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尊重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1-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0月23日上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表彰会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举行,19岁小伙梁智滨及其团队获得了10万元奖励。此前,在阿联酋举行的世技赛砌筑比赛中,他砌出了三面“高颜值”墙 ,得到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在赛前的两年时间里,梁智滨天天搬砖、砌墙,砌好了拆,拆了再砌,每天要砌200多块砖,反反复复练得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直到水平、垂直方向都精确到毫米为止。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梁智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终于为国争了光——砌砖工作竟然唱响了世界。

  砌砖是泥瓦匠干的普通手艺活。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表明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在农民担心干旱洪涝灾害时,手艺人可以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较之农民尚有一定的优越感。但若说从事这类劳动很光荣,恐怕真正认同的人不多。中国自古盛行官本位思想,在三教九流等级中农家居于最末,木瓦窑石漆之类的匠人以至医生都没有一席之地。劳动和劳动者的地位之低可见一斑。

  我们也曾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动光荣”,其中的劳动者主要指管理者和脑力劳动以外的工人、农民及服务业人员。当时把掏粪工时传祥评为全国劳模,受到国家主席接见握手。这份光荣并未感动多少人,志愿当掏粪工的还是不多,因为劳模的名额毕竟有限,而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所要求的不过是收入待遇高一些,生活过得更舒适一点。

  深圳有家公司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设立了分公司,从国内派去的员工都用推剪相互剪头——德国理发师剃个男式平头就要15欧元,与中国员工的收入很不协调,所以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有个从新加坡回国的青年抱怨在那里看一次感冒就花了上万元,幸亏他买了一份可以多国报销的医疗保险,自己才没掏多少钱。于此可见新加坡医生的收入之高。中国的医生不甘望洋兴叹,红包、大处方、以药养医之类便泛滥开来。

  后来我出国转了一趟才发现,发达国家一般机制产品普遍便宜,凡涉及到手工制作或人工服务的就昂贵。估摸这也是在那里的餐馆打工能够勤工俭学读大学的原因吧。

  人工工资贵,使劳动者过上了相对优裕的生活,获得了应有的尊严。生产却必须降低成本,只好研发取代人工的机器。蒸汽机、纺纱机、拌合机、喷枪、锯床……农用的播种机、抽水机、收割机……家用的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等,还有帮医生查病的X光、CT、核磁共振等等,都应运而生。现在,砌砖机器人也问世了。建筑行业中,整栋楼房的各个部位已开始在工厂里进行预制,施工现场只需组装而已。这一工艺推广开来,泥瓦工的职业将被装配工取代,梁智滨的砌筑比赛金牌也要被其它金牌刷新了。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普通劳动者中最吃香的莫过于汽车司机。那时汽车少,司机驾驭着这份可移动的固定资产,除了每月的固定薪水外,还可以捎几个客,揽一点私活,从而挣些外快使自己胜人一筹。进入市场经济后,汽车多了,司机贬了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馆酒店越开越多,大厨一度走俏,收入一下子超过了司机。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后,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出现了民工荒,民工工资由此上涨,有一技之长的机电钳焊及木瓦工等更是身价倍增。从事家政服务的保姆工资也大大提高,月嫂的月收入达到万元左右,远远超过了普通公务员。劳动的光荣如今才真正凸显,劳动者的价值始受公认。

  “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素”得到切实体现后,我们也不得不寻找“宝贵因素”的替代品,机器制造业随之发展起来。我国的农业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工业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扫地机器人等家政服务明星也闪亮登场。11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机器人产业爆发性增长期。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29万台,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9万台。中国占全球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近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超过1.9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8%。

  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性增长,少不了劳动工资提高的推波助澜。劳动者也乐得减轻劳动强度,跟随社会进步去从事新的职业。在崇尚官职的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奇迹——不重视砌砖和砌砖者,怎么会去研发砌砖机器人呢?

  2017/11/8于洈水河畔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