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游记:半世隐忍姜子牙——探访新乡卫辉市姜子牙故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令琼】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毫无疑问,商末周初的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 “全智全能”“百家宗师”“谋圣”等众多光环,笼罩在姜子牙头上,在几千年来辅佐帝王成就霸业的将相之中,无人能出其右。

  姜子牙的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据史料记载,他姓姜,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姜是族姓,吕是封地名。有的史书记载,他生于公元前1156年,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四位周王。西周初年,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被齐人称作“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姜子牙究竟出生何处,葬在哪里,史料极其芜杂,难以完全断定。直到现在,陕西宝鸡市,山西石楼县,河南的新蔡、南阳、卫辉等地,山东的日照、临淄,河北的南皮县,都自称是姜子牙的出生地;陕西丰京、镐京、咸阳、山东临淄、河南卫辉都有太公墓。其中最具影响的说法,是姜子牙出生在河南卫辉市内,死后也葬在这里。

  此次,我游览了河南新乡卫辉市内的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望表。穿行在波光潋滟、林木幽森的湖光山色中,近距离观赏古朴肃穆的遗址、牌坊、碑文和楼台殿阁,我对姜子牙的生平事迹有了更多了解。导游告诉我说,每到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辰之日,许多海内外后裔组成的姜氏、吕氏宗亲会,都会前来卫辉市姜太公故里寻根祭祖、旅游观光。

  我非历史学研究者,对于姜子牙是否确为卫辉人,并无考证的兴趣。几天来,我在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姜子牙隐忍了半世苦难,等待着古稀之年周文王的召唤?

  据说,姜子牙远祖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吕地,所以他又姓吕;可是,到姜子牙出世时,家境早已败落,他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还开过酒店以卖酒为生。但他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还是卖酒,他始终没有间断过对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的学习,一直在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在商朝却怀才不遇。直到过了古稀之年,已经72岁满头白发的他,才被寻访贤才的周文王发现,招他与谋“剪商”大事;文王死后,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终于完成“倾商”宏愿,结束了殷纣王的暴力统治,实现了改朝换代,奠定了周朝绵延数百年的伟业。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代社会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要短许多。直到唐朝,杜甫尚且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且,这位46岁已饱尝人间辛酸的诗圣,也不禁生发出“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的消极心态。当年的姜子牙有幸活到72岁,已经很难得了。更难得的是,已经皓首苍颜的他,竟然以72岁为起点,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征程,承担起推翻殷商暴政、建立仁政新朝的重大使命。

  姜子牙是否真的活到139岁,已经无法确证,也无须确证。他之所以被后人景仰,是因为他在创建周朝伟业的进程中,统军辅政,施展谋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72岁以后受到重用的经历,姜子牙也许什么都不是。72岁以前,姜子牙只是一个屠夫、小商人、钓者,贫穷而卑贱,难免遭受人们的白眼。甚至他的夫人马氏,也难以忍受这种贫穷和卑微,终于和他分道扬镳了。

  几十年在人们心中无足轻重,能够安然处之的人可能很少很少。姜子牙就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能在72岁时得到周文王的赏识,不仅是靠运气,更是靠实力。可以想象,在他前半生(对更多人来说是一辈子)72岁前,对于别人的白眼,他一直视若无睹,心志不乱;即使妻子的鄙视和嘲笑,姜子牙也并不放在心上。这是何等可贵的隐忍精神!他隐忍生活的艰辛和贫困,隐忍家人的不解和轻蔑,隐忍社会的耻笑与冷漠。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姜子牙的隐忍不是麻木,不是听天由命;他没有灰心,没有埋怨,而是冷静地观察着天下形势,潜心研究山川地理,钻研军事谋略,思考治国大计。姜子牙隐忍的几十年,其实是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几十年。正是凭借几十年的用心钻研和思考,在周文王寻访贤才遇见他这个以无饵直钩垂钓湖边的姜子牙时,他才能以思想深邃、见地非凡、谋略超群的言论,受到文王欣赏,赢得后半世的赫赫功名。

  青山依旧,湖水澄碧,在宇宙长河中,三千年也只是一瞬。三千多年前,姜子牙阖然离世,可是,他的丰功伟业,已经且将永远载入华夏文明的史册。他的一生,坎坷多磨,起伏跌宕,尤其是前半生命运多舛,后半世轰轰烈烈,因史料有限而神秘莫测,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作为倾商兴周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留给后人的启迪悠远而绵长。我们的目光,不应当只是关注于他后半世的显赫地位,更应当是72岁以前的隐忍与钻研。 他半生寒微,无人赏识,飘游不定,但他能够动心忍性,观天下风云,研旷世大计,耐心等待一展抱负的时机。这种胸怀匡救天下的大志、长达数十年的隐忍精神,值得后人反复玩味,再三思索。尤其是对那些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纯粹个人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姜子牙的隐忍精神,应当是最具权威、最可效法的教材。

  看白云袅袅,听溪水淙淙,卫辉市内每个姜太公景点,似乎在一遍遍警示游客:要想实现远大目标,隐忍精神必不可少!

 

 

  编者的话:读此作,如饮醇醪,如遇环燕,如阅余公,悦也!

 

  (作者简介:郑令琼,男,湖北松滋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撰写报告文学数百篇,发表散文、文学评论数十篇,作品被刊用于《中国改革报》《中国艺术家》《湖北日报》等130余种报刊。)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