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散文大寨探秘之二:多元文化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10-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乐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雄峙于昔阳县大寨村虎头山顶的普乐寺

  一

  著名的团结沟排灌渡槽,是大寨人自己修建的虎头山自动化排灌渠咽喉工程。它伟岸雄峙于通往大寨文化馆的峡谷之间,活脱脱是一座专为英勇大寨人树起的坚实纪念碑,矗立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中。渡槽一侧的桥面上,用大红油漆书写着4个巨型大字:“绿化大寨”。一阵阵浩荡山风袭来,顷刻间在山谷回廊中激荡起号角震天般的呼号。我感觉到高悬的桥面和低矮的桥栏在微微抖动着,让人既肃然敬畏又心生恐惧。那渡槽高大得就像一条高悬半空的索道,悬挂于团结沟水库之上。小水库里清澈透明的泉水,哗哗地流淌着,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吟浅唱。那水绿得晶莹剔透,甜得沁人心脾,纯得没一星儿杂质,亮得肉眼能看清水底,掬两捧一饮而尽,当即消渴解乏,甘美的口感,远比那些自称取自于琼岛仙山的商品“纯净水”“矿泉水”甜美爽口。我不知道饱受生态污染的中国,如今还有几处洁净的天然水,能像虎头山灵泉一样,日夜流声淙淙,水质天然甘美,年年岁岁吟唱着清新欢快的歌谣。

  站立在团结沟渡槽的一端,放眼她那悬空百丈孤傲耸立的雄姿,我的腿肚子真有点索索发抖。我害怕从它那彩虹凌空的身躯上走过,我害怕自己怯懦的脚步,玷污了大寨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那豪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我从没穿越过这么孤高挺拔的悬桥狭路,一看渡槽离地那么高,尤其是呼啸的鼓鼓山风又吹得那么响,我就退缩到桥头不敢再向前挪动一步。小贾看到我那副惧怕狼狈的样子,连忙呼唤说“我来扶着您过桥吧!”倒是小贾这一声浓情关照,让我觉得太有些难为情了,自己一个足迹踏访南疆北国无数名山大川,曾经跨越过不少雄关极顶的行路者,难道今天要在一位大寨小伙子的记忆里,落下胆小鬼的恶名,留下败走虎头山的笑柄么?想到这我不由胆从心内生,几步踱上渡槽桥面,紧紧抓扶着一侧桥栏,眼睛直视着前方,终于快速越过了这座神圣的高架天桥。过得桥来,虽然虎头山顶本有些许凉意的,而我的衣衫却已是热气蒸腾。看来这座又高又窄的渡槽,抑或正是大寨人故意设下的一道绝妙的考题吧。她度量着一个人面对艰险的勇气,她度量着一个人不惧困难的意志。其实这看上去抖抖索索的擎天之桥,只要你来这儿濡染了大寨人斗天斗地、不惧艰难险阻的那股精气神,懦夫也就会所向披靡,成为英武不屈的勇猛斗士!

  二

  过了渡槽沿小石板铺就的盘山公路走不多远,就是2002年6月正式建成的大寨文化馆。由于建设年代在后,文化馆的馆藏规模和文化内涵的丰厚,都要比大寨展览馆远胜一筹。在我的旅途经历中,也只有在山西,才能经常领略到这么逼真、这么让人心灵震撼的乡村文化。大寨文化馆依山就势,建筑在虎头山的一面斜坡上,由上下相通的4栋琉璃瓦精美建筑,级级相连贯通成馆舍,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布展区域在1500平方米以上。由大门进入文化馆后,逐层递进,分为大寨名人、大寨文化、大寨民俗、黄土古风、艰难创业、群英雕塑等多个展区,陈列柜中珍藏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当代英豪泰斗访问大寨时留下的题词墨宝,绘画真迹,珍贵照片,生活场景,无不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是价值连城的当代文化瑰宝荟萃之所。

