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轮明月耀天心——追思近代文艺先驱律宗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3-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乐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题记:2018年8月23日上午,“纪念李叔同弘一法师出家100周年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虎跑公园翠樾堂隆重举行,纪念活动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弘学”代表和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仰慕者。恰好去年我在天津结识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作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出生地天津市的代表莅临会场。这位年已七旬的著名摄影艺术家兼全国雷锋、英模精神重要传承人,及时将其在活动现场亲手拍摄的一幅幅精美照片,通过微信传送予我欣赏,不由勾起了我2015春夏时节在杭州虎跑公园“弘一大师舍利塔”“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拜谒,2017年初秋又在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内“李叔同书法碑林”、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虔诚凭吊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桩桩往事……

 

  甘泉翠竹护灵塔

  羊年五月的杭州,爽风拂面,柳浪啼莺,我在西湖南岸的钱王祠下车,沿着南山路向西漫步,在“钱祠表忠”碑和一道道庄严屹立的巨石牌坊护卫下,威仪凛然的钱镠一身戎装,手持巨弓,腰挎箭筒,仿佛正在践行他的“保境安民”之策。这位古代吴越国的一代英王,至今仍是杭州民间广为颂扬的兴杭大英雄,正如张之洞的勋业于武汉之近代勃兴。而我已是数次来朝拜过钱王祠,游走过祠前的西湖十景“柳浪闻莺”景区了,今天不是来重拜武肃王,而是要向西而行,去往大慈山白鹤峰麓的虎跑公园,凭吊我一直仰慕的那位集“才子加高僧”名号于一身的卓越艺术家李叔同大师。

  从阳春三月来到杭州,已是两个月了。我早就熟谙“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西山”的门门道道了。在先前用双脚踩踏了人潮如涌的白堤、苏堤,环绕南山路北山路星星点点的人文景观走过几圈后,就把更多的闲暇和气力,全都挥洒在西湖周边的莽莽山岭间。虎跑公园又名“虎跑梦泉”,园内的虎跑泉号称“天下第三泉”,与龙井茶并称为“西湖双绝”。杭州民间传闻说:深受广大劳苦大众真情拥戴的伟大开国领袖,和后来的二代领导,当年来到杭州之后,都喜好用虎跑日夜涌流的泉水煮沸后,冲泡狮峰山龙井村的老龙井18棵御茶,借以品啜提神。身为凡体肉胎的我,既然有幸来到这山水灵秀之区,也该去品尝几口甘甜的虎跑灵泉,濡染几丝山间高僧的灵息之气吧。

  虎跑公园大门坐北朝南,赭红色牌楼上方,高悬着棕底金字的“虎跑”牌匾,用行隶竖式书就。同为棕底金字的门联,引用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联语:“智慧照十方庄严诸法界;大慈念一切无碍如云空”。这里虽闻人声但不喧嚣,虽收门票但价位合理,算是一处远离尘俗的风水胜境。园内园外也有舞动彩色导游旗,呼三唤四的旅游小团队,但规模不大人数不多。那些慕名自由行来杭州旅游的人,大多囿于时间紧迫,绕着西湖逛上一圈已是气喘吁吁,又心下惦记着那名声震耳的满街丝绸茶叶,因之能来西湖诸山徒步深度游的游人,大约不足西湖水岸边的十里择一了。这也为我等喜好耳鼓清静之人,预留了一个细观静想,遐思飘逸的静谧空间,实乃一桩幸事。

  “虎跑”的来由,同许多名胜古迹一样,亦系得名于一个神话传说。相传高僧寰中禅师于南岳童子寺出家后,忽一日行游来到杭州,一眼便看中这里的绝美景色,当下心生不舍,驻足结庵于此。后来又苦于满山无水可用,心生舍弃离去之念。正欲远去的前一天,寰中禅师夜生一梦,梦中有一神人告之禅师曰:“南岳童子泉吾即遣二虎移来。”次日清晨醒来,果见山间有两只猛虎正在刨地为穴,不一会就见汩汩清泉涌出。寰中禅师手捧泉水一饮,顿觉甘甜无比,从此便在这静心修行。这就是虎跑梦泉的发源故事。

