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理论:杂文的活力来自时代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5-29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丁兆丹】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代杂文的活力如何、生命力的强弱,是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我国杂文,“古已有之”,上追先秦,新变近代。文是敏感的、机智的、可以朝气可以老辣,但应该是老态龙钟。杂文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同样面临创新发展的问题,同样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杂文如果固而不化、僵而不活、停而不走,作为“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就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当代杂文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时代发声,为人民代言,其活力来自时代,其脉搏随时代使命、时代问题时代生活而跳动



肩负时代的使命。杂文,以针砭时弊、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它是时代的反响,是现实的映衬,是人心的传递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战争年代的主题是救亡图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民族复兴。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如棋局变相横生;当今时代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新世相的记录者、评判者和建设者,杂文恰逢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来难得发展机遇。杂文虽小众,行文虽简短,但它作为“艺术化的政论”,承时代的责任、传递时代气息、表达时代精神。杂文的力量和底蕴,终究来自投入时代洪流、厚植人民情怀。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冷静,“批判性和战斗性”著称,他把杂文作为重要文体和武器,同他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和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有着密切关系。他有句名言:“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杂文精神,一脉相,传承至,杂文当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生活引领新风尚,是当代杂文面临的首要任务。“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杂文,理当超越营营役役、摆脱狭小器量,走向沧桑大道,迎来气象万千。


直面时代的问题。杂文以思辩性的批判足,杂文的战斗力来自瞄准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杂文不同于诗歌散文,有别于流账日记,不是个人抒情,更闭门自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杂文要针砭时弊、鞭策后进、呼唤美好,就要始终正视现实、直面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杂文可以从历史中选材,但绝不是从故纸堆里找些陈芝麻烂谷子”简单摆台,而是以现实问题为靶向重起炉灶、古为今用,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杂文对现实问题的反映和批判敏锐迅速、果敢爽利。如今时代主题不同于以往,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杂文的“问题意识”可以松懈了?事实是,社会发展进步并不意味着矛盾消失、问题消解,而是有着新的发展变化,或旧去新来,或新旧杂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杂文风格可以多样,方式方法可以多变,但底层逻辑还是问题导向。社会问题,或大或小,杂文都要抓住本质、透视实质,态度鲜明、论述精准当然,杂文不仅要解释世界、批判世界,更要建设世界、改变世界。新时代的杂文仅有揭露批判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整的,还要树建设意识,激浊扬清、压邪扶正、除旧布新,为美好生活铺路搭桥生活中的真善美,哪怕如萤火虫一样微弱,也应发扬光大,讴歌美好就是抵制丑恶。“破”与“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深入时代的生活。文不是凭想象在云端起舞,而依仗现实在大的行走。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社会、生活和苍代杂文其是“鲁迅文,披着判的外衣,笼罩其下的是对社会赤诚的心、对生活深切。正是爱之深”,才有责之切。爱爱人民,才是文一直不变的坚硬核。“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杂文也不例外。时代变动不居,生活新鲜活泼。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脱离生活的杂文,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会失去生命活力,更谈不上“以人民为中心”。杂文拒绝超然物外,把思维的触角深深扎根大地、延展到生活方方面面。天下之大,芥豆之微,皆可入杂文。杂文要“杂而有文”“言之有物”,就不能脱离具体的现实和大众的生活。杂文题材广而博而杂,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宇宙万物、世间百态,或点滴感受,或思想火花,或麟爪观察,可入题。杂文创作可甜,骂,其背后埋着一条共同的情感主线,那便是对生活和民众的大爱,共情间冷暖,承载社会责任杂文人的脚永远在路上,文人的心扑向火热的生活。面对现实、关照生活,只要热爱不丢、情怀还在,杂文就会不断生长,杂文事业就会繁荣。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创作者的时代,杂文应该迎来自己的创作高峰。只要当代杂文人胸怀赤诚、持续不断地瓦,当代杂文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为北京前线杂志社高级记者)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