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诗歌,我要对你说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1-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邓启兴】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前些日子,电视上举办诗歌节,开诗歌吟诵会,吟诵了古诗词、近体诗和现代诗歌,还伴有诗歌演唱,很热烈。

  开始,吟诵者同场轮流吟诵了多首著名近体诗歌。其中有李、杜、苏的名作,情真韵足,让人陶醉。

  中间的几位吟诵者(确切说是表演者),朗诵了多首现代诗歌。尽管朗诵者手舞足蹈,来回走动,上下挥舞,嘶声力竭,却叫人听不出什么来。既无韵律感,也不动情。观众只有木讷地坐等他们喊完。这景象,有点像鲁迅在《社戏》中描述听唱的感觉。

  同样是现代诗歌,最后由两位老艺术家朗诵的《回延安》,就让人耳目一新,精神大振。虽无表演,却韵律优美,真切动人。这使人回想起艰苦斗争年代延安母亲的哺育和奉献,感受到了革命者对圣地的感恩和依恋,使人动情,潸然泪下。

  我不太懂诗,更不是诗人。总觉得,不管什么形式的诗歌,总是人们对生活、对景物及事件的描述和凝结,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人欣赏到其中的美或感悟到情,打动人,启迪人,就是好诗。《回延安》就是如此。那种完全靠表演,靠刺激感官去“动人”的诗,是没有诗情画意,无法感受到美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艺术,你不懂并不能说它不美。诚然。毛主席说过,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它来自大众,服务于大众,服务于革命斗争和生活。再好的艺术不被人所理解,也就无所谓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虽有雅俗之分,但能被不同的人所理解,欣赏。如果两者皆不是,谁也不理解,听不懂,看不明白,也就不是艺术,只能由作者自我欣赏了。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诗歌也是一样。今天我们不必去效仿古人,写那些用典多,隐晦难解的东西,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高度提纯生活美的艺术,用以表现现代的斗争和生活,直抒胸怀,大声讴歌。那些喊了半天,写了一长串,听不懂看不懂的“诗歌”可以少写或不写了。

 

  作者简介:邓启兴,退伍军人,曾供职于杨林市供电所。在大楚英才网,东方乐读上发表过多篇作品。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