  进入虎跑公园门楼,首先映入眼睑的,是旧时誉为“景致之首”的虎跑径长松夹道。虎跑径上老虎肯定是没有的,夹道的松树也并不多,林木多以彩枫、常绿灌木和高大的水杉为主。路侧叮咚流淌的浅浅溪沟中,水杉树脚下的小水洼里,水色清亮,肉眼便能把水底看个透明,微风把溪沟的潺潺清泉吹皱起层层涟漪,水洼里的浅水则平展如镜,水底的石块泥地高低错落,小鱼鸣蛙游弋其间,翠绿的苔藓,开满黄花的睡莲,无声无息飘浮在水面上。大点的水洼更像一面映天大镜,把碧蓝的天空漫山的绿树,尽数幻化成水中倒影,展露出水中有天地,杂花生绿枝的奇景妙境。追着淙淙流水,一位脸色暗红,身着喇嘛服,手摇转经筒的藏族僧人,夹杂在游人中缓步向山顶而去,显得格外刺眼。我紧随在藏族喇嘛身后,向着那股日夜涌流的梦中清泉,脚步轻轻地走去。

  跨过迎坡而立的“含晖亭”,就到了“虎跑梦泉泉水取用处”,看来这里大约就是昔日的官家取水池了。似打开的水龙头全天候持续流溢的泉水西侧,雕琢有一组青铜锻造的“官家马车汲水群雕”。一辆载有盛水大木桶的马车前,静静站立着一匹高头大马,一位汲水杂役,正将接来的满桶清亮泉水倒入圆形大木桶内,车轮左边一位头戴官帽,身穿官袍,足蹬长靴,腰挎长刀,双手背后,拖着长辫子的汲水监督官,正官威赫赫地盯视着清水涌流的泉眼。至今不解监督官为何会是满清长辫子官员造型,未必杭州最为繁华盛极的南宋临安时代,虎跑梦泉还未曾被发现么?好的是如今满清长辫子已成过眼云烟,铜雕人物的煌煌官威也已百无一用,数十名游人正在那里排队等着接水,都以亲品一口这股甘霖琼浆为美事。我也将在园门外买的农夫山泉纯水喝了一口后悉数倒光,排队接了满满一小瓶虎跑泉水,咕咚咕咚喝下半瓶后,只觉通体舒畅,虎跑泉水确实是比那市面上买来的农夫山泉爽口多了,我想大约那“农夫”所汲取的实非深山清泉,只是些水龙头流淌出来的自来水吧?听得当地人说,每天都有居住在虎跑公园附近的杭州市民,会携带好几只大水桶,买票进园来这里接水回家烧茶煮饭,或直接饮用,想来这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才可独享的鸿福罢!喝了沁人心脾的虎跑灵泉,再走向一道高高的台阶,顶端迎面的墙壁上,大书着“虎跑泉”3个笔锋如剑刃的黑色大字,再往前走几步,雪白围墙上又横向排列着“天下第三泉”5个行书大字。我心下想,走到这里的人们,都早已品尝过那清澈甘泉的甜美了,再挥写这些斗大的墨字招摇于此,未必要提醒我等免费饮用过泉水的客人们,离去之后要为这泉水做些造势言说的广告传播吗?穿过罗汉堂不远,一面嶙峋突兀的巨大岩壁下,琢出了一个大洞孔,一头神形毕肖,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獠牙的斑斓猛虎,正面向游人怒目狂啸,我也挤进排队拍照的人流中,骑上虎背紧揪虎耳同它来了张亲密合影。走不多远,又有一方在怪石堆上雕琢成的山洞,慈目禅心的寰中禅师头枕右掌闭目斜卧,甜美的梦境中幻化出两头四足刨地的猛虎,虎足下一汪亮如明镜的山间清泉,禅师梦虎石雕背后的岩壁上,顾廷龙题“梦虎”、沙孟海书“虎移泉脉”题刻尽入眼底,用真形实景逼真再现了“二虎刨泉”的神话传说。