  在艰难创业展区,整齐排列着一大排铁锹、铁锤、铁镐、钢钎,每一件实物前,都有专门的文字说明,依次摆放着从大寨老英雄贾进才开始,直到高居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以及如今身家数千万的富豪企业家、原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以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民,当年开山凿石时使用过的笨拙劳动工具。有的锹把上,钢钎上,斑斑锈迹中隐隐约约布满了红色印痕,也不知是不是当年留下的汗渍血迹。循着通道往前走,墙面上镶嵌着一幅大型彩色照片,正是当年大寨人移山造田、开山凿石的火热劳动场面。一位头裹白羊肚毛巾的农民,挥舞着铁镐,正要挖向巨石。两位年轻姑娘,双手戴着手套,奋力赤手推动一块石头。画面上的远景,是一长串肩挑盛满黄土的柳条筐,大步奔走的中年汉子、俊美村妇。画幅下方的展台上,端放着几块重达千斤以上、棱角方正的长方形石头,石头旁边立着凿石用的工具——长把铁锤、长短不同的钢钎,抬石用的缆索,还有两只柳条编织的篮子、一条硬木扁担。从这一件件实物,就可以想见当年的大寨人,劳动强度是多么巨大,体力消耗是多么严酷!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1978年,到大寨参观考察,已经成为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乃至世界友好国家领导人,在轰轰烈烈的英雄崇拜运动中,前往朝拜英雄的第一选择地。15年间,整整有近1000万人穿越五洲四海,跨过长江黄河,前来大寨取经参观,高峰期间大寨每一天都要接待数万名参观者,虎头山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村头山腰上的大寨接待站,从早到晚都有一批批南来北往的客人在吃饭。在这个期间,光是到虎头山参观的外国友人,就有2288批,涉及134个国家,共达25478人,其中还有22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当时担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曾经三上虎头山,在大寨住过好些日子。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陈毅、徐向前、邓小平、郭沫若、江青等众多当时中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都纷纷按照毛泽东的指令,前来大寨寻求真经。后来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来过大寨参观考察。这些元勋贵客,都在大寨留下了他们的辛勤足迹和诗词墨宝。在名人展区,有一块用舒体题写的“郭沫若在大寨”展板,左侧是一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身穿白衬衣,在大寨参观时讲话的身影。右侧一张巨大的摄影照片,是身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与大寨农民围坐在一圈,喜笑颜开地开怀交谈的场面。展板下方,粘贴着郭沫若先生为大寨题写的“大寨人人是愚公……”的精美书法条幅。这与不远处的郭沫若墓和诗魂碑交相辉映,把一代大文豪郭沫若与大寨、与虎头山、与陈永贵的似海深情,抒发得诗意盎然,终将永垂青史。在这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展区内,还陈列着周恩来、叶剑英等众多国家领导人、文化名人、社会贤达和外国友人在大寨的生活原貌,为大寨题写的题词、签名和珍贵留言,成为一笔无尽的精神财富。光是厚厚一本贵宾来访题词薄,就价值连城。

  以神形逼真的人物蜡像,黄土高原的原生态生活风貌,生动还原和艺术再造大寨的民俗乡风,是大寨民俗展区内最为精美、最让人难忘的一页。她形神逼真地再现了黄土高原地区近代以来的民风民俗,以电子声光技术、雕刻绘画艺术、蜡像制作艺术、泥塑造型艺术、生活场景模拟等等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复原了晋东地区民众的原生态生活。在一处如今大寨随处可见的当代窑洞民俗生活展示区,雕刻精致的黄土高原窑洞门窗,活灵活现的山西剪纸窗花,大红鲜亮的手书对联,喜气满堂原汁原味的窑洞日常生活,一对老年夫妻对坐在热烘烘的炕头上,笑容满面地瞅着炕桌上丰盛可口的饭菜,一位头扎长条麻花独辫,身穿大红满花棉袄,腰里围着花围裙的村姑,正在乐哈哈地打理家务,从亮晃晃的玻璃往里瞧去,也能瞥见她那欢快的神情……这就是大寨人安宁富足的平实日子,这一幕幕逼真场景,生动翔实地反映了这个早已从神坛上走下来的小山村,人们恬淡祥和的年年岁岁,日日月月,分分秒秒。

  三

  大寨文化馆正门前,有一座小舞台似的广场,站在广场上往前方眺望,正好将陈永贵率众三战狼窝掌的故事发源地一览无余。如今的狼窝掌,没有了野狼出没,自从虎头山上实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大举建设大寨森林公园以来,狼窝掌除了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外,还栽种了大片大片松柏和果树。如今的狼窝掌,一层层人工平整之后,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上,除了金灿灿的庄稼,远远望去还有大片大片四季常青的绿树,成为大寨森林公园一景。

