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赏与“讨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8-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浦国】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春秋时期齐国的三朝宰相晏婴,那可真是一个令孔子赞曰,让司马迁推崇的廉洁奉公的贤相。廉到啥程度?《晏子春秋》中有例证。一天,晏婴在家里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议国事的使臣进了家门。晏婴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因没有多余的饭食,晏婴就与使臣同食一份饭,结果二人都没有吃饱。使臣回去后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景公。景公吃惊地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孰料晏婴说什么也不收。景公派人送了三次都被晏婴谢绝了。晏婴拒收景公的赏赐,理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两句话的事:“我要那么多财物干什么呢?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
     又一日,晏婴乘车上朝,半路上遇见齐景公出城。齐景公看见晏婴坐在破车上说:“相国,你怎么乘这么破旧的车啊?你的钱不够用吧?你回家等着吧,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还没等晏婴回答,齐景公乘车走了。晏婴退朝回家时,远远地看见一辆崭新的车停在家门口。他知道是景公送来的。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派人将新车送回宫里。随后,亲自去向齐景公道谢并作了解释:“你派我管理百官,这是我的职责,我应该廉洁行事,这样才能给百官做好榜样。如果您乘华丽的车子,我也乘坐华丽的车子;您驾车的马高大健美,我驾车的马也高大健美,百官要是都跟着学,我怎样去管教他们呢?”
    这是二千余年前一个封建社会官吏晏婴廉洁自律拒赏的史实故事。由此,在下又联想到一位当今时下,不知为耻、反而为荣,贪得无厌,靠假发票,竟然常常厚着脸皮四处找人报销发票“讨赏钱”的无耻贪官。他叫朱家臣,是河南省周口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照实说,他官至副厅级,工资及福利待遇较比普通平民,那是高得老鼻子了。可他是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主儿,为了大肆敛财,创造性地发明了利用发票索贿受贿的“讨赏”邪招,在贪官的行列里又增添了“机智过人”的一朵奇葩了。
    朱家臣喜欢书法,平日里给别人写得最多的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而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贪欲与他常写的条幅内容截然相反。请看朱家臣的“讨赏”之果:在担任周口市委政法委书记期间,以他人代为报销发票的形式,先后向91人索取贿赂,少则一两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少的每人报销一两次,多的五六次,累计金额达400多万元。
    2007年年初的一天,朱家臣给周口市银行系统干部王凯打电话:“小王啊,来我办公室一趟,有工作安排给你。”王凯赶紧放下手头工作,来到朱家臣的办公室。朱家臣拿出一个信封递给王凯。王凯打开一看,里边装着一些发票。朱家臣慢悠悠地说:“最近经常进京维稳,产生了一些费用,麻烦帮我处理一下。”王凯与朱家臣交集并不多,但这么大个书记发话了,他只好同意。第二次,朱家臣又以相同理由交给王凯一些发票。这两次,王凯给他报销2.6万元。
    在周口市政法系统、县区党政机关甚至银行、高校,很多干部都遇到过王凯经历的情形。只要有一面之交,也不管熟悉不熟悉,朱家臣都好意思张口让人帮他报销发票。孙自强是周口市人大系统的一名干部,以前和朱家臣根本没有交集。有一次开会,孙自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与会人员汇报,手机忽然收到一条短信,打开一看,是坐在主席台上的政法委书记朱家臣发来的。短信中,朱家臣让孙自强散会后去他办公室一趟。孙自强有点儿犯寻思:“朱书记找我什么事儿呢?难道是谁犯案了?”胡思乱想间,孙自强来到朱家臣的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稳,朱家臣递给他一个信封,淡淡地道:“小孙,知道你路子广,这里的东西帮我处理一下。”孙自强打开一看,竟然是3张共2万多块钱的发票!他傻眼了——这哪里是谈工作啊?没办法,孙自强只好硬着头皮找人处理,分两次把钱交给了朱家臣。
    朱家臣报销发票频率之高,令人昨舌。他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报销,平均三天就要报销一次,可谓“殚精竭虑”。通常情况下,他每周一从北京家里回到周口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当地媒体上露一下脸,让别人知道他在“积极工作”,然后就是填写发票,物色可以报销的部门和经手人。为了更具隐蔽性,朱家臣每次找人报销的发票额度不超过3万元,单张发票额度不超过1万元。朱家臣的“小算盘”是:报销的数额小不违法、次数多不好查、时间长不好记、人数多不易被全部发现,以此来规避法律的制裁。朱家臣报销发票已经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下基层检查工作,找个机会就给人递发票;酒局上应酬完,趁酒酣耳热之际给人塞发票;到外地出差,四处打听买发票……他每次都事先想好为其报销的单位,消费后让商家填上该单位名头,回来后在一个小本上写下经手人名字和发票数额。谁把钱给了他,就在名字后边画个勾。朱家臣为报销发票挖空心思,其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他屡屡打着“关心干部,提拔干部”的旗号,要求下属为其报销发票。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私欲,朱家臣采用虚开发票、向商家索要空白发票和购买假发票三种方式。一些单位在处理发票时,财务人员一看是假发票报不了,经手人只好当“无名英雄”——在发票上标注一下“来头”,把钱先给朱家臣,随后再找一些真发票堵窟窿。
    有人知道朱家臣利用发票“讨赏”这个爱好后,不禁感叹:“他的脸皮比鞋底还厚啊!见过不要脸的,但没见过这么大官儿不要脸的。”
    写到此,在下想:一个古代贤相官吏拒赏的典范,一个当下用发票“讨赏”的副厅级贪官,两相作比,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本文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