  我特意前来拜谒的弘一大师李叔同舍利塔,正好安放在离“梦虎”石雕不远的绿树修竹丛中,凭眼眺望,这里算是虎跑公园最佳的风水之区了。弘一大师舍利塔坐落在一片缓坡下的悠静丛林中,背靠着大片大片高及数丈,顶尖低垂,主杆灰绿,枝叶金黄的楠竹林,前侧尽是百年老树与楠竹夹杂的繁密林障。步向舍利塔,先要经过小路侧边山腰间一座歇山顶石板方型小亭,名谓“仰止亭”,取自《诗经.小雅》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赞誉弘一大师李叔同品德高尚,让后人虔心仰慕。亭子东西两根石柱上,镌有一联:“行云流水怀高士,明月清风忆故人”。登亭须步上多级台阶,竹林下的亭子简约而凝重,颇显佛家流风,映照出弘一大师的人格气节。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县,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老三岔河口富足的盐商之家,1918年7月1日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1942年10月13日晚8时,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纵观弘一大师的一生,他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主要贡献和真心皈依佛门坚定意念的形成,都是在杭州。因此,杭州应是弘一大师李叔同人生足迹最为厚重的深耕之地。1953年在纪念弘一大师圆寂10周年之际,他的学生丰子恺,因大师出家于虎跑寺,灵骨自泉州请来杭州之后,一直埋在后山荒坡上,且毫无碑记,便与旧友钱君匋、叶圣陶等筹集了一笔资金,在此修建了“弘一大师舍利塔”,并由早年在杭州与弘一大师素有交情的国学与佛学大师马一浮手书塔铭。

  “弘一大师舍利塔”处于丛林修竹浓荫掩映的斜坡之下,经一条山间小路逶迤而入,因之并不大引得游人关注,不特意来寻觅者大约难得来此一观。与我同来祭奠弘一大师者,只有一对年轻恋人,他们绕着舍利塔看了一遍便离去了。我独自一人驻足细细阅读了一遍塔后石墙上镶嵌的铭文,又浏览了1988年杭州市政府确定舍利塔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文后,谦恭地肃立于舍利塔前,面向灵塔庄重地鞠了三躬,向这位我深为敬重的文化艺术大师与佛门高僧大德,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敬慕!完成了致敬灵骨塔的礼仪,我向后山更高的坡道攀去,要去“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行个礼。

 

  才高八斗耀星空

  杭州李叔同纪念馆面南而建。当我一步步登上石砌台阶,拦门横卧着一方用整块汉白玉琢磨而成的长方型石碑,金色阴刻的碑文为:“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启功敬题”,并琢有启功先生印鉴。碑座用浅灰色厚石板砌筑,上沿雕琢有一整圈莲花瓣。进入馆内,一尊通体乳白的弘一大师雕像,安放于高大的透明保护罩中,他身着袈裟,手握经卷,精瘦而修长的身姿,满脸安详恬淡的神态。头顶上一幅深黄底色的匾额,以靛青书写着1930年冬天,弘一法师为晋江月台佛学社题写的条幅字迹:“以戒为师”。纪念馆内陈列的展品,以大量图片和部分实物为主。一件大约是弘一大师生前常穿的浅色半旧袈裟,悬挂在密封的玻璃展柜中,还有由他作词谱曲的《送别歌》手写词谱放大件,皈依佛门前各个年代的照片、画像、信函等,更多的是李叔同作为书法艺术大师,所书写的大量书法条幅,统一用长方形木质镜框装裱后悬挂在展厅内。林林总总的展品,真实地再现了李叔同作为文化艺术大师与佛学高僧祖师的非凡人生功业。在这些闪烁着德艺双馨灿烂光芒的珍贵展品面前,我惟有高山仰止的叹服与钦慕!