  1991年11月15日,离开大寨党支部书记职位长达11年的大寨“铁姑娘”郭凤莲,在大寨群众的呼唤声中,以45岁的壮年,再次回到她的故园,担任大寨村第八任中共党支部书记。从此,大寨人以非凡的胆识和铿锵的步伐,迅猛汇入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洪流中,奋勇打响了二次创业共同致富的攻坚战。1992年,由郭凤莲担任董事长的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挂牌组建,大寨开始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轻纺工业、商品流通业、旅游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型,使得大寨由昔日的红色政治品牌,迅速转型为以绿色产业为主的著名经济品牌。今日大寨,已经成为200多个大寨商品品牌的持有者。众多以“大寨”商标注册命名的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其中著名的大寨牌核桃露、大寨牌金鹿酒、大寨牌衬衫、大寨牌香醋、大寨牌黄金饼、大寨牌铝塑管等名优品牌,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各地。著名的大寨核桃露,就是由著名清纯派影星孙俪,担任产品形象代言人,成为众多绿色大寨品牌中的出类拔萃者。据资料统计,早在2008年,大寨村全年经营收入已达到3.7亿元。这个总面积1.88平方公里,200户人家520口人的小山村,人平创造经营产值达到71万元,再次成为引领中国农村致富路上的一匹黑马,成为勇立潮头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30年奔向富裕的改革大潮中,大寨人从来就没有落伍退缩。今日大寨人团结一心共同致富的步伐,决不比那些以竭泽而渔为手段,以肆意污染环境为代价,以破坏子孙后代自然生存空间,来作为发展动力的地方,有哪一丁点儿逊色。

  处于二次创业汹涌浪潮中的大寨人,在经济富足绿色产业越做越大的时刻,还刻意进行了一件为千秋万代子孙造福的大事——掀起了退耕还林,绿化虎头山的热潮。短短几年间,大寨投入巨额绿化资金,分别从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地,引进了数十种常绿花木,名贵果树,还以上万劳力放炮炸坑,填土种树,种植了上千亩松柏树。在大寨人“有山皆绿,四季如画”的绿色理念指引下,虎头山迅速披上了碧绿的外衣。1996年,大寨森林公园正式开业迎宾,成为三晋大地上,由红色政治品牌,一举转化成绿色经济产业的最耀眼典范品牌。

  四

  放眼今日大寨,浓绿满山,松柏四季常绿,硕果挂满枝头,姹紫嫣红的鲜花开满山坡,苍莽如蓬的浓绿,覆盖了每一座山头。这一可持续发展的辉煌业绩,正是大寨人持续浴血奋战的结晶!在那些曾经寸草不生、黄土裸露的山梁上,大寨人用铁肩赤手,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填土挖坑,植树种草,建成了如今闻名天下的农业旅游区。而这一切巨变,大寨人并没有依靠外力援助。据大寨历史资料记载:自解放初期从贾进才到陈永贵,乃至郭凤莲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以来,国家无偿投入大寨的资金仅仅为50万元,人平不足一千元。而当大寨红遍全国的那些年,大寨人向国家交纳的公粮总值,究竟是这个数字的多少倍,是无法计数的!今日大寨的繁荣和巨变,根本不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是由国家拨款改造建设起来的!而在天灾不断,困难重重的局面下,大寨人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却得到完美彰显。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冲垮了100多条大石坝、113孔窑洞、77间房屋,180亩农田颗粒无收。当国家闻讯拨来大量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资的时候,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党支部婉拒了一切救援,确定了著名的“三不要”“三不少”方针:不要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资;向国家交的公粮不少、社员口粮不少、集体库存粮不少。大寨人完全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全面恢复生产,周到安排好了群众生活。以陈永贵为首的党支部,带领不屈不挠的大寨人,没日没夜地苦干,快速医治了这场毁灭性灾难带来的千疮百孔,第二年就主动向国家交售爱国公粮175万斤。这种崇高无私的共产主义品格,在当年的中国农村,是极其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过后,英勇的大寨人又一次打响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卓绝战斗。几年内,平均每个劳动力搬运土石方1000多立方米、挑土80多万担,每人每年搬移石头880多担。通过勤奋劳动,大寨人先后整修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6公里,盘山水渠14公里,修建蓄水池6座,可容水10000立方米,铺设地下管道30000多米,改建旱地灌溉农田400多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业水利化、灌溉自动化。

