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恩师难忘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10-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承德】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检滋二中,原名苦竹寺学校,我的伯父李经悟在这里教过书,多位前辈兄长在此求过学。二中是我心中的文化圣地。

  1956年秋季开学,我满怀梦想,走进向往已久的松滋二中。校园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到处是兴致勃勃的同学与家长。进圆门四方院报名,见四窝苦竹,青翠挺拔,根根向上。果然,苦竹节生五枝,叶簇五片,酷似龙爪!

  走出圆门,站在高高的皂角树下,环视校园,前面是两幢红墙平房,分在大路两边。南北两边各一幢新教室,满墙粉刷成黑砖白泥,每幢四间大教室,中间一间老师用房,据说这两幢平房暑假才竣工。北边西头是我们一(四)班教室。班主任向家荣老师,平头短袖,40来岁,目光炯炯,严肃而慈祥。他微笑地告诉我们随便坐,报到后自由活动,强调两点:“一、苦竹甘泉是松滋古八景之一,名胜要保护。二、皂角树上的校钟,传承着爱国爱校精神。1943年日寇南犯,校工黄大本,冒生命危险将铜钟保护下来,一直到今天。大家听钟声,按时作息,遵守纪律!”向老师看了我的报名单点头说:“你是黑土小学保送生,两年少先队大队长,怎不戴红领巾?”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现在是中学生了!”向老师笑对大家骄傲地说:“我班少先队员最多,要单独建中队!”“好!”同学们声震屋瓦。我觉得眼前的向老师,如同黑土小学班主任陈群龙老师、少先队辅导员周志华老师一样亲切。我坐在第三组第一排座位上,同桌彭明常,圆脸大眼,微笑大方,小我一岁,很聪明,来自金狮小学。当年日寇南犯,***妈逃难,躲进山洞生他,乳名洞生。他称我秋兄,我呼他洞弟。我俩报到后,给老师敬个礼,去品尝早就渴求的甘泉水。我俩向西穿过寢室来到古井边,见一条小溪绕校北来,清波缓缓东去,水中锦鳞游泳,两岸草绿花香。小溪内边两棵古柳,粗大心空,如一对岁月老者相厮守,又似两名警卫护古井。露天古井在草坪中央,同学们围着古井嬉闹,或朝着井口高喊,或望着井水照影子,或打水对饮,或相互泼洒。井水清冽甘甜,喝得肚胀,冲身凉爽!

  钟声响起,我们速进教室。编位后,我被选为班长兼学习委员、少先队中队长。向老师风趣地说:“班长额骨上有块青记,班主任后颈窝长块瘤疤,好认吧?”在向老师辅导下,一(四)班全面发展。遵守校规,学业上进。晚自习时静悄悄,前后两张课桌合拢,四人供一盏煤油灯,梳理功课,认真作业,低声交流,无需老师维持纪律。就寢钟声响了,值日生催同学们把灯熄了,按编号放进三脚柜里,课桌还原。课外活动生龙活虎,写作、数学、科研、绘画、文体等兴趣小组和班会、队会,在老师指导下,按计划有序开展。学校定期举办体育运动会、周末文艺晚会,师生同场竞技,同台演出,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我父亲英年早逝,家庭破落。母亲为了我兄弟姐妹四个孩子,寒门守寡,弃商务农,身单力薄,生活十分艰难。那时候,政府规定上中学要转户口到学校吃商品粮。在老师的关怀下,我享受国家每月6元助学金。我非常珍惜学校和老师的恩惠,努力做个三好学生,学年成绩列班前茅。二上放寒假时,向老师要求我们注意安全,完成作业,等候老师们帮党整风的佳音。谁知这个假期,超常的长。

  1958年春季,终于开学了。报名那天,向家荣老师失去了往日的微笑和神采,慢步走上讲台,低沉地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对不住大家,成了右派,希望同学们监督我,管制我好好改造......”“啊!”教室里一声喧哗,同学们愕然地你看我,我看你,顷刻间鸦雀无声。

