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别拿人民群众说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4-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佘祥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在全国热播后,受到热捧,引起共鸣,一时轰动,其收视率高居榜首,突破历史。可见人民群众对腐败份子的深恶痛绝和恨之入骨,对反腐行动的拍手称快和支持力度。

  反腐乃人心所向,既是党和政府的大事,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心愿。然而,反腐以人民的名义,似乎让人感到云里雾里,有些茫然。

  以人民的名义反腐,听起来无可非议,既顺耳动听,又迎合民心。我们不是常说,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吗?以人民的名义反腐可谓名正言顺,所向披靡,人民名义,乃最高名义也。

  以人民的名义能够反腐吗?事实证明,产生腐败的原因,是掌握权力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来以权谋私。权力是腐败的温床,滥用权利才是产生腐败的真正原因。由于我们制约权力的手段不力,制度缺失,监督缺位,才导致腐败丛生,贪官辈出。如果反腐不依法建制,不形成官员不想贪、不会贪、不敢贪的法律约束机制,不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不把权力管好,不使监督到位,仅仅以人民的名义能杜绝腐败的产生吗?

  众所周知,整治官吏,惩治腐败,要从源头治理,要从制度着手。如果治标不治本,只在打“老虎”,拍“苍蝇”上下功夫,做文章,“老虎”和“苍蝇”还会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就如同割韭菜一样,割了又发,发了又割,循环往复,永无止境。治本靠什么?靠法制,靠制度,而不是靠什么名义,我们不是依法治国吗,如果不依靠法治,不从制度层面上去限制权力,不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贪腐仍然会涛声依旧。再高的名义也管不住权力在笼子外乱窜、滥用,什么名义也无法禁止官员不贪不腐。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治大于法治,靠人治反不了腐。因此,以人民的名义反腐,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大话和套话,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中国之所以贪官此起彼伏,前赴后继,腐败现象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就是因为我们喊人民的口号太多,用人民的名义太滥。

  中国官场最大的弊端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最普通的现象就是喜欢拿人民群众说事。哪一级官员不是把人民群众挂在嘴边,口口声声都在喊为人民服务。什么察民情、听民怨、解民忧,什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人民群众当口号喊,一副人民群众救世主的模样,将一无所有的人民群众忽悠来忽悠去。你听,哪个官员不是口若悬河,台上台下讲的都是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你看,哪个官员不是说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落下实来,真正为人民群众说话办事的有几多?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有几件?不都是在打官腔、磨嘴皮,说的多,干的少吗?

  殊不知,那些贪官们,不也是把人民群众常挂在嘴边,以人民公仆自称,口里喊的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址,实则是在为自己谋利益。哪个不是拿人民群众当“挡箭牌”,做“护身符”,贴上人民群众的标签,以服务人民群众之名,行自己贪腐之实。凡落马的贪官中,不论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没听说哪一个贪官是为自己的事去贪去腐成为贪官的,都是打着为人民群众办事的幌子,都是以服务人民群众的名义来谋取私利的,没有了人民群众这个名义,他们到哪里去贪呢?譬如,贪官们从项目建设、工程承建、土地开发等事关民生的事项中谋取私利,不都是以服务人民群众的名义进行的吗?

  拿人民群众说事,是中国官场的常态,也是人民群众的悲哀。言行不一,失信于民,喊人民群众的口号多了,适得其反,人民群众在期待中失望了,在愚弄中觉醒了,对口号听厌了,麻木了,也见怪不怪了。反而觉得口号喊得越响越凶,拿人民群众说事越多的时候,也正是人民群众吃亏的时候,倒霉遭殃的时候。这种逆反心理正是干群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说真话,办实事吧,不要总拿人民群众来说事!

 

  (作者系散文集《行走在松滋的历史里》的作者)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