  大寨人纯朴的精神品格,是值得我们永世崇敬的!大寨人白手起家,改天换地的壮举,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生生世世崇尚效仿的楷模!在延续十多年彻底改天换地的辛勤战斗中,大寨人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拨款要过物资,而是以勤劳的双手,无私无畏,浴血奋战,赢得了粮食不断丰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生活不断富足的美好今天。

  五

  转了一大圈,天色尚早,我和小贾都说,等会再回去吃饭吧,我们上虎头山顶去看看!顺着依山就势盘曲而上的石板小路,我们一边拨开爬伸到路面的绿草新枝,一边吸吮着山林荒野间散发出的芳菲雅香,大步穿过蜿蜒连绵的绿色林带,绕着道儿瞻仰了周恩来纪念亭、叶剑英“虎头山”题字碑、陈永贵雕像,拜谒了陈永贵墓园、郭沫若墓园和诗魂碑,山西文水籍作家孙谦墓地,以及大寨“伯乐”、老英雄贾进才的墓地。我们还特意到山上那几个人工开掘的蓄水池边转了几圈。那些用大块方石圈砌成的蓄水池,现在仍是满荡荡的,水质略略呈现出绿盈盈的色调,池内竟然还浮游着一尾尾银鳞闪烁的鱼儿。看见有人来了,它们似乎也通达人性似的,摇着小尾巴欢快地追逐着,时不时还浮出头来,把水面吹起一串串小气泡。蓄水池边深灰色的砖瓦小屋,那红色柱子和彩蓝屋檐上,油漆斑斑驳驳,有的漆皮开始脱落,挂满了油漆末屑,显露出历经岁月飘摇风雨的痕迹。

  灵山多秀色,碧空浮氤氲。一到虎头山顶,正好建有一长溜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琉璃瓦观景长廊。廊前有块平地,成为远眺太行秀色的绝佳观景台。观景长廊建筑在绵长的山脊上,廊边的青松翠柏丛中,簇拥着片片红艳似火的灌木,与虬枝如蓬的青松交相辉映,色调甚是明艳。站在廊前平台放眼远望,远山苍莽,岚烟衔峰,目力所及的辽远大地,绵延无边但又夹杂着点点黛绿的黄色原野中间,挟裹着一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苍翠圆心——这个由密密麻麻四季常绿的树木围合成的圆心,正是今日大寨的虎头山。而虎头山外黄土高原的那一座座山峦荒岭,大多只能见到稀稀拉拉的点点绿色,更多的还是些裸露的黄土地。仅凭这个景观反差,就可以体察得到,大寨人浴血奋战几十年,其盖世功绩有目共睹!站在长廊前的山头仰面望天,蓝莹莹的苍穹明净高远,一束束丝棉般轻柔的淡淡白云,信马由缰地在高洁的天空上奔涌追逐,不时融入天际线边缘的绚烂霞光中,把那远方的云霞濡染得如诗如画。遥远的天际线下方,是一排排波浪起伏、高低错落的黛绿山峦,有的铁骨凛然,有的坚韧如芒,有的形如卧佛,有的状若驼峰,把个夏日的太行群峰,妆扮得云烟缥缈高深莫测。

  我正如醉如痴地观赏那岚烟笼罩下的山影田园,小贾用手往后一指说,后面才是虎头山真正的顶峰哩,我们还是上去朝圣拜佛吧……在我的印象中,早已打上种种红色印记的大寨人,从来就是不信神仙不信鬼魂,不信天地巡回因果报应的无神论者,而今这昔日红遍天下的大寨,竟然出现了金碧辉煌堪比皇家宫殿的寺庙,无疑是让我大吃一惊,觉得来这趟大寨,真真是又让我大开眼界了!感觉当今这世界,真是一日三变,无奇不有,完全颠覆了大脑中对传统精神的认知!

  一点不假,借助一代伟人毛泽东排山倒海的铁腕巨臂,由陈永贵、郭凤莲率领大寨人铁肩开凿出的红色大寨标志性工程——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的绿盖之巅,今日既没庄严悬挂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也没站立一杆红彤彤的五星红旗,而是巍峨矗立着一座规模巨大气势宏伟的佛教寺庙。传说这座名号为普乐寺的佛教建筑群全面建成后,占地上万平方米,总耗资将达上亿元。对于所有熟悉红色大寨崛起史的中国人来说,这听起来好像太有点不可思议,太有点耸人听闻的戏谑成份!