  随之,二年级缩成三个班,二(四)班解散,我分到二(三)班,助学金也莫名取消。我急忙去找教导主任向常祯。向主任说:“你是个好学生,出身不由已,道路可选择。家庭的确困难,我已听刘医生说了,但书一定要读。你在校寄宿免学费,吃饭找亲戚搭伙,保证毕业!”向主任是我在纸厂河小学读三年级的自然课老师。说来话长,那是1951年,我和姐姐听外婆的话,失学在家守护妈妈,但妈妈硬要我俩到数十里外的纸厂河读完全小学。我们不去。直到两年后的1953年,姨父王国柱找上门来劝说,我们才答应去纸河小学读书,在表姨杨德秀家搭伙。姨父刘治录军医出身,自开诊所,信誉很高,很忙,有时晚上与我们谈心,还请我们吃包面(馄饨)。在纸河小学,姐姐读四年级,任中队文艺委员。我读三年级,任班长。一天我值日,向主任来上课,我模仿向老师嘶哑声大喊:“起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向主任也笑,哄幼儿般的对班上说:“我们所有的教室都在一个大抱厅里,隔壁还有其他班上课,口令能不能大声叫?”大家轻轻回答:“不能。”谁知三年后,向老师又来二中当主任教我,真有缘。我听向主任的话,在曙光村堂兄李德芬家搭伙。德芬哥大学毕业,参加抗美援朝当文化教员,转业到河北邢台高中当数学教师,成了右派分子被遣送回家,与他母亲琳伯娘、幺弟小五、幺妹李德芝住在一起。小五哥李德蔚,在二中读书,低我一届,对我如亲兄弟。哥俩一道,春夏秋冬,每天两餐,涉水跑路,来回四趟,练腿练毅力,开开心心完成学业。向主任在三个学期里都给我免学费,后调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到我们教育组检查工作,给予亲切指导。向主任80岁生日,我和校友去祝寿,老人对二中的生活非常留念。

  二(三)班的老师,多数是新来的大学提前毕业的学生。年轻的语文老师杨正洲,英俊儒雅,我们一听他湖南口音就发笑,老师也腼腆地笑红脸。语文课要讲《岳阳楼记》了,大家翘首以盼。第一节背景与作者介绍。杨老师自豪而深情地说:“岳阳是我的家乡!” 同学们羡慕得沸腾起来,七嘴八舌,好奇地问:“您家乡为什么这有名?岳阳楼蛮宏伟吧?”……杨老师笑容满面,拍手示意安静。“岳阳楼有名,不在楼的壮美,而在岳阳楼承传的精神!”老师从中国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导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老师边问边楷书“岳阳楼记范仲淹”七个字,然后要我们看着课文,听他背诵全文,竟一字不差,抑扬顿挫,引人入胜。第二节课文分析。杨老师抓住阴晴景色对照描写,熔炼悲与喜、忧与乐的情感,升华作者政治抱负,分析得淋漓尽致。第三节练习谈收获。感受作者旷达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理解作者借题发挥,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的写作技巧,发掘文中生字、虚词、成语含义,欣赏散文音乐感和诗韵味。课还没上完,多数同学能全文默写,至今不忘。

  不久,大跃进的号角在校园吹响,二中师生坐不住了。老师带领我们:冲刺体育,日夜突击劳卫制(从苏联引进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很多人请人架着跑达标;高产种地,在足球场边开荒,翻挖土地近腰深,种小麦希望亩产放卫星;科学养猪,冬天到校外堰塘,潜水捞水草,养肥约克夏;采矿炼钢,把茅草大礼堂变成炼钢厂......“工厂,礼堂,礼堂,工厂,日日夜夜炉火旺,全校师生炼钢忙!”校刊、黑板报等成了师生吟诗作文画画的好平台。

