实是一部乡土志,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编撰的地方志。万家的远古史、近代史、革命史、自然、地理、物产、饮食、风俗、传说、党政机关、经济发展、教育、卫生、姓氏、地名,等等,一部地方志该有的,《万家记》都有。不过,它的散文、随笔、纪实的特色更加浓厚,这也可能是编撰者将其称之“记”而不叫“志”的原因。

万家这个地方我去过,并且就是肖干才、杨东鲁先生带我去的。记得是一个早晨,我们从新江口出发,最后到了万家的一个小学。在小学校园里还和当地作协分会的几个会员聊过天,其它的便都模糊了。我们一行走进校园的时候,一位青年教师站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然后我们就在教学楼前聊了很长时间。这个镜头一直存在我脑海里。但肖干才先生主编的《万家记》无疑丰富了我对万家的知晓,这部30万字的乡镇纪事,足以让一个对万家一无所知的外乡人,变成一个对万家无所不知的本地人。某种意义上,《万家记》是一部了解万家的百科全书。

肖干才先生前些年退休了,但仍然热心地方文化事业,除了《松滋作协志》《万家记》,他还主编了《诗游乐乡》《松滋当代文学作品选》《街河市记》《新星村志》《洈水美》《乐乡彩》等500多万字的著作。在行政管理和作协组织工作之余,肖干才先生创作了大量散文、诗词、歌赋等多种体裁的作品,出版了《神州放歌》《时代赞歌》《玉岭短歌》《古风新歌》等十多部诗集以及《往事一瞥》《访欧二周》《洈水三记》《南行四录》《改革五谈》《忆作六辑》等十多部散文集,于2006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他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成果都令人钦佩。其实,我也反复思考过,是什么令他保持这种超乎寻常的对生活的热情,并坚持到现在?当我这样想的时候,眼前浮现的都是他在饭桌上的笑容,那种笑在镜片背后,有一种羞涩和腼腆,有一种大智若愚。不管旁边的人如何开他的玩笑,他始终保持那种笑。这非常难。可能,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不改初心的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