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赵记”获奖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1-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美涛】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赵记”的大名叫赵一,今年58岁,是一家地方媒体的普通记者。因为他的年龄较大,又没有一个通过正规机构组织任命的官衔可称呼。所以在单位内部和外出采访公干,喊他“赵记”也算是一种尊称。他入行从业从职多年,写过无数篇的宣传报道和文学随笔,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报刊上也发表过多篇文章。按说他“赵记”也算是当地的“一支笔”。可奇怪的是“赵记”在自己的工作单位里,每次组织的评奖活动都榜上无名。这并不是他“赵记”谦虚不要奖,而是单位里根本就没有把他列为评奖对象。这其中的缘由只有“赵记”的领导们清楚。因为通过评奖这种形式是对一个人的工作的一种肯定,有许多人很看重自己在单位里的分量。领导们为了单位里的“和谐稳定”,来个“柿子敢软的捏”,搞点“弃帅保卒”的办法,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领导们知道“赵记”好商量,不给他评奖,不担心他闹事影响单位里的安定团结。

  《圣经》上讲,上帝对一个人,把你的这扇门关上了,就会为你打开那扇窗。而“赵记”的那扇窗就是他的儿子赵二。赵二在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博士毕业后,到一家央企媒体工作。工作了好几年后,“赵记”也没有告诉别人说儿子在哪儿工作,是做什么的。外人只知道“赵记”的儿子好像没有读书了,至于其他的一切信息,没有人去关注。因为“赵记”太普通了,料想他的儿子也强不到哪儿去。

  去年春上,“赵记”的儿子赵二,作为单位的培养对象,下派到本省一家媒体挂职锻炼,在一次全省媒体工作的检查中,赵二作为带队领导到本地检查媒体的工作开展情况,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省里来的检查组的赵助理,就是 “赵记”的儿子。

  自从这次检查以后,“赵记”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首先是称呼变了,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员工,都尊称“赵前辈” “赵老师”,再就是提拔他为创作部的部长,所有文章刊发都必须他核审把关。更让人称奇的是,多年没有获奖的他,在当年的“记者节”评奖活动中,“赵记”几年前写的一篇有关“精准扶贫”的调研文章,被评为全省“讲好故事”的优秀作品,“赵记”本人也被评为“好记者”。

 

  (作者为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会员)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