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弥陀寺的小尼姑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2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雷长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安徽有个皇甫山,山上有个弥陀寺,寺里有个小尼姑,我与她有一面缘。

2024331日,我随“知名作家下基层,行走江淮分水岭”采风团,来皇甫山游览。此山因南唐大将皇甫晖在此屯兵而得名,如今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弥陀寺建于元代,盛于明代。相传朱元璋与悟真大师在皇甫山品茗时,曾在寺中亲手栽了一棵枫杨树,历经数百年枝繁叶茂,从而声名远扬。

我们沿着林中的观赏步道迤逦前行,走到金甲溪源头,过小桥左转,看到大树下有座庙宇,依山傍水,小巧玲珑,红墙黛瓦,雅致幽静。门头写着三个大字:弥陀寺。

这正是我要找的地方。因为,我写了一个市井人物系列,在已经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中,还缺少出家人的身影。采访僧尼人物,是我多年的愿望。

当我从圆圆的月亮门走进弥陀寺时,看到一位剃着光头,穿着灰色僧袍的小尼姑,正站在院中的香炉旁打电话。语速很快,声音很高。眉头紧锁,情绪烦躁。这情景,让我一下子怔住了。

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见过打电话的尼姑。这个场面让我惊讶不已。她方言很重,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从她那急促的、激愤的声音和表情里,我感觉出她遇到了烦心事。她一边讲话,一边走来走去。她的语气,有时像叙述,有时像劝导,有时像指责,有时又像辩解。我向她跟前走去,希望她看到我后,能挂断电话,双手合十,说一声“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什么需要帮助”那样我就会拿出以往的采访法宝,跟她聊聊家常,套套近乎,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故事。可是,她专注地打着电话,一个交流的眼神也没有,继而转身向禅房走去。我只得在院子里转悠,看香客磕头作揖。等了很久,依然从禅房传出通话的声音。直到领队喊我们集,也没有等来跟她搭话的机会。我与她的面缘,到此为止。

然而,我心不甘,忍不住想问:她遇到了什么麻烦?什么事让她如此烦躁不安?是尘缘未绝,还是凡心萌动?女孩出家,一定有难言之隐,一定有难以承受的伤痛。是贫困辍学,还是校园欺凌?是大病大灾,还是婚姻不幸?是世道不公让她蒙冤受屈,还是人情淡漠让她心灰意冷?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忍不住要给她说:尼师啊,遁入空门,就图个耳根清净,为何还要与那些是是非非纠缠不清?出家人的轻声慢语、盘腿打坐、吃斋念佛和木鱼青灯,与世俗百姓的柴米油盐、家常便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是生活的本真,它浸透着星辰大海,盛满诗和远方。你身在的弥陀寺,鸟语花香,月白风清。前有南谯贡茶种植园,后有赵匡胤与朱元璋都曾游玩过的瀑布双龙潭。大门口,那整齐挺拔的水杉树,是你的仪仗队。道路旁,那遮天蔽日的枫杨林,是你的花雨伞。皇甫山是环抱你的千秋画,金甲溪是缠绕你的万古琴。可以说,这里是人间仙境,在此安身,是多少辈修来的福分?尼师,好好修行吧,忘掉人间是非,抛弃尘世纷争。先渡自己,再渡众生。悟出佛法真谛,练成大师高僧。


(作者简介:雷长风,河南省新乡市人,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新乡市杂文学会会长、杂文家,著有《草根族的生命力》,与汪金友先生合著《中国当代杂文家》,合编《走近杂文家》《杂文百家代表作》诸著)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