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谈“静语修心”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5-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孟殊】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朋友谈到“静语修心”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对于我来说印象深刻感悟良多,可以说是自己的心路历程。

  刚开始接触文学的时候,看大量的书,在书中与现实对比,重新确立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人生的价值观。特别是对于“孤独”的认识,这种情况改变了我,使我变得爱思考爱幻想。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一个人的内涵如果丰富起来,那么他的话也相对减少了,因为沉默是金。古语有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少说话就能避免受到伤害。

  直至现在,我越来越感觉自己口腔在逐渐退化,而大脑却异常先进发达。造成这种现象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是:放纵自己的生活习惯,不与外界互动。比如长时间读书、写作、酗酒以及幻想发呆等,与熙熙攘攘的人群格格不入。而客观原因是:与自己的职业平台有关,如果自己是律师、经理、业务员,这些需要和人去打交道的职业,我想我的口腔会变得越来越发达。

  目前我的口腔除了吃饭和喝水,其它基本都派不上用场。作家是一门想事情的职业,安静封闭,所谓“关起门来写抽象”。我把这一生所有应该说的话都写成了文字,并洒上了香水。故此不需要以说话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大概写作是一件耗脑筋的强脑力劳动,所以脑细胞非常发达,就像人的大腿要比手臂粗一样。

  有时候我会把外界称为红尘,红尘中没有我要倾诉的对象。一直有一个也许是偏见的价值观:假若你想要与某人沟通,在不明情况,不明此人性情的情况下,你必须如履薄冰,谨言慎行,生怕说错话。如此说来,你还是不要和人沟通,不要凑这个热闹为好。有些话不能说,一说就犯错,然后还要制造下一句话来圆之前说话所犯的漏洞,正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静语修心””亦是一句禅语。佛家云:“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出家人常常把红尘中人称为“施主”,是因为他们修心养性,不打诳语。至于“四大皆空”,现如今社会没有真正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出家人饱读佛经,每天都要做功课,与人为善这一点值得肯定。我相信那些佛经禅理,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性情。正如文学一样,也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性情。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大多是没有文化,不爱学习的类型。

  静语修心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或者说学问。常常看到有的人说话滔滔不绝,而有的人沉默寡言。这并不是单纯的外向与内向的问题,而是后者懂得“难得糊涂”,明白小事糊涂大事聪明。而前者口无遮拦爱出风头,肯定得罪不少人,所谓“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此乃碌碌小人也”。

  我见过的一位人民教师就是口无遮拦的类型,按理说教师满腹经论,为人师表,应该更懂得静语修心。可是此人自私自利,死要面子,他可以把别人的面子踩在脚下,而自己的面子却神圣不可侵犯。口无遮拦是此人最大的特点,从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常常与人相争乃至大打出手,别人与他不一般见识,远离他。此人也就只能和自己的学生交往了,学生乳臭未干教师可以随便批评随便中伤,碰到脾气硬的学生也会与其对着干。

  由此可见,有文凭的人不一定有学问。教师虽有文凭,但见识浅薄犹纸上谈兵,没有经历过大的场面,所以根本不懂什么叫“静语修心”。至于一般的泛泛之辈,那就更不用提了。梁启超曾经说过:“社会是一所高等大学。”一个有学问的人,只有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在不断失误,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与因果中所领悟岀来的人生哲理,静语修心,这才是大智慧,真英雄也。

  孟殊,男,1976年生湖南邵阳现供职于东莞鸿霖车业有限公司爱好文学,书法,已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个人散文集《风竹傲岁》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