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难易”可贵——读宋志坚杂文集《难易居札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3-01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李志远】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收到宋志坚先生寄来的这部杂文集,放长线陆续读毕,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

这部今年初出版的杂文集,收录了他2004年至2007年间的作品,凡50余万言,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偏重于时政,下卷偏重于文史。

开始,我有些纳闷,作者曾有《老宋杂文》《老宋杂文续编》出版,为什么这部杂文集没有延续《老宋杂文×编》之老例,却取名《难易居札记》呢?读了序言和后记才明白,原来,他请人写的仅有“难易”两字的条幅,挂在他的书房兼卧室,每天看看,“藉以警策自勉”。“难易”又寓意“秉性难移”。那么,他“难移”的秉性是什么呢?他说,“无非是与事故、圆滑格格不入,尤其讨厌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弄虚作假的那种秉性”。正面解释,就是别人对他的深刻印象“太正直”“太认真”,还有他对杂文所坚持的“六不为”,即“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迷,不为世俗所累,不为时尚所困,不为早晨的影子特别长而沾沾自喜,不为中午的影子特别短而耿耿于怀”。

一般而言,文如其人。老宋说,“难移”的秉性,是他迄今为止的人生总结,自然还包含着作品的“思想脉络”。除开他的坎坷人生不说,读读他的杂文作品,就会觉得此言不虚。

应当说,抨击权势不留情面,是其杂文的一个明显特点。这自是其“难移”秉性中的应有之义。《隔壁那栋×长楼》一文(入集前“×”为“省”),揭露在×长楼与居民小区之间,有一堵墙,“那墙很高很厚很结实”。墙体上两扇大铁门紧闭着,显得“壁垒森严”,铁门上写有八个大字:“消防通道,严禁停车”。2005年10月2日 ,一夜暴雨,楼下水深过膝,这时两扇大铁门打开了,使黄水尽往居民小区涌来。于是人们明白了这堵墙的全部功能:为首长安全筑起这堵墙,平时大门紧闭,“邻”们都成了被“防”对象;遇到水灾火灾,却打开大门,“邻”们又成了排水的沟壑和消防通道。作者质问:“首长们或许‘安全’了,可又有谁为‘邻’们的安全与感受作过哪怕是一星半点的考虑或设想?”《龙坛登文术》《惊闻“纪委书记酒后搂错人”》《宋徽宗时的“经济”》《领导艺术》等等篇什,都具有尖锐批评的品格,读来令人感到痛快淋漓。

记得,我在2005年3月28日《北京日报》所发表的《老宋一瞥》一文中,介绍老宋其人的同时,也说到其杂文的另一个特点,亦即“老宋杂文,不追风,不猎奇,不哗众取宠,总是抓住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剖析实质,追本溯源,找出规律,因而有广度,有深度,合情理,给人以有益启迪”。读这部杂文集,进一步印证了我的看法。无疑,这一特点,同样透映着作者“难移”的秉性。他的杂文,常常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生活实际中捕捉题材,“有感而发”,却极少“据报载”“据网载”,也极少“牛年说牛”“狗年说狗”以及“三八”写妇女、“六一”写儿童等等应景之类。“有感而发”,才有针对性,才有真情感,才能开掘得深,从而给人以教益。这与时下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肤浅杂文,形成鲜明对比。

审视老宋“难移”的秉性,“太正直”“太认真”也好,坚持“六不为”也罢,其字里行间,有股正气升腾,也可以说,这是知识分子“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一种诠释或写照。如果说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那么作为杂文家的知识分子,则应当加个“更”字。因为,杂文家是要评人论事的,而鲁迅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自身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其作品就很难说有什么品位了。这道理虽然几近于常识,但常识有时也不能不反复说。


(原载2009年10月9日《杂文报》,收入《李志远杂文选》)


(作者简介:李志远,网名司马一夫,军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年 7月 22日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一个小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入伍,退休前是正师、大校。主要写杂文、散文,也写诗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杂文月刊》《唐山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军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千余篇作品。已出版《包含香味的玫瑰》《观钓偶感》《另类公道》《幽默与遐想》《人生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灯下杂想》《李志远杂文选》等文集。曾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几十个奖项)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