  弘一大师李叔同是我国学术文化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俗世的一员,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他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事业,做出了巨大开拓性贡献。他“二十文章惊海内”,汇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成就于一身,在多个文化艺术领域,开创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又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生物实验诸多方面,均有创造性开拓。在近代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里,他总是率先涉足,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是他最早将西方的油画、钢琴、话剧、音乐引入国内,率先“洋为中用”启用裸体模特进行绘画教学,在近现代文化艺术和佛学史上,他以自己勇于创新的天赋,创造了13个第一:他是最早将西洋绘画艺术手法及美术理论引进国内的画家,是中国裸体写生的首创者;他是我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他与同学曾延年组建的“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由他饰演玛格丽特的首场演出话剧《茶花女》引起巨大轰动;他是中国广告艺术的开创者和中国现代木刻艺术的首倡者;他是最早将西洋音乐作曲方法引进国内的第一人、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创办人;由他作词作曲的《春游》一歌,是我国第一支用五线谱取代工尺谱的三部合唱曲;他还是中国撰写《欧洲文学史》的第一人。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时,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法,潜心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曹聚仁等一批艺术大师,成为他人生的又一大传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汉传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李叔同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高僧,他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先行断食,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韧行,苦修正果,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公认的民国时期律宗大师,并被佛学界弟子尊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成为享誉世界的近现代中国四大高僧之一。

  李叔同为律宗的传承弘扬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律宗为中国佛教八大门派之一,因专研及传持戒律而得名,由唐代道宣法师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所创立,因此也称为四分律宗。历史上东渡日本筑坛传戒,弘扬戒律的著名高僧鉴真大和尚,就是道宣法师的三传弟子。为振兴律学,弘一法师李叔同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成为近世佛学界功德深厚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人士一致敬仰的学者型高僧。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并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爱生护生。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同为弘扬佛法而精心撰述的两大佛学名著。

  李叔同处事意志坚定,行为果断。当他决定一心向佛,执意皈依佛门之后,绝不因师生友情儿女情长而改变内心既定主张。1918年7月1日,李叔同由校工闻玉为他挑着两件简陋行李,告别其就职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好友夏丏尊,学生丰子恺、叶天底、李增庸陪伴下,从杭州贡院出涌金门,经净慧寺,徒步走向虎跑。当距离虎跑只有半里路时,他从箱子中取出袈裟穿在身上,换上草鞋,接过闻玉肩上的行李担子后,赶紧撇下众人,飞快地跑向虎跑定慧寺。在他身后,丰子恺等人追着他不断地哭喊着:“李先生!李先生……”他竟连头都不回,执着地向前而去,向着自己心中既定的目标,不畏艰危,不言悔弃。1922年阴历正月初三,他的发妻俞氏夫人病故于天津本宅后,俗家仲兄李文熙来信嘱其返津一次,李叔同却笃守信条,居于庆福寺照理佛事,未及返回故园。

  如果仅从李叔同这类看似无情的人生轶事,来判定他是个铁石心肠无情之人,未免有失偏颇。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音乐作品就有70余首,而从他最著名音乐作品《送别》问世的轶事中,就能烛照出他有着一颗重情重义的慈目善心:当他尚在尘俗中生活时,有一年大雪纷飞的冬天,“天涯五好友”中一位叫许幻园的朋友,夜晚突然跑来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他的日籍妻子幸子小姐,告诉他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许幻园便挥泪而别,连李叔同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孤身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足足呆立了一个多小时,连幸子小姐多次地叫唤,他也充耳不闻。随后他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幸子小姐为他弹琴,当场含泪写下了《送别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传世佳作。《送别歌》问世至今已近百年,但仍是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名曲。

  李叔同的一生,为我们留下永远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每行一事,总是充满瑰丽的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杰出人物。卓越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师以诗感念李叔同:“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文学大师林语堂赞叹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李鸿章外孙女、著名才女作家张爱玲,也不无谦恭地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就连大文豪鲁迅先生也盛赞李叔同的书法作品:“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静立于“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展厅内,我在心下喃喃自语道:要是李叔同大师再在世俗世界多呆些年,多吮吸些俗世烟火味,该要多遗存多少艺术杰作于今世啊?!只是人生宿命绝不可能重来,李叔同的一生,少遗世许多文化艺术珍品,但为汉传佛教尤其是律宗的传承延绵,做出了殊异贡献,也不失为千载汉传佛教文化的幸事吧!

