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二三事——杂文作家走进河北邯郸永年四中传授写作经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9-0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朱国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写作和吃饭、走路、登山、游戏等小朋友们所熟悉的事情一样,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人际交流沟通的一种脑力劳动过程。写作大体包括取材、构思、行文、修改、发表这样几个过程。大学中文系开有写作课。所用教科书对写作的定义,大同小异,表述大抵如此。本人眼高手低,虽然于写作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但觉得写作其实远没有教科书所言的那么复杂深奥。用三句话,可以概括我对写作的认识。

写作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思维和语言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说出口的话,是语言,在心里说的话,则属于思维的范畴。儿童会说话了,但还不认识、不能书写文字,所以,尚不具备自己动手进行写作的能力。但此时如果有人为他们代笔,把他们说过的话记录下来,一定不乏清纯天真、充满童趣,是早已失去童真的成人所无法写出的佳作。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记忆:蹲在路边看蚂蚁排队列阵,望着天空飘动的云彩出神,抚摸一件向往已久而终于得到的玩具时的万般欣喜。你当时还不会写字,但你可能把这些所见所想,说给和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听过——他们也不会写,但如果把这些你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其他与你亲近的人听过,他们凑巧为你作了记录,你就有了人生最初的写作——经典的中外名著中,不乏由人代笔而成的。你上学了,你到三年级之后,便能自己进行写作。写作就这样简单,在学写作文之前,你其实就有了“作品”。即将升入高中的你们,所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足够使你们成为专业的、最出色的作家。这写作,难道不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儿吗?

写作是一件有益的事儿。思维离不开语言的训练,写作,是训练思维的最有效的方法。语言表达越流畅通达,思维活动越活泼敏捷。有时,我们对某件亲历或从外界得知的事情,心存感动,有许多话要说,可是,当提起笔准备写下它们的时候,思路却没了原来的顺畅,会遇到许多需要琢磨推敲的地方。一些句子,会写了擦,擦了再写,孜孜硁硁,文章终于写好。这时候,你对所要表述的事情,已比原来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写作对于思维的训练,因为写作,你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多做这样的练习,思维会更有条理,更加明晰,更符合逻辑(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其次,写作作为一种“记录”的能力,可以给自己留存人生的痕迹。最典型的就是写日记。假如一个人从会写字或有了记录能力的时候开始,每天写上哪怕三言两语的生活与思考记录,每天写五十来个字,如果坚持50年,就是近100万字的巨著。不管你的人生平凡或是非凡,这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再次,写作可以促进人际交流。当语言变成文字,就如同两条腿之外,多了一对翅膀,这翅膀,可以让屈原和李白飞越千年,和我今天的我们对饮共酌,闲聊漫叙,可以让我们的表达,飞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飞越太空。成就卓著的自然科学家,一定也是写作的高手,否则一定不能走到专业的前沿。写作之益,怎样说都不为过分。

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儿。如果你在70岁或更老的时候,能翻童年写作的文字,如果你的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在一定的范围里赢得真诚的掌声并因此得到许多知己,如果司马迁地下有知,知道他的史记被几千年后的人们奉为经典,不,如果你的某篇作文,上了校报或被老师在批改时写上“传阅”,在作文课上被老师诵读讲评,难道你不觉得,写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吗?写作之乐,乐如何哉!

写作容易,写作有益亦有趣。愿与同学们一起,我口发我声,我笔写我心,为人生增添精彩。


(作者简介:朱国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杂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随笔集《和灵魂握个手》《湖光海韵》等多部,在新华网副刊、中国诗歌网及纸媒发表诗歌三千余首。江苏盐城人,做过教师、从政府机关退休,现居古城苏州。)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