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蒲扇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8-16 【来源:未知】 【作者: 谢亮】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在办公室久坐,这天我推门走出,马路上依然是车来车往,高大的香樟树在烈日下有气无力,知了好像什么都不知了,没心没肺地嘶叫着。在马路的对面,只见两个老人站在树荫下聊天。他们一手轻摇蒲扇,一手叉在腰间,相谈甚欢。对春去夏到的季节显得已经木然的我,看到那蒲扇忽闪忽闪,感觉如同回到童年。

  那年的暑假非常酷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山村的田野,空气中没有一丝风。爷爷戴着一顶草帽,来到自家稻田边。他卷起已经分不清是什么颜色的长裤,露出满是青筋的腿肚子,走到稻谷田里除草。他在稻田中一行一行前进,后退。那些生长在稻田间的稗草、鸭舌草、鹅脚板等杂草,一株都不放过,统统被他扯起来,然后放在田埂上,让其暴晒。这样原始除草的劳动,够爷爷忙活一整个夏天。每天,直到家家户户炊烟缕缕,太阳落山,直到我跑到田埂上面喊他吃饭,他才洗手回家。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放牧归家的老牛,有节奏地反刍着,摇动尾巴往回走。打谷场上,那些扑腾着的公鸡母鸡,踱着脚步,慢慢地走进鸡笼。吃了晚饭,爷爷拿着他的大蒲扇,带我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纳凉。先到树底下的人们在聊天。他们从天气的好坏,估算着今年的收成,谈论着谁家的稻谷长势好,谁家的娃儿考到了什么学校。我们坐下后,爷爷不停地挥动蒲扇,一边为我扇风,一边驱赶着蚊虫。难耐的暑热似乎减轻了,星星从远处的云朵中冒出来,一颗接着一颗,不停地眨着眼睛。我依偎在爷爷身边,听他讲当年他当兵打仗的故事,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而草丛中,那些飞舞着的萤火虫,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跑来跑去,萤火虫没有抓住,倒是跑出了一身的汗。爷爷这个时候把我喊到他的身边,不停地给我扇风,一边扇风一边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下雨闲着的时候,爷爷在家里找出蒲扇进行修补。他拿出一长条红色的布条和针线,从蒲扇手柄处开始用红色布条包边。当布条绕蒲扇边缘一圈长短合适时,他剪断布条,开始用手针将布条钉在蒲扇边上。这个时候,我看见爷爷额头上的皱纹一圈挨着一圈,向两边的太阳穴延伸。他黝黑的脸就像有些微糊的锅巴,凭添了许多许多慈祥。我问道:“爷爷,为什么要把蒲扇边包起来呀?”他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回答道:“蒲扇像这样包边做好后,就不会担心扇边刮伤皮肤了。上次就是这把蒲扇边的硬签子把你的手臂刮破皮了。”

  蒲扇包边做完后,爷爷教我在扇面写字。我拿出毛笔,他让我先在旧报纸上面练习写。我提笔写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字。爷爷高兴极了。他叫我把墨蘸少一点,将这几个字写在蒲扇上。我沿蒲葵的茎叶竖着写。写完后,爷爷点亮煤油灯,把写好字的蒲扇一面,放在煤油灯上面熏烤。不一会儿,他把被煤油熏黑、烘干的黑色灰沫轻轻擦掉,露出了黝黑清晰的字迹。爷爷说,这些字用煤油灯熏干后,既能增加墨汁的颜色,又能让字迹保存很长的时间。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纵览蒲扇的历史,它不仅是驱暑家家必备的工具,也是文人雅士题字作画的材料。原来,一切美好的事物,就像那大江大河的流水,时刻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每年夏天,蒲扇就不曾离开爷爷那粗糙的手。他用它为我扇来凉风,为我驱赶蚊子,甚至为我写字打下了基础。一把蒲扇,轻盈柔顺,却给我以信赖和惊喜。现在,电风扇摇头晃脑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空调改变了人们的季节,蒲扇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爷爷手中的蒲扇,却让我收获着饱满的温情。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