  璞玉浑金映碑林

  岁月轮回,羊去猴腾。转眼又到雄鸡鸣春,我惜别和风拂柳满目芳菲的江城,搭乘一路向北的高速列车,春分时节来到弘一大师李叔同当年发出第一声婴啼的北国大城天津卫,我的第一栖居地位于河西区津河南沿边上的一座里弄。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天津,前两次都从北京晨来夕返,这次算是长住久安了。

  由于天津城区地势低平和严重缺水,苏东坡在西子湖畔吟咏“水波潋滟睛方好……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情怀,在这里是断难发酵抒张的。于是,从春至夏,我全把对天津城廓的探问,放在了对五大道小洋楼景区,以及解放路台儿庄路沿线,那些近代华贵大洋楼的解读上,用双足丈量了天津一处处百年老建筑景区。虽然我早就知悉弘一大师出生于天津海河三岔河口,那里正是如今天津的标志性建筑“天津之眼”摩天轮巍然屹立的河道,我虽然也多次流连于那座海河大桥上,而却没能在三岔河口睃巡到弘一大师李叔同留下的一丝片羽古老足印。后来几经打听,总算获得到了一个不太完美的线索:天津市早已在李叔同故居旧址、即现在的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复建了一座新的故居纪念馆,天津当地朋友建议我哪天去那里看看。我对如今遍布全国大城小镇的从根基上摧毁老古迹后,再来兴师动众大举重建的任何复古伪文物,都打内心里不大青睐,由此磨磨蹭蹭从春到秋,一直没有去看,总是在往后拖延着。

  李叔同出生的三岔河口,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300多条小河进入冀北平原后,汇聚成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以及南运河、北运河5大干流,而后在天津三岔河口汇集成海河后,再向东一路奔流,从大沽口汇入东海。因之海河正是天津人的母亲河,天津又称为津沽,正是来源于此。天津城北部,即现在的河北区一带,是老天津卫的主要发祥地。9月13日,我独自在河北区中山路周边的老街老巷游走,那里有好几条名带“纬”字的街道,意外中我走到比较僻陋的宙纬路上时,发现了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在天津创立的“觉悟社”纪念馆,而且在纪念馆门楣之上,悬挂着一块由赵朴初题写的黑底描金匾额“李叔同书法碑林”。这个小院落同时还是天津市河北区文物管理所办公地,于是我便好奇地走了进去。小院迎面是一座用汉白玉砌筑的圆拱桥,跨过长及丈余的桥面,当面是一尊李叔同铜质坐式雕像,他在高约1米的雕像基座上,盘腿席地而坐,面容清癯干瘦,目光犀利明慧,身着无领袈裟,左手将一本打开的经卷,摊放在盘曲的大腿上。放眼望去,全然一副功果硕硕沉毅安祥的姿势。小院落内侧的四面围墙上,镶嵌有74块书法碑刻,其绝大部分为弘一大师本人的书法碑刻,间有几位其他名人题字,和赞誉李叔同的题诗碑刻。我驻足于每一块碑刻前,细细品读大师那些充满哲理的书法碑刻名言,顿悟他一生对世人品性观察得细致入微,矢志不渝追求善良、高洁的情操:“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曰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曰广大”;“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他对世事万物洞察尤为深邃,倡导平日处事要与人为善:“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这些学理深厚洞达卓识的至理名言,让当代人读来依然受益匪浅。我一边体悟大师的人生警喻,一边欣赏大师的书法技艺,犹如饮蜜啖饴,瞬间满腹馨香。李叔同的书法初从篆书《说文解字》《石鼓文》入手,承继六朝、北碑入门,旁涉唐宋名家字迹。近现代国学兼佛学大师马一浮曾赞曰:“弘一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利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 在出家之前,李叔同书艺追求雄放浑厚风格,用笔沉稳厚实,结体大多方型,线条凝重饱满,起笔藏锋刻意求工,这些莫不与北碑息息相通。

