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铁肩道义 妙手文章——在王栩杂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8-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德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杨德春在研讨会上发言    图片摄影:裴光亚

 

   认识王栩其人,仅在两月之前,而且就在这东方书院编辑室里。读王栩的文章,也始于认识他之后,那是在“东方乐读”平台上和《湖北杂文》杂志中。通览他自2017年以来的全部文章,则是在我写这篇发言稿时,于“大楚英才网“上。观其人,读其文,令我对这位脱颖而出的青年杂文家,真诚折服。

  我参加这样的研讨盛会,很有点“滥竽充数”之嫌;我评王栩的作品,给人以“班门弄斧”之厌。但既受命,也只好无奈地作一番外行评里手了。

  我读王栩的杂文,感受颇多。这里就我感触最切的三个文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王栩的杂文,题材的视角面广阔。其主题,大到国家宏观工程建设的“超级工程”,小到街坊乡里的民众生活“狗命关天”;边沿深邃的如“第九艺术”,眼下切己的如“儿童教育的真正冲突”,都有涉及。其覆盖面,也令我特别瞩目,纵及儒、道、释、法,横连欧美南洋,均能信手拈来为其用。但是一点得强调:作者所选之论题,基本上都是人民大众所热切关注的问题,并非作者为吸引眼球而蓄意所为,没有半点哗众取宠之嫌。由此可见,王栩杂文的社会价值是不可抺煞的。

  我以为王栩杂文的第二个显著特色就是杂文的属性鲜明。

  以我教书的体感而言,杂文首先应该是议论文。从这个方面看,王栩杂文都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而且一般都以常规形式出现在题目中。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旁征博引了充分而又坚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论点。例如,援引英国作家荻更斯的名言、我国儒家始祖的言论以及其他中外名人名家的论断;列举中外主流媒体的官方资料以及亲眼所见的社会现实,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在阐述的过程中,作者论证严谨缜密,有驳有立,逻辑思维清晰条理。作为议论文,作者的文章几乎达到了无懈可击、颠扑不破的高度。

  当然,杂文同时具有“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学色彩和诗的语言,以及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属性。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势力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杂文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社会作用。王栩杂文在这一属性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他的杂文,一般在千字左右,且语言也相当优美,例如:“孩子爱父母,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要对生养之恩怀揣感激之情;父母爱孩子,不是将压力给孩子。孩子怎么去立足于社会,他们心里早已有数。至于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这段互为修辞的文字,不论从字面看还是从意念上的咀嚼,都具有抒情散文的美感。

  王栩杂文在当今新时代的本质特性,那是中规中矩、到本到位的。作者通过他手中娴熟的利器,一针见血地针砭了社会积弊;用他手中的号角华章,讴歌了时代的真善美,赞颂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美德。

  其三,时代性与宏观性,应该是王栩杂文的个性特色。在我们本土作家群中,作者与信息化时代共进,与大数据时代共进,将大量媒体的主流信息和热门话题,融入到自己的杂文创作,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源泉,突破了只关注身边事、一事一议论的老套路,十分难能可贵。这是一种超越,这是一种闯荡。因此,读王栩杂文,同时也让读者大大地扩展了视听层面,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小小寰球的脉动。

  刚才走出大学校门,何故能写出如此形质兼优的杂文?毕业于理工大学,何故弃理从文?诸多文学创作门类,何故单挑杂文写作?经过百思,我敢武断地臆定:这一定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所使然。这固然不能与鲁迅弃医从文相提并论,更不能与中山先生弃医从政同日而语,但我坚信,这是王栩经过了深思熟虑后作出的自我抉择。这是一分道义所在,这是一分才情所在。他要用手中的妙笔,让社会利弊的每一个受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心存回报感恩,认识到暂存的世态乱象,人人共讨之,人人共诛之。

  别看王栩文弱书生一个,其实大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满腔情怀和驾驭文字的功夫。期待王栩,坚持写杂文,写好杂文,做一个有血性有良知的堂堂青春男孩!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