  但是无论你对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巨变,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对那红旗如海人声沸腾的昔日虎头山影像,存有多么浓烈的留恋,普乐寺的琉璃瓦建筑,就是这样高耸入云端,鹤立鸡群般的植根于碧绿万顷的虎头山峰顶,释迦牟尼的佛光祥云,正在普照着虎头山麓的万千生灵,佛家香炉的袅袅香烟,正在虎头山巅缭绕吹拂。终有一天,佛家的梵音经声妙善特质,僧尼的坐禅礼佛晨钟暮鼓,那些摄受人心引人清醒宁静的妙音,那些弘法传教倡人乐善好施的教义,会传布勃兴于昔日红旗猎猎,红歌浩荡的大山深处,向世人展现出另一番和谐壮美的人间生态,特异灵动的风尚图景。这大约也是当今多元文化共兴共存,不同社会风习伴生共荣的一大时代特征吧!

  六

  红漆大柱琉璃瓦顶的普乐寺第一道山门——空门,耸立在遍是绿树芳草的山腰,双脚迈进华丽雄伟的首道山门,脚下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溪上架有一座汉白玉小桥,构建出小桥流水静谷鸟音的空灵意境。站立在空门梁柱下向上眺望,这方圣土正是虎头山生态植被最为丰美的地块。四方连绵起伏的山头上,遍是亲密相拥枝叶交织的绿树,漫山遍野尽被碧绿翠色所浸染,除了间或儿夹杂有几株叶片赭色的小灌木外,几乎没有其他杂色树种。只有通向峰顶的那一方,偌大的普乐寺丛林宝刹层层递进,金灿灿的琉璃瓦顶耀人眼目。僧寮斋堂灰瓦红墙高入云端,佛家道场古刹禅堂飞檐翘角,大殿前一尊黑森森铁铸香炉,缕缕淡烟随风升腾。这就是仙山佛国的飘逸之境,没有人语杂声,没有凡间俗念,远离功名利禄,惟有身心宁静,陪伴那苍莽起伏的无边浓绿。

  我和小贾带着虔诚俯仰之心跨过山门,就见殿前有一座3米多高、手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稳稳矗立在清澈的泉水中央,手持净瓶正向人间广洒甘露。进入第一重大殿天王殿,则是开口憨笑的弥勒佛。我们拜谒了笑容满面的大肚弥勒菩萨,然后又转到他的背后,仰望大乘佛教伽蓝守护神韦驮菩萨。心下悄悄叽咕道,这么大一座佛教道场,如今仍在加紧建设之中,还没有僧尼入住修习禅定,没有敲钟击鼓授法皈戒,这韦驮菩萨作为本座佛教丛林的“警察总管”——护法大神,其守土之责看来也是不轻!

  普乐寺正殿大雄宝殿,同所有大庙名刹一样,高高供奉着近3层楼高的金身释迦牟尼佛像,颜面高贵庄严,日日香火旺盛。佛祖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殿里如我等一般,间或还有三两零散游人来此祷告礼佛,绫锦包裹的大红蒲团上,已留下显眼的叩拜跪压痕迹。佛坛后莲花宝座上的千手观音菩萨慈眉善目,端庄的面容透射出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好似要以她的擎天巨手母性博爱,为芸芸众生祈祷来福。环绕着一间间尚不见僧尼入住的庙堂经房,伽蓝庵院,我和小贾逐一礼拜恭揖,还不时恭恭敬敬地给佛祖观音等大佛至圣磕头三拜,祈求神明尽显灵息随身护佑。等到不紧不慢地走遍各个殿堂,已是夕阳如火晚霞满天。