  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断绝尘缘,遁入空门后,从原先“如衣败絮行荆棘中,处处牵挂”的世俗生活,进入“独卧青灯古佛旁”,超然物外的虚空世界,从此便放弃了曾经热衷的音乐、美术、戏剧诸艺,惟有书法一直难能割舍,伴随他直至1942年圆寂于泉州。出家以来他的书法风格产生了质的巨变,由劲健改为平淡。人们常说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出家以后弘一大师“学一分佛法增一分字,学十分佛法增十分字”,后期的字锋芒不露,字形瘦长,结构疏松,气势平和,笔力稍显羸弱。他曾说:“今老矣,随意信手挥写,不复有相可得,宁复计其工拙耶?”恰如“见我字,如见佛法。”他的字初看状似幼儿所书,细细端详方能看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素雅天成,窥出其“在山泉水清”的纯净,窥出“夜静春山空”的静寂。正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以至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大家,均以能得到弘一大师一幅字而引为无尚荣耀,视若拱璧。时近傍晚,我仔细诵读完书法碑林的文字,带着陡增见识的感悟,静悄悄地走出纪念馆小院。

  与“李叔同书法碑林”位于同一院落的觉悟社纪念馆,是利用上世纪20年代由周恩来邓颖超发起创办的觉悟社旧址为馆舍建立起来的,是以7间青砖木架结构平房所组成的一座小宅院。1986年9月10日,邓颖超来纪念馆视察,亲笔题写了现在的“天津觉悟社纪念馆”馆名。觉悟社是我国五四运动时期,一个由青年学生组成的进步团体,1919 年9 月16日,在今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号成立。主要成员有周恩来、邓颖超、周之廉、赵光宸、薛撼岳、郭隆真等 21 人。周恩来为觉悟社起草了《觉悟的宣言》,阐述了觉悟社的宗旨和任务,他们所奉行的宗旨是:“本着反省、实行、持久、奋斗、活泼、愉快、牺牲、创造、批评、互助的精神,求适应于‘人’的生活——做学生方面的‘思想改造’事业。”由周恩来主编的《觉悟》杂志,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在五四运动之初,天津男女学生组织开始是分开组建的,但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强大的进步青年组织,于是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20多名男女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各自代号,如周恩来为5号,邓颖超为1号,再以代号谐音作为化名,共同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团结爱国力量开展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改造社会挽救祖国的革命斗争活动。周恩来后来在革命斗争中经常使用的化名“伍豪”,就正是觉悟社时期“5号”的谐音。现在的馆址正是当年觉悟社经常集会活动的地方,于1982年修复后,确定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立了觉悟社纪念馆。作为当年觉悟社的主要创建者和灵魂人物周恩来,对李叔同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史上作出的不朽贡献,也是颇为赞赏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亲自叮嘱戏剧家曹禺大师说:“你们将来如果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了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由此可以看出,李叔同与周恩来虽然互不相识,但是在精神思想上却是有着神交之合的,天津把李叔同书法碑林安放在觉悟社纪念馆围墙内侧上,也算是得宜之举了。

 

