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城市的素质究竟是谁的素质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3-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向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时不时会有关于城市素质的话题刷屏,我也多次深更半夜在群里讨论以至睡意全无。干嘛呢,说了有益吗?转念一想,大伙儿唇枪舌战,不也是因为城市素质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高,能带来舒适与温暖。否则,它会让人郁闷疲惫,甚至生无可恋。

  城市的素质究竟是谁的素质呢?我先抛出一个问题,你在超市买了一堆东西,要到对面坐公汽,是径直穿马路,还是绕道两百米走斑马线?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其实很现实,它就发生在身边。去年下半年,我所住小区门口的道路进行了改造维修。改造之前,道路两个十字路口之间三四百米内,画有两道斑马线,一个在小区门口,对面也是小区大门,一个在超市、菜场门口,对面是公交车站。道路竣工不久,机动车道标线画好了,但是过了半个月,斑马线一直未画。我问路边交警,得到回复是会有统一安排。又过了一个星期,斑马线还是未画。

  我很着急,小区有好几十个孩子要过马路到对面的幼儿园上学。以前即使有斑马线,带着孩子过马路都胆战心惊,何况没有斑马线。于是,我托人找到交管部门,说了斑马线未恢复一事。过了一天,小区门口画了斑马线。但是,超市门口的斑马线至今未画。

  仓储超市旁边是十几家早点、水果商铺,后面有一个大型菜市场,也有几十家商铺。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周围七八个小区买菜、购物和过早的生活中心之一。超市门口有个公汽站,正对面也是个公汽站。我特意数了一下步子,从超市门口走到小区前的斑马线,需要128步,若走到另一边十字路口斑马线需要184步。也就是说,买菜购物后要过马路坐公汽,需要走三四百步。对于年轻人还好,但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真是个体力活。

  斑马线未画的后果,就是行人、电动车随意穿行马路,带来交通混乱和安全隐患。请问,这仅仅是行人素质的问题吗?

  有位在新加坡定居的同学的妈妈说,她去新加坡一段时间,就没有了乱扔垃圾的习惯,太干净了,不好意思扔,偶尔无意识扔了也马上把垃圾捡起来,但一回来,习惯又坏了,因为很多地方找不到垃圾桶,而且在有的地方,垃圾成堆了,人家都往那扔,自己只好跟着扔。

  这个阿姨的感慨,又说明了什么呢? 15年前,我担任环卫战线记者,报道了城市垃圾桶缺位现象,依据是国家1989年实施的《城镇市容环卫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商业大街的垃圾桶间隔距离为25-50米,交通干道为50-100米,一般道路为80-100米。现在,我又查阅了建设部2005年5月发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没有查到对垃圾桶间隔距离的具体规定,有一条规定是“对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用10多年哪怕是将近30年前的标准,有的道路关于垃圾容器的设置也没有达标。

  我还注意到,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比如景区、商业街区,路灯、椅子等等公共设施花里胡哨华而不实。比如,有一种圆形路灯,玻璃做的,很薄很薄,外面也没有防护罩,看上去特时尚,你把它安装在繁华地区的草坪里或者路边,就不大合适,因为稍微碰撞一下,就容易破裂。

  每到城市素质的讨论,总有不少网友说自己的城市被抹黑了。其实,一座城市的素质,谁也抹黑不了。素质高低摆在这,谁能刻意抹黑或抬高呢?我们要看到的是,文明的背后,离不开制度完善、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当然还有道德风尚。好的制度,可以提高公众素质。好的技术,也一样。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共享单车的话题热度不减,有人狂顶,有人吐槽,焦点之一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搅乱了公共秩序。我也在群里议论过,并且支持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在技术上的改进,很大程度缓解了占道问题,比以前的环保自行车要好。倘若共享单车运营方把单车摆在合适的位置,并在特殊地段进行了投放管理,那么那些单车乱停放的现象,就真的与城市市民素质有关了。

  有朋友讨伐说,在一个本来就不宽敞的公交车站,一辆共享单车横倒在地上,搞得大家走路都不便,行人怨声载道。我心直口快回了一句,那你为什么不把它扶起来呢?说过之后,我意味到话说重了,加了一句,当你看到一辆公共自行车倒在地上,你把它扶起来了,这就是对城市的热爱,而且在扶起单车的同时,你向周围的行人传递了文明。

 

  (作者为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支点》杂志副总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