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六一之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6-19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佘生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六一,曾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从六一走来。

我怀念朝天宫尼姑庵和陈家祠堂。庙与祠堂相连,在陈家岗的小山坡上。庙宇祠堂的精雕细画述说着曾经的故事。站在朝天宫向东,是一马平川,无边无际的农田和村庄。朝天宫,给人有一种通往天宫的联想。

那里曾是我们那代人的学堂。尼姑庵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天池,天池的左右是庙的厢房。大殿里的菩萨神像搬到最西边庙宇曾经的厨房里,厨房才是老尼姑坚守的唯一净土。西厢房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东边是教师厨房厢房面积小,只有大殿和后殿才能改做教室。残壁破旧的祠堂里,住有两户人家,一户姓杨,一户姓陈。祠堂后面三间瓦房也是教室。庙宇天池的风吹进教室里,每当下雨时,就有金龟从池沟里爬出来,在池里静静倾听我们的读书声。

祠堂里姓杨的一家只有父女俩,女儿杨书嫦是我同班同学。姓陈的父母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约大我们好几岁,小女儿小我们几岁。平时只有小的女孩一人在家,那时她还没上学。小时候我们都很淘气,也不是有意戏弄她,只是好玩好动把她家的窗户当篮球架,用小瓦片和小石子投篮,看谁投得准,并不是有意欺负她却把她惹怒了她哭着去投老师。老师把我们叫到四方砖铺成的祠堂地面上,让我们站齐站直,上课铃响了,也不让我们进教室上课,让我们享受阳光烈日,从这以后就再也不敢招惹她了。

长大后,我才晓得那位姑娘的名字,她却巧合了我的童年好友阳运贵,并且在一个组。现在他们儿孙满堂,早已荣升为公公太太了。他们勤劳节俭,白手兴家,乘着祖国发展的快车道,把父母留给他两间一偏的土墙小草屋改换了一又一由瓦房换楼房前年他儿子出资,老口给瓦工做帮工又把楼房换成了比城市更物美价廉的大别墅。每年春节,他家门口小车几辆,热闹一大家。儿孙均在外面打工,他老还经营七八亩地,负担两个小组的稻田抽水,真是家里越富有,越无偷闲人!

我想再去看一眼庙宇粉白墙面上画的那些麒麟怪兽和雕梁画柱再沿着西边圆圆小池塘的小路,走过尼姑的菜园地,去探觅那位守着几尊金色神像的孤独尼姑老人,却再也找不到曾经去学校的那条小路了。

我留恋六一,我们从童年走来。童年是欣欣向荣的早春,青年是意气风发花团锦簇的晚春,同时也给社会畅通人才和增添活力,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当踏入了社会,成家立业时,才是难熬的夏天。白天汗流浃背,晚上蛟虫叮咬,但也充人生激情。只要你能坚持拼搏,心中有目标总有属于你秋天的一份收获。

老了,才是漫长的冬季。冰天雪地,举目茫然。但有社会的温暖,还有儿女们的敬老孝心。保重身体,留住生命,才有享受生活的本钱。年老是最美的晚霞,灿烂的夕阳。卸了背上的担子,可乘高铁飞鹰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湿地公园,与大自然的灵兽花鸟对白。田园人也有田园美景,四时风光。闲下来随央视免费去旅行,乐赏人文风情。

看解放军亮剑,大国重器是14亿同胞的怒火,烧向入室的强盗,烧向给强盗当奴才的狗,让分裂祖国的台独者头破血流!看梦圆桥连心,两岸无鸿沟!

与老朋友常来常往,忆往事排龙门,打太极,共饮酒。

留恋曾经的六一,更怀念浪漫时的童年。

六一,童心快乐!


2024530


(作者简介:佘生炎,1949311日生于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镇麻城垱村。中共党员,小学文化。自幼勤奋好学,尤爱诗歌创作。1970年参军入伍,服役于成都军区某部,历任战士,副班长。1975 年退伍,曾任乡镇企业干部。劳作之余,苦索吟哦,心动所思,笔有所动,常为乡邻编撰春联,有"田园诗人"之称。)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