  海河滔滔寄追思

  天津濒临东海,哪怕已是初秋,天还是亮得格外早。在天津,一处更大的纪念建筑物“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海河岸边。11天后,我一大早从河西区马场道出发,乘车到了天津火车站广场,沿博爱道步行到意大利风情区略为浏览后,又去往民主道,并沿路参观了北洋总统曹锟、冯国璋、袁世凯等多位曾在天津留有行迹的名人府邸,再顺着海河东路向北而行,中午前抵达“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李叔同出生于此的旧居原址,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后因年久失修而败落。现在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据说是2007年12月31日开工,在旧址上“依样画葫芦”复制重建的。历经4年建成之后,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重建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占地4000余平方米,是一座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物,建筑主体与室内陈设、室外人文景观,严格遵循历史资料进行复原重建,以传统木结构为主,共四进院落,由48间房屋组成,呈“田”字型民居格局。重点复原的景观有桐达钱庄、佛堂、起居室、洋书房、中书房、意园及部分匾额、楹联。园林景观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长亭及弘一大师纪念亭组成。陈列展览室由室内外风貌复原、李叔同生平图片展、李叔同生平石刻与书法篆刻仿刻室外展区,以及户外艺术营造展览等5大部分组成。其形制大小、外观形状、装饰风格等,完全与昔日旧居一样,完美地承续了旧居的建筑规模和建筑风格。历史上收藏保留的李叔同旧居建筑材料,也一律重新运用于纪念馆工程建设。惟一稍有变更的是,新建成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在原有旧居地基上,抬高了90厘米。整栋建筑物坐西朝东,统一为青灰色砖墙、朱红色门窗,显得凝重而庄严。大门为“虎座”门楼,门楣上有极为精致的“百兽图”镂刻砖雕,墙壁磨砖对缝。纪念馆院门外有个小广场,临街一块外形神似“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的巨大白色石碑上,阴刻着由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长达20年的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大师题写的金色碑名。门楼左侧又庄严矗立着一尊高达两米多的浅灰色竖式石碑,碑文内容为:“重修弘一大师李叔同故居碑记”。青灰色的四合院围墙上,分别镶嵌着3块形制风格不同的标志牌:由国家旅游管理部门颁发的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命名牌;由天津市政府公布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告牌;由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牌。从街面登上9级台阶后,只见青砖灰瓦的院门门额上,明刻着“百福庄严”4个繁体行楷大字,走不了几步,迎面又是一个犬牙交错的怪石门洞,门洞的上、左、右三方,仿建成千年古木王形状,上面爬满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从洞口走进十多米的门廊后,又有一座爬升7级台阶的内院门楼,门额上悬挂着清朝重臣李鸿章书写的牌匾:“进士弟”,极度彰显出李氏家族过往的显赫声名与荣华富贵。

  李叔同出生于富贵之家,有幸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新式文化的熏陶,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故宅内度过的。1897年他遵母命在天津与茶商之女俞氏完婚后,同父异母的仲兄李文熙,从李家私产中拨出30万银钱供其日常家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足以保证李叔同一生享有荣华奢侈的富足生活,于是他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李叔同本来可以凭借这第笔巨财逍遥自乐,像那些纨绔子弟,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日子中。然而,志向高远的李叔同却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和挑战,后来又极为勤苦俭朴的人生道路。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极力主持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极度厌恶腐朽封建制度,并企图改变旧的社会制度的李叔同,对这场变革感到十分兴奋和赞同,大肆鼓吹新说,还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公开宣示对变法的支持。结果当“戊戌政变”发生后,“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使得这场李叔同满怀期待的维新变法运动以惨败而告终。这时外界却风传李叔同是康、梁的同党,为了逃避横祸,1898年李叔同不得不带着母亲、妻子,远迁到上海,在法租界租了套房子安住下来。他家在上海设有钱庄,他可凭少东家身份任意在那里支取生活费用,手头是相当阔绰的,从此他便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广泛交往,开始了风雅文士的书画演艺生活。1901年秋,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吴稚晖求学,直到1816年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后又于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正式剃度出家,他离开天津之后的全部青壮年时代,都是在上海、日本东京和浙江杭州度过的,极少再回天津旧居。最终他又彻底抛弃了阔少公子、青年才俊的世俗享乐,步入了虚幻空灵古佛青灯的苦行僧生活。从他的人生经历来说,真是一大稀有传奇,而他在僧俗两界所取得的艺术学术成就,亦是世间石破天惊的珍稀绝响。

  跨进“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门楼,小路西侧的李叔同纪念亭,是纪念馆内一处重要景观。亭内设有李叔同坐式全身紫铜塑像,高及2.7米,由天津著名雕塑家刘鑫精心雕琢。坐像身后的巨大汉白玉影壁,更是一幅精琢细雕的艺术珍品,分为上下两排共16列,每列内刻有6行竖式楷书文字,共计96行,每行20字,计有文字近2000字,一律为阴刻涂金。刻字内容为李叔同在纪念父亲120周年诞辰时,用毛笔书写的《佛说阿弥陀佛经》,影壁文字系用李叔同原始墨迹放大复制而成。纪念亭上方悬挂的“高风劲节”匾额,则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手书。纪念亭内侧大红抱柱上悬挂的联语为:“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语出弘一大师手书《华严经》经文。外侧抱柱上的联语,撷取赵朴初大师礼赞弘一大师的诗句:“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纪念亭北边翠柏绿竹丛中,用陶钵供养着一株15年树龄的菩提树。菩提树又有佛树、觉树、道树、思维树、毕波罗树等多个称谓,源自梵文音译,意为觉悟、智慧,用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因传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成道,故被尊奉为佛教圣树。“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内的这株菩提树,是天津一位朱姓居士,经过15年精心培育成材后,移送到这里来供养的。树杆至今仅有小碗口粗,可见养大一棵菩提树极为难得。

