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东方书院的厚爱,受东鲁先生的启发,唤起了我编辑个人作品集的欲望。翻开曾经发表过的文字,字里行间涌动着无限的思绪。那份奇妙而又满足自我的感觉顿时占据了我纯真的心灵。如诗如画的记忆,闪动着年少时的梦想;前行路上的希望,让人情牵,更让人心动。因为文字里记录了我的成长足迹,是我努力的见证。虽没有力透纸背的语言,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一段段文字都倾吐着我的肺腑之言,一篇篇文章都脉动着我的内心世界。我尝试用文字记录生活,将岁月装订成册,让难忘的记忆明朗地在脑海中从容地流淌。
自序,实属为难。但又不愿托人作序,不愿逼人扯谎吹捧,不想名家一片苦心溢于字里行间,更不想从名家的序言中得到言过其实的感动。自己出书自己作序,也是自主自立的体现。因此,我想紧绕书名《岁月屐痕》,敞开我的心路历程。
书名《岁月屐痕》,是定格在我记忆中的回眸,它映射出人生成长、快乐、痛苦、衰老等变迁和经历,是各种情感和体验的见证。它带给我丰富的阅历和记忆,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使之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岁月沉香溢芬芳,心中有爱念情长。纵然悠悠岁月匆匆而过,在人生的长途旅程中,却冲不淡我思乡的情感,改变不了我对祖辈们难以化解的浓浓思念,忘却不了生命长河中相遇的人和事。我觉得,把一张张人生碎片及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用文字再现出来,是纪念自己每段人生经历的最好方法。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就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是如此,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在功成名就之时”。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一切人生理念的思想基础。回望工作历程,自从乡镇调入市直单位后,十多年的组织人事工作,因与各种总结、调研、考核、党建理论探讨及人物通讯类的文字材料打交道,从而使我认识了文字的巨大力量;因工作所需,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并从“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至理名言中认识其深刻道理。读书是一种生活情趣,写作是一种人生境界。于是,坚持动笔动脑,数十篇调研文章、人物通讯刊载在《紫光阁》《湖北日报》《领导工作研究》《党员生活》等刊物上,更是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到政协工作后,因分管学习文史工作,时常审阅文史资料,后与学习文史委主任杨东鲁先生,收集汇编文史资料100余万字(八册),使我从审阅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学习和提高。退休赋闲后,受家乡浓厚的文学创作氛围的感染,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诉诸笔墨,记下一点人际交往片段,人生社会体验,大千世界掠影。虽文字单薄贫乏,并非上乘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实现了我一个愿景,使透明的心灵,纯粹的思想,直白的文字,能给亲友、同学、同事、朋友和读者带来某种启迪,引起无尽的情思,同时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人生情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岁月屐痕》这本文集,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是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的表达方式。文集主要包括十个部分,即:“人物报告”“心苑芳草”“别样风情”“诗路花语”“人物撷英”“调研报告”“他著留墨”“言为心声”“往事如歌”“附录”。这些“杂碎”,采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既有见闻、写意、记事,又有记人、论事及感悟,还有散文、游记、诗歌等。如此看来,有点“杂货摊子”的味道。
“心苑芳草”主要是一些亲情散文,平时生活中捕捉情理之间的那份情趣、理趣、意趣,情之为物,充溢天地之间,寓情于叙事,写景状物之中。譬如:《月光下的思念》《回忆母亲》《父亲您在哪里》《我将哀思遥相寄》《岳母也是我的娘》《姑母的情怀》《远方的二叔》《久别重逢同窗情》《梦回棉乡寄乡思》《被疫情阻隔的春天》等。这些文章在我笔下,不是鞭辟入里的人情世故,而是心灵深处的巧念妙想。在写到《回望踏青路》这篇文章时,“祭祖”后的强烈思念,像激流一样飞涌而出。顿时,想到祖辈过去在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疾病中抗挣,内心为之碎裂。我从祖辈患难和毅力中看到了生命的强大,看到了强烈的慈爱,形象的伟大。
“别样风情”是我文集中的一些游记。在当今游客作家甚多的时代,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但到此一游,难见之景,心灵深处的梦想得以实现,不记录下来,内心过意不去。所以,我写下了文集中的《印象大荆州》《古稀北京之旅》《异国他乡过新年》《难忘江城一日游》《温馨浪漫女人节》《融侨锦江春意浓》《春日探亲矿山行》等一些游记。这些游记不仅仅局限于介绍景点,而是在美的观赏中,冷静的思考中,瞬间的感悟中感慨人生,用超然的游记追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通过状物述景折射出原始文化和现代文明,世俗喧嚣与宗教信仰等纷繁的社会现象,并试图让这些表述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文章的灵魂,从而让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受到深刻的启示。
“往事如歌”是工作历程中的最后一站及退休赋闲后的回忆。回忆珍贵的瞬间,记忆精彩的时光,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那一抹美好。到政协任职后,市委委派我兼任白云边改制工作组组长。两年多时间的成功改制结束后,市委又决定我兼任全市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我撰写了一篇《如歌的政协岁月》,文中大篇幅记录了白云边改制及全市项目建设的景况。此文既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纪念作品,也是最终熔铸我年华的难忘岁月。政协给我人生留下了许多令人欣慰的精彩和回忆,给予我阅历与成熟,领悟与智慧。我收获了从奔放到宁静的心态,从激烈到平和的情怀,从贫脊到丰厚的回报。到江城带孙子后,我在文章《岁月留痕情难忘——我与同学谢圣明的历历往事》《高原手记——赴西藏慰问援藏干部》中,写下了人生最难忘怀的故事。这些生命长河中的过往,旨在勾起美好的回忆,唤起晚年生活的激情!