  记忆最深的还是响应国家号召,赶超英美,大办钢铁,校长杨绍伯任总指挥。同学们从家里拿来鸡毛破铁,动手垒土炉,做风箱,日夜值班,终于炼出了几粒铁疙瘩。校长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缺柴火了,同学们就回家拿。我和妈商量后,经班主任安排,由班上最壮实的杨德忠另带8位同学,到我家山上砍伐被毛虫吃成光杆的松树。妈妈设法做了一顿较为丰盛的午饭招待我的同学。10位好汉扛着、抬着松树,满载归校。后来,破铁炼完了,就全校进军诰赐山,采矿。扛校旗,喊口号,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欢歌笑语,向刘家场挺进!我们班的饭桶用板车拉着,杨德忠驾辕,大家美称他“杨志”。快到西斋时,饭桶挪到车尾,“杨志”被翘了起来如玩双杠,走不了。他叫我爬上车,双脚踩车把,双手按他双肩,又加了两名副手拉车,在连连“驾!”声中,板车向前奔。我们住进刘家场小学,在教室里摊上厚厚的粗壳(稻壳),垫上被子就当睡铺,早晚在刘家场河里洗漱。诰赐山,山高路险,碎石遍地。师生找矿赶大的选,结果在半路挑不动了,扔了又可惜。我是学校指派的“战地记者”,杨校长是校刊总编。晚上,杨校长召集各班记者汇总,表彰好人好事。半个世纪过去了,杨校长从松滋市教育局副局长位上退休,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回味二中趣事,谈笑风生。师生成了忘年交朋友。我们自发地给杨校长庆祝80大寿,由雷明秀、李芳玉、梅运琼等同学登台朗诵《我们心中的歌儿——献给敬爱的杨校长》,表达同学们对老师的崇敬和对母校的怀念。昨天、今天、明天,二中情怀,意蕴绵长!

  三年级上学期,校园也慢慢冷静下来,师生又回归课堂。期末复习,天冷。一天课后,易绍旭主任和我们几个学生,在教室前的平场上踢毽子,垫拐“打界”。我垫步腾空时,王文琼同学不知怎地从后方闯来,把我撞飞,啪地一声,我右脚掌向右翻近90度,浑身大汗淋淋。同学们急忙请来校医刘治录。刘医师说我右脚踝骨关节脱臼,肌腱严重撕裂。他用力将我关节复位,绑上夹板,在右小腿上部周围,一连注射封闭药水7针,形成一道紧箍。我住进学校医务室,吃喝拉撒由同学们关照。李德蔚每天带两顿饭又热又香。彭明常等同学每天早晚为我洗涮便盆,上下午来告诉我上课内容。我很感动,想学保尔·柯察金写书,书名《脚伤记》,后更名《志坚》,笔名春晓,写作提纲、人物简表草就,请杨老师指导。彭明常自荐为书插图,想请已调松师的李永禄老师修改。杨老师劝我养好伤,读大学后再写。这时放寒假了,母亲请人用滑竿抬我回家,妹妹们背着我流泪。母亲按刘医师指点的办法护我养伤,写书搁笔。春季开学,我拒绝母亲要请人用推车送,自己一跛一蹶地走到学校,七八里竟走了大半天。写到这,我下意思地摸摸异样的右脚内踝,不禁一笑。