  纪念馆内主要设置有3大展室:第一展室为桐达钱庄、存朴堂、意园、洋书房。洋书房内当年曾摆设有一架钢琴,存朴堂是李家人会客之所,也是李叔同童年和少年时期,接受蒙学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存朴堂门外挂有一幅门联:“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第二展室为佛堂,是李家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作为高僧的弘一大师佛学成就的展厅。佛堂挂有门联云:“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佛堂内陈列有弘一大师李叔同圆寂前的绝笔书法“悲欣交集”复制品和他的大量书法墨迹、音乐词谱、往来信札。两年前,在杭州虎跑公园的“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内,也陈列有这张“悲欣交集”字幅,而且是保存在密封的玻璃展柜中的,虎跑的会不会是原件?我因当时无法考证,也是不得而知。而一幅装裱精美的书法横幅上,那两句“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题词,最是让人难忘。警示世人无论僧俗,爱国情怀同源同宗,没有例外。佛堂靠近洋书房的意园一侧通道边,廊道内立有一尊弘一大师站立行走状的雕像,身后镌刻有黑底灰字的“悲欣交集”四字,和大师的生平年谱。廊道对面白色墙面上,装帧着李叔同多幅木刻书法。第三展室为中书房,室内陈列有李叔同的大量照片和文房四宝,还有蔡元培、夏丏尊、邵力子、柳亚子、丰子恺、刘质平等众多文化名人的照片。另外还用几处人物蜡像,逼真生动地展现了李叔同在南洋公学求学期间,在蔡元培先生指导下研习《国际法学》,与师友商讨诗文歌词,以及闲暇时与友人下围棋的真实影象。文字图片展厅主要分为斯土斯人、少年师友、逐新求变等多个单元。

  李叔同的起居室位于故居后院,临近美育厅、洋书房和院内小花园意园。李叔同起居室内发生的曾经轰动津沽的热门事件,是他从日本留学回来时,带回了一大幅赤身裸体的浴女图,并悬挂于起居室内,一时传为津门奇闻。李叔同就是这样,以他敢为人先的书生气质和坚毅品格,以钟情于文化艺术的忘我献身精神,坦然面对市井非议和谬误传言,才勇于开创出了艺术学养上的“13个第一”,成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大家和一代高僧。当他远逝7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受到无数崇尚诗词、音乐、绘画、书法艺术和虔诚信奉佛教的人们,发自内心的虔诚爱戴,万般仰慕,这不失为一大人间奇迹!

  步出“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沿着滨海道走到海河东路上,我漫步向对岸南开区古文化街走去。夕阳下的海河,微波荡漾,彩霞辉映,这条天津人引以为豪的母亲河,天天流淌着津沽大地日新月异的变迁故事。然而,无论河岸和街市如何变迁,愈益焕然一新,人类优秀的文化精髓,代代相传的艺术遗产,都将似泱泱河水,融入海河波涛,渊源不息,涓涓长流。我张耳细听,仿佛正从对岸的古文化街区,传过来一声声悠扬悦耳的乐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放眼张望,绚烂的五彩云霞,早把悠悠海河水映照得流金烁银;昂首向天,忽见一轮明月已然冉冉升起,星光闪烁的高空中,仲秋明月的光亮犹为耀眼。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圆圆明月载满为人类文明进步积蓄的济世功德,世世代代光耀闪烁在蓝天之心,也将久久珍藏于无数人的心海之中!

  (注:本文涉及李叔同人生史料,除参照杭州、天津两地李叔同纪念馆史料外,曾参考《李叔同画传》金梅著,中华书局2013年8月出版;《李叔同禅学著作集》等。)

  (2018年9月21日)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