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多靠谱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10-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勤 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朋友K君陪太太参加了一场幼儿教育讲座,主讲人提到一个观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k君觉得这只是民间俗语说说而已不能当真,太太认为专家说有理那肯定是有道理的。于是,两人争论起来。恰好当天晚上我们有个朋友聚会,这个话题也成了饭桌的讨论热点。

  K君和他太太都是我的好朋友,一个是大学同学,一个是曾经同事,我帮谁都不好。兄弟面子要顾及,太太情绪得照顾。想了想,我只好说:“既然是中国谚语,流传了几千年,那肯定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因孩子小时候贪玩就觉得他成不了器。”

  接着,一位女性朋友用手机搜索了一下,说国外都有研究证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道理了。于是乎,我们几个男人开始挨骂,太太们一致认为男人们觉得老祖宗的话没有道理是男人们不想带孩子。这下倒好,瞬间从学术讨论上升到家庭政治的高度,我更是躺着中枪,挨两边骂。

  郁闷难消,我也只好用手机搜搜,你还别说,这方面的研究还真不少,我就想不通,这些老外们是不是吃饱了撑得慌,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问题你不好好研究,花个几十年的功夫跟踪这些事干啥?难道“性格决定命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易老学难成”这些话还不懂吗?

  说到这,您肯定想看看老外们到底研究了啥?别急,我帮您捋一捋,挑出三项来头很大的调查研究。

  一则是201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和人的性格科学》季刊发表的报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找来20世纪60年代关于夏威夷州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性格调查表,并找到其中144人回访,主要对比4项性格特征:健谈、适应性、情绪自控、自我认可。

  研究人员发现,当年被老师认为健谈的孩子,现在都善于动脑,讲话流利,并能试图控制局面,当年被评价为“不健谈”的孩子,现在多表现为缺少主见,不善于人际交往;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善于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现在表现得胆小害羞,缺乏安全感。

  我们再看看第二则,这是2011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一篇论文。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西兰达尼丁随访1000名新生儿直至他们32岁(老外真是有钱又有闲啊),从是否缺乏控制、是否具有攻击性及多动症、是否缺乏恒心、是否注意力不集中和是否易冲动5个方面考量其自控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自控能力低的孩子,成年后更有可能遭遇健康问题,比如患有性传染病、肥胖症和高血压,缺乏理财能力、成为单身父母或发生犯罪行为的几率也更大。这则研究表明,提高自控能力更容易让一个人获得成功。

  最后再看看来自英国的研究。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一项全国儿童发展研究计划,该项目跟踪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1.7万人,跨度50多年,从他们1958年出生直到2013年(真是能下功夫啊)。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童年时期获得的技能对一生都有正面影响,儿童时具备较高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成年后收入较高、住房更好。比如,7岁儿童的阅读水平每提升一个档次,42岁时的收入就会有7750美元的增长(真够精确的)。

  通过这番梳理,不知您看清楚没有,研究报告之间也有矛盾的地方。比如,第一则报告说容易冲动的孩子,长大后兴趣广泛、富有热情(感觉好像是成功人士的特质之一),而第二则报告说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以后很可能就是“问题青年”。当然,容易冲动仅仅是自控能力的一个方面而已。不知您还注意到没有,第一则研究只是对2400人中的144人进行了回访,样本是比较有限的。

  现在大家都比较忙,我来做个总结,供您参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有道理,注意只是“看大”“看老”而已,说的是一个趋势,而不是结果,也就说可能性大一些而已;

  这样的社会问题研究,样本选择是相当重要的,相对来说,第二则、第三则报告更有参考价值。请记得研究结果: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获得成功;童年时期获得的技能如阅读、数学等,能让未来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还有一个重要结果是:太太们的话是真理,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得多陪陪孩子。孩子的童年也就那么几年,陪他们多玩,在玩的过程中,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样,您以后肯定会省心。

  (作者系儿童教育研究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