“诗路花语”是我试写的一些诗歌。诗歌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些与其它文学形式不同的特点。它需要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情感或思想,要通过特定的韵律和节奏写出诗歌中别样的美感。《贺姑父谭书勤80寿辰》《百花丛中一枝梅》《岁月无痕40年》《深切悼念老支部书记王祖科》《心如盤石映晚霞》等诗篇,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诗的韵味和节奏,抒写出主人翁的鲜明形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慨,让人读起来有跌宕起伏的感觉。
“人物撷英”记录了我印象中最深的人和事。文章多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内容特别注重表现人物的素质、性格、及精神面貌,突出了平凡伟大,展示了人物的时代特征。譬如:《无愧万家百姓心——记松滋县委书记王光泰》《逐梦新时代,巾帼绽芳华——记一个村子里走出的四名厅处级女干部》。这些文章通过简洁明快,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借助文学的手段,描写、抒情、对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记录真实的人和事,充分再现情景,描写细节和场面,增添生动的形象,力求给人立体感,现场感。
“调研报告”是在我数十篇调研报告中,将有代表性的三篇文章编入文集以作纪念。其中,《乡镇党委制度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借改革东风、抓企业党建》这两篇调研报告分别被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库》《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文献丛书》收录。这是我从事区(镇)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的素材积累。《白云边的四个历史阶段》是我入驻企业改制两年多时间的总结。“名垂青史白云边”“誉满神州白云边”“岁月砺炼白云边”“乘势而上白云边”这四个历史阶段,深刻揭示和反应了白云边发展与振兴的过程。撰写此文,是一种心灵的馥郁,一种思想的灵动,一种钟情的感觉。
平易浅显的文集,所收入的文字多以散文形式呈现。散文不受任何限制,它立意集中深远,结构自由洒脱,联想丰富多彩,是离人生最近的文体。我觉得,用散文反应真实的生活,远远胜过抒写一些深刻的文字。这几年的写作,我以一种高度自觉的态度,对一些怀人记事、揽胜游记、哲思短语等,注重精神统领,注重境界升华,不停留在一般的描情状物上,让精神把零碎的素材统领起来,坚决摈弃哗众取宠和虚张声势,真实地记录生活,生动地再现生活,用质朴真诚的心灵,平静温情的目光,写出文章的韵味和境界。
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杂碎”,都是随遇而作,都是我人生的屐痕,有对工作的思考,有对生活的展现,有对亲情的惦记,有对乡情的眷恋。如此看来,有点杂乱,但这都是我用清纯的文笔,叙说着心中的爱恨与感受,自然率真朴实地表达心中集存的情愫,也是我一生中曾经迷恋过的希冀和期盼。集子虽有点稚嫩和浅薄,或许文笔有些僵硬,语言不是那么流畅优美,但它记录了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记录了我的思考与探索,或许还有几许梦想。
瞭望无边的天幕,再过几年,是否还能坐在树荫下回忆儿时的往事,是否还能坐在窗前聆听秋雨的落寞,是否还能安详地坐在书桌前握笔沉思,敲打键盘,一个个问号告诉我,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下这些文字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在此,我十分感谢所有朋友过去对我的支持与关注。有你们的耐心阅读,有你们的倾情鼓励,就是我写作的动力和源泉。我愿让我的诗文集给朋友带来一点精神享受,以文会友,再来一次心灵旅程。
2024年6月于江城武汉
(作者简介:肖学平,湖北省松滋市政协三届、四届副主席,正处级资政员;历任区(乡镇)党委书记,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人事局长,农工部部长(农委主任)等职,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曾在《紫光阁》杂志发表人物通讯《惭愧万家百姓心》,在《湖北日报》《湖北报告文学》《党员生活》《领导工作研究》《省直机关党建》《企业家》《人才》等杂志发表理论文章、论文数十篇。其中,《乡镇党委制度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借改革东风,抓企业党建》分别被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库》《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文献丛书》收录。与省委党校教授合著《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一书。在大楚英才网、东方乐读、高成文学百部百册等微刊发表散文、诗歌若干篇首。已出版诗文集《岁月屐痕》)
编辑:张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