  岁月匆匆,三年的学习生活,一晃就结束了。中考后,我想读高中考大学,不愿读中师班。教导主任罗源瑜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你姐姐王承超,一个女孩子,响应党的号召支援新疆,可谓壮志凌云!国家急需中小学教师,你应该学习她,服从国家需要。”我很惊讶,我姐去新疆,罗主任怎么知道?他说是听刘医生告诉的。我接受了两位前辈的金玉良言,直至今日,越想越觉得我很幸运。罗主任是我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治学严谨,讲课风趣。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后,要我们作文,模仿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鲁迅先生以“车夫”之高大与“我”之渺小的对比手法,用间接含蓄的笔墨,突显车夫这一普通劳动者的高大形象,短小精悍,意味深长。我的作文《一件小事》,是写我上学路上,在雷井口过河坐渡船,一位农民大爷关心我安全的故事。这篇文章,竟被罗主任竟拿到作文评讲课上当范文分析,对我鼓励甚大,我很喜欢听罗主任讲课。在上世纪60年代,松滋县文卫战线有3位名人,俗称“高老大”,即月薪74元,工资高;有名望,资格老;能力强,贡献大。这三位是:我的罗源瑜主任、松一中陈霖老师、人民医院中医易子平。罗主任是我的偶像,他的教诲铭记我心。师范毕业时,我毅然在志愿表上写下罗主任说的“服从国家需要”6个字,分配到斯家场中学当俄语老师,暑期赴沙市参加中学教师培训。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喻为园丁,爱学生是教师之魂。在我教学生涯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作安排想到罗主任,以国家需要为重;班主任工作想到向老师,鼓励学生,交心信任;课堂教学想到杨老师,打铁必先自身硬,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参加专科本科等各种进修,充实自己,力争用一桶水,一瓢一瓢地浇灌花朵;关爱他人时想到刘医师,懂得一个人要身体和心态都好,才叫健康。虽追求一生,仍望尘莫及!1979年高考,我当监考老师,恰恰在我们当年读书的那幢教室里。端坐在讲台上,面对伏案答题的莘莘学子,我感慨不已,祝福他们考出好成绩。更巧的是赴荆州高考阅卷,杨正洲老师是我们语文阅卷组长,与恩师同案工作,相互切磋,受益匪浅!

  恩师们退休后,天南海北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唯向家荣老师谢绝武汉、深圳两处儿子的请求而独留二中,因老来得了绝症,不愿拖累他人。二中是向老师的家,是我必须常去之处。在街河市医院工作的赵立之、李芳玉等同学,常年当向老师的免费护理;在外地的同学,不时来看望老师。向老师70大寿时,几十位同学欢聚在县招待所,陪老人过生日,赠送“南极星辉”寿匾。许多来不了的同学通过书信、电话祝福老师。寿匾是住新江口的同学周贻松、王宏华负责制作的,向老师视其为至宝,挂在自家客厅,乐呵呵的。我定居新江口后,贤妻龚方英总记得提醒,每年两人都要几次专程去看望老师。在向老师生命的最后岁月,我请南湖公寓与我同庚的苏姐去照料老人近一年。向老师说:“谢谢你们关照,苏姐让我享受了家的温暖。”老人感激涕零,我俩顿时无地自容,觉得退休离开街河市,远离了老师!

  光阴荏苒,60多年前的二中生活,一幕幕在脑海萦绕;师恩如海,苦口婆心的各位恩师,一位位在眼前微笑。岁月如歌,往事如烟,母校二中,永矗心中。我已进耄耋之年,穷尽一生也无以报答!特拙作七绝一首以言志:

  苦竹甘泉桃李艳,

  钟声催子品才高。

  寒窗数载书山远,

  铭记师恩励志豪!

 

  2018年9月28日于南湖西楼

 

  作者简介:王承德,松滋万家乡人。1942年生,中共党员,华中师大函授教育管理专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历任街河市镇教研组长、教育工会主席。1956年至1959年,于松滋二中初中毕业。

 

  编辑:杨东鲁

 

  附:

  纪念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学90华诞

  “苦竹下 甘泉边”征文启事

 

  松滋二中,历史悠久,品质高贵,是一所值得景仰的荆楚江南名校。莘莘学子,人生的美丽情愫,也许总在二中;众多师职,人生的美好经历,也许总在二中。苦竹林、甘泉井、高高的皂荚树、古朴的四合院、长长的红石台阶,是二中的符号,是诗意的蕴藏,是值得书写的记忆。在松滋二中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特向二中校友、教职员工以及在校学生发起“苦竹下 甘泉边”征文。期待您用朴素的文字,纯真的情感,或一首绮丽的小诗,或一篇优美的散文,或一个动人的故事,或一幅画作、一幅书法作品,写下您对二中的记忆:一处景观、一个人、一件事、一段经历……

  征文从即日起至10月15日截稿。届时将编辑出版,为您留下永久的书香,永恒的记忆!

  文稿请附个人简介,包括毕业界别或在二中工作时间、身份、地址、单位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813615955@QQ.com yangdonglu-001@163.com

 

  松滋二中建校90周年征文编辑部

  2018年9月15日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