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在己体道”及其它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彭友茂】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大家知道,苏东坡一生,文学才能及成就好生了得,他所有艺术门类都迈入了大师的境界。

  这里,不说他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不说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说只说,他在书法方面被尊为“宋四家”之首。他的《寒食帖》是个佐证:1082年,46岁的苏东坡被贬官黄州的第三年。这年寒食节,下了一场很久的雨。苏东坡凝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帘,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于是研墨挥毫,写下了《寒食帖》。这纸《寒食帖》,若论诗意才情,在苏东坡三千多首诗词中实在是平平。但那起伏跌宕的书法意象,却震撼千古:这张帖,乍一看,字形并不漂亮,时大时小,时长时短,时宽时窄,时疏时密,似乎完全失去了书法所讲究的规矩和法度。但心无挂碍,随意率真,恰恰是《寒食帖》的最大特点。世人之书法皆追求俊挺华美,而苏东坡在经历几番起起落落之后,终于悟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以在艺术上再也不去追求什么法度规矩:为文、写诗也好,填词、作画也罢,只强调个人心情的自然流露,“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清水出芙蓉,一派浑然天成。故此,这纸《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不求法度不循规矩,敢用情放胆,荤素雅俗皆不避,所以为文写诗填词作画便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苏东坡的艺术哲学:在己体道。

  苏东坡的“在己体道”,对所有文学艺术工作者的从业之路和艺术研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不论你是诗人、画家,是戏剧演员、歌唱家,是摄影师建筑师还是雕刻雕塑名流,初始阶段,跟着前辈学,比着大师做,都是必经之路。学到形似神似,几可乱真,也是一种悟性和能力。但学到、钻到一定程度,终究要走出来跳出来,回到自我体现自我。在这方面,郑板桥的故事十分有趣:郑板桥早年很崇拜一位书法家的字体,废寝忘食地临摹。一天夜里,熄灯后他躺在被窝里先用手指在被子上练,练着练着不知不觉在老婆背上练了起来。老婆不高兴了:“人有人一体,你体练你体,为什么老在人家体上练?”虽是嗔怪,却使郑板桥猛然醒悟:各人有各人的“体”!有道理。从此,在借鉴、吸取前人优点的基础上,开始琢磨自己的风格,终于摸索出了“乱石铺街”的六分半体。当年,成名后的齐白石告诫那些刻意临摹自己画作的后生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也是这层意思。

  天下学问不分家。“在己体道”似乎还可以广泛应用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眼下,食疗养生成了时尚,营养学家们口若悬河,诲人不倦:莲藕含有大量铁质,具有补血作用;燕麦含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可增加胆固醇代谢,很适合高血脂的人;核桃在国内外享有“养生之宝”的美称,黑芝麻、白木耳、空心菜、白萝卜等等,都有别的果蔬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一个人若既想补这又要补那,即便一天吃二八一十六顿饭,也难照单全收。健身与此可有一比:网络和健身房的教练们,有的夸赞瑜伽如何如何好,有的说跳广场舞老少咸宜,有的把徒步说成百病皆治,有的列出打太极拳的N种好处……但你分身无术,不便既搂草又打兔子。说到家,你要先明白自己锻炼身体的目的是健身还是瘦身,然后根据自己的力量、体重、身体素质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确定属于自己的运动项目。

 

 

  (彭友茂,山东《临沂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出版集子:《学会扔香蕉皮》《凭杂文能找到朋友》。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年9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杂文家》有其专文记述。)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