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家梅桑榆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4-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根群】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梅桑榆,本名梅晓东,中国作协会员,自由作家。已出版杂文随笔集《我得官心我怕谁》《雅人的俗劲》《生命的账单》《人生的滋味》《历史的病毒》以及历史著作《解剖帝王》《中国历史的隐秘法则》《皇冠下的罪孽》等十余部,并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大量文章。作品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许多报刊、网站选载、连载或被作为中学语文辅导教材,并被选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名家散文精粹》《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杂文卷》等百余种选本。现居北京。

  《梅桑榆集》入编《杂文选刊》编选的大型丛书《中国杂文(百部)》当代卷。该丛书分为“古代卷” ““现代卷”“当代卷”,当代卷共60集,编选了1949年以来50位杂文家的个人专集,以及多位杂文家的合集。

 

 

  梅桑榆为何敢写带刺的杂文?

 

  郭根群

 

   梅桑榆,安徽凤阳人,自由作家,著名杂文家,已出版杂文随笔集及历史专著十余部,并被选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名家随笔精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杂文卷》等百余种选本。他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作品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许多报刊、网站选载、连载或被作为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梅桑榆坚持创作带刺的杂文,可以说他是杂文界的常青树。那么,梅桑榆为什么敢写带刺的杂文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学习勤奋是梅桑榆创作杂文成功的基础。据梅桑榆回顾,他早年读过培根、伏尔泰、叔本华等以及中国的孔孟老庄等人的著作。这对他的杂文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蒙田、培根的作品对他的杂文创作影响最大。梅桑榆为创作杂文精心研究历史。他还有创作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的实践。加之他的勤奋学习,又有身在基层,知道老百姓的疾苦,这些都为他的杂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体制之外是梅桑榆创作杂文成功的动力。由于他的文章频频见于各大报刊,使他有了闯北京的“资本”。于是,他于1997年携带一台电脑来到北京,以写作为业。用他自己原来的话说是以“码字为生”。从此,他就成为体制之外的自由人。既然他是在体制之外,不受体制的管束和限制,也就没有违反政治纪律这一条的约束。他作为自由媒体人来创作杂文,只要以法律为底线,就能大胆地创作带刺的杂文了。但是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用弊。他虽然不受体制的管束和限制,写作是自由了,但是铁饭碗却没有了。所以梅桑榆只有依靠“码字为生”了。

  第三,勇气和胆识是梅桑榆创作杂文成功的关键。这种勇气不是靠着一时的冲动凭空而来,而是靠着他多年的磨难和磨练得来的。梅桑榆的杂文尖锐、锋利,敢说实话、敢冒风险。如他在《四川文学》(2016年第9期)杂志上发表的《歌颂的风险》后被《杂文月刊》转载。这篇杂文看起来就是一篇不合时宜的冒险作品,但是他在这篇杂文中把握得很好。他通过大量历史事实的分析,证明了歌颂确实有风险。所以,就是有人看了不舒服也无法反驳。他不畏惧、不退缩,继续创作他那带刺的杂文。这就是他写杂文的骨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桑榆的杂文作品多次获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杂文曾经在《人民日报》四次获奖。特别是2015年2月9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杂文与“正能量”》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在当前杂文处境比较艰难的情况下,梅桑榆仍然坚持创作带刺的杂文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是为杂文正本清源。杂文确实有多种功能,但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批判性,离开了批判性,杂文就会失去许多光彩。二是提振了杂文作者的信心。在目前杂文不景气的状态下,梅桑榆的作为提振了杂文作者信心,在杂文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像梅桑榆那样,勤奋学习、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为创作优秀的杂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年4月6日

 

  作者为徐州市杂文学会常务理事、贾汪区杂文学会会长)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