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为残疾人群呐喊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6-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素有“亚洲第一私立学府”之称、世界最好的私立学府之一的日本应庆义塾大学校门口刻着学校创始人、日本明治时期的教育功臣福泽谕吉著作《劝学篇》第一篇里的一句话:“天不生人上人,也不生人下人。”可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先天亦或后天出现了身体缺陷。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广州,却不像多数人那样去广州塔、去长隆公园游玩一番,而是去了趟广州市残联的专场招聘会。当然,我不是去应聘的。初到广州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于照顾残疾人群的政策,公共交通(地铁与公交)都有残疾人免费通道。同样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北京我也去过,也只是公交开通了免费通道。所以,我很想知道这样的一座城市对于社会关注的残疾人就业问题上的处理有没有独到的方式?

  招聘会与普通招聘会无二,还算正式。令我失望的是招聘的岗位却是和其他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没什么两样,大部分是廉价劳动岗位。例如:洗碗工、清洁工、接线员。稍微好一点的则是服务员。我并不是看不起这些岗位,只是觉得这些岗位与大部分残疾人接受到的教育程度极度不匹配。

  招聘会后第二天,我又去了广东省培英学校,看名字就猜得到这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招收的对象则是各类残疾人。该校以专业分班,有会计班,有计算机班,有服装设计班,有电子商务班和美术设计班。再联想一下前一天招聘会上的招牌岗位,就会明白我说的不匹配是什么意思了。

  残疾人就业一直是国家在寻求改善的问题,出台了诸多政策,有强制性的:点名一些企业必须招收多少个残疾员工;也有鼓励性的:从减免税费到如今的拨款补贴。前者,强制性的对象都是一些大公司,他们招入几个残疾员工于公司来说根本无关紧要,所以给的岗位大多都是无关紧要亦或是没有发展空间的岗位,即使待遇不错。当然,应聘者也是需要足够的实力才能进入到这些公司。后者则是给了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一个扎稳脚跟的途径。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模式引起的负现象则是公司招入的几乎都是残疾员工,渐渐地就会开辟一个小型社会,与大社会慢慢隔绝。对残疾人群融入社会就会造成很大的阻力。

  就业一直是与教育挂钩的,健全人是这样,残疾人群亦是如此。特殊教育也是国家一直在寻求改善的问题。减免学费、给予补助、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特殊教育班、教育设备是残联全额出资……那还有什么是我国的特殊教育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的原因?观念!

  教育业对特殊教育的观念一直是处于很模糊的状态,无外乎康复加引导。能康复的尽力康复,然后再将其送入普通学校读书,不能康复的就引导你学会一些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什么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识得字,算得数,拥有一项技能,而这些残疾人群普遍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只停留在了物质需求层面。1987年,长春大学在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之下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残疾人高等学府——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可就此观念就改变了吗?微乎其微。截止2017年,30年过去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面对听力障碍开设的专业依然是4个,面对视力障碍开设的专业依然是2个。对比起普通院校开设的13个学科,92个大学专业类,506个大学专业真的是太少了。所以,那些残疾程度较轻的,一般都会选择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这里又会出现另一种状况:小升初和初升高阶段甚至大学入学阶段校方很有可能会以照顾不到为由被拒收。即使求学之路一帆风顺,找工作期间还遭到普通企业以影响公司形象拒收,这就又回到了我起先谈到的话题。

  社会对残疾人群的观念也是模糊的,这样的情况在小城市越发明显。我4月份去补办残疾证,因某种原因需要重新鉴定残疾类别。我拿着鉴定书去指定医院做鉴定,医生的一句话使我感到非常无奈:残疾证有什么用呢?

  残疾证在大城市里(比如广州)确实有用,公共交通免费乘坐,在国家级景区游览可享受免票和半票优惠,还可获得当地残联提供的就业帮助(岗位有待商榷)。然而到了县市一级的小地方,还真没什么用了。

  平等,在我的文章里经常提到。父母与孩子的平等,男女的平等……到了这里我终于要说说残疾人群和健全人群的平等了。

  我不是听力障碍,但我却是在聋人圈里成长起来的。所以我的家人经常就会给我灌输:“你不是残疾人”的信息。事实上我也差点信了。但当我在找工作的路上一再碰壁,我有了一种新的认知。

  经常在聋人圈里听到这样一句话:“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我在曾经的文章中也写到:“想要平等,就必须承认自己的缺陷。”我的新认知就是:“我是残疾人,但是我可以做得更好。”这才是残疾人群追求平等的正确道路。

 

  (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为“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系青年杂文家)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