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稻与稗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9-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家云】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近日下乡办案,无异中发现一稻田中的稗子比水稻要多得多,而且要高许多、茂盛许多。这一奇怪现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回忆与反思。

  儿时生活在农村,在禾苗成活和发棵后,乡亲们前后要给禾苗薅几次田。所谓薅田,就是用手或脚将稻田中的淤泥薅松,拔去杂草,特别是混杂在禾苗中的稗子。稗子不能吃,误吃进肠胃中不能消化,对人体有害。可它们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外形和禾苗极其相似,虽然在扯秧前,要在秧田中拔去一些,可拔不尽。它们会混杂在秧苗中,被带进稻田,而且比禾苗更会扯肥力,更精于钻空间,因而较之禾苗长得更快、也更高。为了不影响禾苗的生长,必须将它们拔去,一次拔不尽,会再拔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将它们全部拔净为止。若分不清稻和稗,会被乡亲们冠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受到讥笑。当时的我们,都是未走出校门的学生娃,自然分不清稻与稗。为了适应薅田农活的需要,更为了不至于被人讥笑,我们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如何甄别稻与稗,尽量在自己薅过的田中不留下稗子,更不误将禾苗当稗子而拔掉。

  正因为人们如此憎恶稗子,并一次次采取清稗、除稗行动,所以在禾苗抽穗乃至成熟后,稻田中是清一色的稻谷,很少见到有稗子。

  可如今,我所见到的稻田之所以会出现稗多于稻的奇怪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插田后,就万事大吉,平时疏于管理,没人去薅田,去清稗、除稗,导致不仅是混杂在禾苗中的稗子会疯长,往年遗留在稻田中的稗种也会“春风吹又生”,自然生长起来,“欲与禾苗试比高”。稗子较之禾苗,更会扯肥力,更会表现自己,它们在稻田中喧宾夺主,让整个稻田都荒废掉,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人的头脑中,不仅会长“稻”,也会长“稗”。如果平时疏于管理,不及时去清“稗”、除“稗”,而任由“稗”疯长,待到“稗”抽穗、得势之时,整个人就都荒废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017-9-14

 

  (作者系湖北省大冶市检察院干部,杂文家,其杂文《笼中鼠》获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