  当我们步出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时,从寺院西侧一间配殿,走出一位银丝满头僧衣僧裤的老妇,不声不响走入香积厨打理禅茶斋饭。她是我们在偌大普乐寺礼佛面圣时,照过面的惟一寺院僧尼。或许她是在这担当凡间“韦驮菩萨”的职责吧。为了昼夜守护普乐寺,她应该是先期常住的比丘尼。老尼看到我们在庙宇内穿来走去却视若无睹,并没有丝毫语言交流的念想。在这样一个空山不见人,偶闻人语响的环境中,看见生人近前而却视若无物,大约也只有经过长期修习禅定的出家人,才能蓄养出此等淡定静心了。大殿前方场院的小木桩上,栓着一条见到生人也不吠鸣的小狗。在那漆黑如墨的穹窿下,它大约是陪伴老尼度过漫漫长夜的生灵伙伴。这么大一座供奉佛国神灵的皇皇大庙,这么多黑咕隆咚的僧寮斋堂,等到残阳落西黑暗笼罩时分,当那风狂雪落,寒霜刺骨的隆冬,这位年高七旬的古稀老尼,是怎样强悍地与孤独死寂相抗衡的?又是怎样战胜严寒独自生存的?其中的甘苦酸辣,大约不是我等凡胎俗体所能承受的!因之我辈也就无法体察佛国仙风的宁静致远,无法感悟圣僧仙尼的淡泊情怀。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愿虎头山上各方神灵仙贤,普乐寺内至圣仙佛,护佑这位仙风飘飘的老妇人吧!

  携满情真意切的慈悲之心,我们来到那间挂有“天下禅”书法条幅的香堂小憩。书法是一位大德高僧的墨迹,小贾说:“给您在这照张相吧,您家离得这么远,以后再来一趟不容易!”小贾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该有多少曾经踏访过的地方,原以为此生可以再去追寻昔年的足迹,再去造访曾经别离的故景,事实却是,落叶黄花故梦难圆,滚滚长江东逝水,直泄东海难回还!遥想当年,在如诗如画的彩云之南,在神秘莫测的金三角丛林,在牧草如茵的内蒙古高原,在惊涛拍岸的瞿塘峡口,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北戴河海滨,我都曾有过默许,有意再去踏访的。可惜岁月易老,十年二十年弹指流星刹那,也没能有过一次成行……在瞬间勾起的如烟往事中,我无语落坐,在那“天下禅”下,依例拍下好几张照片。

  七

  据说普乐寺开光之日,是在公元2007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那时寺庙已先期投资3000万元。在虎头山顶举行的隆重开光大典,邀请了佛教首圣五台山、佛教名山九华山的高僧300多名,还有不少来自北京、深圳、河北、太原等地的嘉宾。周边邻县及方圆几十里的乡民,纷纷扶老携幼争相赶来看热闹,数以万计的僧俗民众,目睹了盛大的开光大典。 这其中还有一位曾经名扬寰宇的红色名人——山西省妇联副主席、中共昔阳县委副书记、大寨村总支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郭凤莲。她也受邀莅临了隆重的开光庆典。

  一座荒无人烟的虎头山,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昔日红旗映天佳宾如云,如今梵音缭绕庙宇高耸,想来这人间事天下物也真是变化无常。用伟人毛泽东的诗意来诠释,正所谓:“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间正道是沧桑”!世上万事万物,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只有翻云覆雨的演绎。当年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从延安前往西柏坡路途中,在准备主政中国,入住中南海之前,不还特意从鸿门岩进入五台山,路宿塔院寺朝圣,向那位大德高僧讨要过密语禅机吗!而它年毛泽东思想灵息吹拂的红色大寨,今天涅槃重生,回归素颜,成为多元文化伴生,集体农庄与私营经济共荣共存的沃土。这大约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使然,是时代列车向前奔腾激起的冲天旋风,是时代大潮经年累月长期催化的结果!对这个沧海桑田的巨变,我并没多大兴致去深层追索。我更多的兴趣,在于对普乐寺的探寻。

  据史料记载,虎头山上早年就曾有一座仅住两名和尚的普乐寺,始建年代不详。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寨人兴起的开山造田运动热浪弥天翻江倒海,但也并没惊动普乐寺内的菩萨。直到1963年,一场无情的滔天洪水,肆虐冲毁了这座与当时时代氛围太不协调的小庙,失去了栖身之所的两位和尚,不得不远走它方。随后,大寨人全力投入到筑坝垒石、开垦梯田的艰苦劳作中,再也无人顾及虎头山上的残墙破瓦,普乐寺也就渐渐荒废下来。谁也没料到40年后,虎头山的菩萨鸟枪换大炮,普乐寺原址上巍峨矗立起一座皇家宫殿似的大庙,这大约是出乎凡人想象的!现在的普乐寺,大规模的建设还在进行中,设计好的方丈院、藏经阁即将动工。这座工程浩大,耗资亿万的佛教建筑群,除了寺名还是过去的,完全褪去了昔日普乐寺的寒酸痕迹。据说山后面的大寨养鹿场,都已被规划为尼姑庵和佛学院,还有一个修建巨型露天佛像的筹划,得到官方首肯。

  要在一座了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上,新建这么大一座寺庙,并且维持日后众多僧尼的斋饭开销、日常用度,一定离不开巨额资金积存和佛学界高僧的倾力支持。当地人传言说,新的普乐寺主持,将由早年出家于佛教首圣五台山的一位昔阳人担当,其法名叫悲识和尚。悲识大师1991年从五台山寺院回到昔阳,亲自组建了昔阳县佛教协会,并担任会长,是一位在昔阳佛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佛陀,拥有渊博的佛学素养,广泛的佛界人脉,这也是当今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之功!

  那么,这么大的一座佛教道场,又是哪一位名流巨贾,会来这荒山野岭投入巨资,奉行这个善举呢?昔阳当地人直言不讳,告之曰普乐寺建设投资者,就是当年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的儿子、昔阳商界领军人物贾小军。在普乐寺盛大的开光仪式上,大寨掌门人郭凤莲身边站着的那位年轻人,成为万众注目的焦点。那人就是贾小军,普乐寺投资兴建者、郭凤莲的长子、当地著名的天豪经贸实业有限公司大老板。

  贾小军还有一个弟弟贾晓峰,也在山西昔阳县经商。在当地,贾氏兄弟名气并不比母亲小。郭凤莲次子贾晓峰的“峰豪”实业,名气还要大于其兄的“天豪”,被当地人称为“富豪公司”。贾氏兄弟近年在商海闯荡,各自家业都已过亿,成为不折不扣的昔阳大富豪。据说当年大寨申奥万里行活动、大寨开设在广州的第一家大酒店,都能找到贾晓峰的身影。

  峰豪实业有限公司坐落在大寨工业园区,距大寨村仅有3公里路程。一条从县城通往工业园的公路,正在修建之中。民间盛传贾晓峰发家,是从成立运输车队为始,专门为煤矿拉煤,大寨煤矿是他重要的主顾之一。后来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张到石材加工,甚至还涉足当地房地产市场,其企业规模在昔阳数一数二。贾晓峰最大的手笔,是斥资买下了昔阳县解放时期开辟的旧机场。这块至少5个足球场大的土地,成为他后来的石料加工厂。贾晓峰还在北京成立北京威群石材公司,并将所属企业一分为四,成立独立的石材公司、煤炭公司、运输公司、四星级宾馆等。其经商大手笔,笔笔辉煌。有人戏称,郭凤莲是昔阳最成功的女人,她领导的大寨村在十几年间成为亿元村。而她的两个孩子,现在也都拥资上亿。

  在波涛汹涌的兴商大潮中,贾小军和胞弟贾晓峰所办的公司,先靠倒腾化肥和长途运输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来家族生意越做越大。时光荏苒,日月流年。商海弄潮的贾小军,渐渐希望跳出金钱流俗的羁绊,寻找一方精神依存的宁静之地,寻找一种余生的终极寄托。终于,释迦牟尼的神圣之光,悲识大师的佛学理想双双融合,汇聚成一股超人的魔力,彻底征服了腰缠万贯的贾小军,促使他和悲识和尚一拍即合,在佛教的信仰中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寄托,虔诚的人生信仰。如今,贾小军既是商人,也是虔诚的佛教徒,痴迷地信仰佛教。他在大寨修建普乐寺的发愿实现了。听说他还有下一个许愿:要修复整个昔阳县的40多座庙宇,让佛教的佛理学说,在昔阳大地上广泛传播。

  终有一天,佛教的灵息之风要遍吹昔阳大地,这也预示着昔日的红色大寨,已经从神坛步向民间,由单一的红色旗帜,完成了它的素颜回归,完成了它与普通百姓心灵上的融合,还原成肉体凡胎之身。

  作为外乡人,我为多元文化、不同信仰,完成了它在大寨的亲密交融,同我所到的山西许多小山村一样,不同教派、不同祖师的宗教寺庙,和谐共存,相亲相敬,而感到满腔欣慰!——这正是今日大寨,带给中国乡村的深刻启示!和谐是一种包容,需要大海般的胸襟!但愿我们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也能代代遍吹和谐之风!

  (2010年8月16日于汉口航空路)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